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2021-11-27门晓阳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青少年

门晓阳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来自青春期身体器官、内分泌等各方面的突变引起的心理问题,来自家庭和学校对分数、成绩以及升学的要求,还有在网络发达的时代下,各种各样的复杂信息也会无差别地传递给青少年,这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信息,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帮助青少年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预防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积极心理学在国内实践现状

近几年积极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从该视角出发开展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促进当代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在我国2012年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做了相应的调整,将“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修改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不再是被动地等学生产生问题时再作补救,而是通过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有能力在自身产生消极情绪时及时进行对抗,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这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培养学生抵御不良影响的方法,也是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逐渐得到重视的一种表现。虽然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学校会在学生开学时对其进行心理测评,有针对地解决问题,虽然效率方面较高,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品质、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全方位发展”[1],仍然存在一定片面性。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内涵与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1998年,塞利格曼、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等在墨西哥召开会议,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根据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赖的看法,积极心理学的宗旨就是帮助个体发现存在的乐趣,帮助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契约,帮助人类实现对人性更深刻的理解。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开展对青少年包括自信、乐观、耐挫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传统教育环境的不足,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灵活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自身产生的各种消极情绪有正确的认知,能够冷静地把挑战和失败当作经验和反馈,而不是当作自我优劣的证明。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意义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状态中挣扎,因升学等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像是叛逆、情绪不稳定、自我封闭、行为冲动等,甚至存在自杀倾向。近几年因家长老师一句批评而放弃生命的青少年的案例时有发生,家长老师在对待他们时也多了一些小心翼翼,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着眼于在孩子的问题肉眼可见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矫正,这样的方法往往收效不大,并且过于被动,而积极心理学则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拓宽了预防和矫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思路[2]。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们应该关注人格中的积极特质,对积极特质加以培养和发展,通过这种方法使人格中的消极因素得到消除或抑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乐观”,告诉我们乐观是可以后天获得的,通过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积极教育,帮助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以及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明了自己的品德与优势,在遇到挫折磨难时也能从容应对,而不会妄自菲薄轻易地贬低自己,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积极心理学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品格、人格、认知的养成,能够进行积极的人际互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得青少年能够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从容地对待面临的压力和挫折,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当下教育过程中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变

在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身体外形急剧变化,身高体重的激增,性器官的逐渐发育,青春痘的出现等等,一些青少年受激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身体发胖,学生无法适应突然改变的身高体重等外貌,引发自身对外貌方面的焦虑,变得害羞腼腆,甚至自卑,因个人体质等差异,个体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一些发育较快或较慢的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身体上的不同之处缺乏正确的认识,会产生忧虑、不知所措或者感到羞耻等不良情绪[3]。与男孩相比,女孩在整个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体更不满意,其对自身形象的认识更不满意,可能会采取一些伤害身体的行为,比如节食、故意呕吐等来维持身材,会导致厌食症、焦虑症等严重后果。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依然是谈性色变,对青春期青少年缺乏生理卫生方面的正确引导,这就使青少年在面对自身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时会产生不良情绪,比如邓明昱等在1989年的调查中发现其中52.7%的男孩对遗精感到害羞和恐慌。

(二)过重的学习压力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很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很多都步入了中学阶段,相较于小学的学习内容,初高中的学科增多,难度增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还面临着升学压力,相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家长等往往更注重后者,而学校、教师、家长对分数的要求会给学生造成更加难以疏解的压力,在压力得不到宣泄的情况下,学生的消极情绪不断累加,积重难返。

(三)青春期的人际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自我独立性的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中,具有闭锁性和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还具有反叛性,喜欢标新立异,却往往得不到家长老师的理解。同时,随着学生社会阅历的增加,有了更多自己的观点,慢慢会发现家长、教师身上的一些不足,儿童对成人的崇拜、盲从的心理逐渐变淡,迫切地渴望获得独立,但又与自身所处社会地位不符,面对来自老师家长的干预时会变得叛逆、尖锐等[4]。

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加看重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在遇到问题,情绪烦躁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亲密的伙伴去倾诉,而父母并不能担任这一角色,同时,孩子们更加独立,团队活动减少,交友圈缩小,对为数不多的朋友就更加珍惜。

而随着性心理的产生,异性之间开始产生着一种吸引、兴趣,还有一些朦胧的好感,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欣赏,这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而然产生的现象,正确的异性交往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获得真挚的友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将这种感情与爱情混淆,产生早恋现象等,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社会经验、伦理、个人情感等理解还不够深刻,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易冲动,缺乏理性的思考能力,意气用事,往往不利于自身的情感发展。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成长影响是最大的,一个环境氛围良好的家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往往也是十分理性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为学生在学校产生的关于人际、学习等压力提供一个宣泄口,可以起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反之,如果学生所处家庭环境较差,例如父母关系复杂,家庭成员关系复杂等,学生在家庭中受到忽视、冷暴力等,易产生消极情绪。

四、积极心理学下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转变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积极地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积极心理学很早就在美国的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们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教育课程被称为“幸福课”,这样的教育也被称作积极教育。在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以向国外学习,摆脱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束缚,不再拘泥于等学生产生问题后再解决。而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敢于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身心都可以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学校要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青春期学生普遍都存在心理的疑惑和心理健康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师,各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接受相应的积极心理学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习得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培养其爱与宽容的能力,能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品德,帮助其习得乐观,提高其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应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学校的学科教育体系中,心理老师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专业教育,定时开展相关的积极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学生开展心理压力排解活动。

(三)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其中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家校合作等方式,对家长进行积极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给孩子多一点关注,多一点亲近,减少无形中的家庭冷暴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让正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的青少年能够逐渐放下冷漠尖锐的保护壳,感受世间的美好,重新变得温润,充满关爱。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青少年
“没有用”的心理学
心理健康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跟踪导练(二)5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