APP下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21-11-27杨冀东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朋辈贫困学生辅导

杨冀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情况下,也应将教学关注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确保学生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以此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出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

一、完善制度,提质增效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相较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由于文化课程基础学习能力较差,因而心理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1]。所以,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减弱,甚至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的心理,进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懒惰,盲从,焦虑,缺乏应有的生活、学习方面的自信等。所以,高职院校应建立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系、学生心理健康监督管理体系、学生心理健康考察培训制度、学生心理健康奖罚机制、辅导员心理岗位责任制度等,通过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顺利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引导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二、提高认识,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优渥,但部分学生的心理却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残、自杀的情况,这对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就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培养问题而言,虽然部分学院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课堂教学开设不足,或学生自主放弃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情况比较常见[2]。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缺乏专业素养,大多由思政教师担任,事实上二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并非道德素养问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未必思想道德有问题。所以,高校需提高对心理教育的关注程度,让真正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同时,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强化性引导,为高职院校学生构建一个体系化的心理健康系统,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从根本层面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高职院校也应在各级学生工作例会上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全面渗透,确保在每个育人环节都能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以此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广度。教师也应开展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并深入归纳、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和问题。学校还应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梯队,强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以此确保能够发挥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水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时,鉴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思维能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不仅能够确保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能达成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自主调节人际冲突,缓解人际关系,而这也是确保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学生工作,如找学生谈心,通过日常对学生的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动因,以此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种治标又治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从源头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学校学生工作水准。

三、社团活动,朋辈辅导

社团活动是高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朋辈辅导的良好氛围。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应利用社团活动的优势,将心理教育问题在社团活动中进行有机融入。同时,教师除了鼓励社团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也应注意吸引非社团的学生加入,以此拓展朋辈辅导的范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同龄人中沟通交流,一般心理问题也会在交流沟通中迎刃而解[3]。再者,完善学生社团结构,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交流沟通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团结、互助、友爱的朋辈辅导场景。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心理社团外的发展建议,让学生对朋辈辅导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将朋辈辅导的理念融入社团,在所有社团、协会定期开展以朋辈辅导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社团的成员担任心理知识的主讲人,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发挥,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学生自发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会在同学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荣辱感和代入感,相比较教师直接对社团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具有感召力。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尊敬教师,但同时也会在心里对教师有种防御机制,尤其对于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多学生会觉得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有心理问题或进行心理咨询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希望他人过多了解。而朋辈辅导的方式,会让学生放缓心情,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此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四、学科渗透,传递能量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也与日常生活、学习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机融入,确保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认知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于高职教学,其学习科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性文化知识,也需要学习一部分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习和实践环节,也可以在各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内容与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与不同专业形成融合化、体系化的教学模式,以便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维度理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全面提升和发展。

五、职业规划,建立自信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内容涵盖很多专业化知识,目的是为后续步入社会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中。高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不同还在于,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后面临选择合适的大学继续学习,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面临就业。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突破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心理,为学生建立信心,正视自身的现状,懂得在高职院校学习只能代表过去没有努力学习,缺乏认知钻研科学知识的意识,而在当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只要认清了学习的真谛,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以此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面对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确保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敢于直面人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自身的不断拼搏,找到自信,成就自我。此外,学生工作人员还可以从就业指导这一角度出发,结合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总结出现实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形成原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讲解不同心理问题的不同应对措施。而对于一部分特殊的心理问题,教师还可以单独对这类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这种一对一私密的心理健康引导,即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因人而异的教育特点,确保学生在日后能够全面发展。

六、举办讲座,丰富知识

由知名学者或者相关专家等在高职院校当中开展心理健康专项讲座,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定期或者不定期聘请知名学者或者相关专家开展心理健康专项讲座,在此基础上高校应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学校内部大力宣传,进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师也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还可以通过在校园网站上构建心理健康咨询窗口,在广播站内广播心理健康知识或者是心理健康文章等等,还可以在校园内部创办心理健康周刊等等,这些都是能够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使得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更加丰富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能够使得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逐渐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态度。

七、特色心理,促使健康

实际上,在高职院校当中,贫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与此同时贫困学生也是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经过大量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当中的贫困学生往往会存在着人际关系欠佳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贫困学生而言,高职院校一定要给予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重视。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在贫困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平台,以此为改善贫困学生人际关系以及心理素质奠定良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重视有意识地将贫困学生的优点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进一步增强贫困学生的自信心,以此对于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及形成健康的人格十分有利。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由于综合原因,可能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也有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人员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质,为学生量身打造符合其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心理辅导教育活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们也应建立心理辅导长效机制,发挥朋辈辅导作用,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朋辈贫困学生辅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