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的开展与普及策略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领舞普及身体素质

王 娟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发展趋向、教学内容等均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当前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其自身社会使用价值的实现。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遍布全国各地的广场舞引入到教学课堂中,使体育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一、广场舞的特征

(一)自发性、娱乐性

广场舞是一种不需要特意发动和组织的全民性运动项目,所有参与者都是凭借自身的喜好自发地形成队伍的。所有参与广场舞的人其意图都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宣泄情感、身心愉悦,并不是为了追求名与利。

(二)开放性、群众性

广场舞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群众性特点的运动项目,因为其一般都是在室外较为平整的一块空地上完成的,所需的设备也比较简单,只需要一台音响便可,动作一般都很简单,既没有身体素质的限制,也没有年龄的限制,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人只要喜爱就都可以参与其中。

(三)健身性

近些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利用空余时间运动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经常跳广场舞,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心肺功能,同时还可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并且对体态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备受欢迎。

(四)表演性

广场舞还具有表演性的特征,因为其一般都是在开阔的公共区域进行的,所以,周围经常有很多人围观,这就赋予了广场舞表演性的特征。只是与其他一些表演有所不同,广场舞的舞台没有任何限制,舞者与观众融为一体。在优美的音乐中舞动,动作技术也没有限制,只要喜欢均可加入,跳舞的身心愉悦,观看者也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享受。

二、广场舞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开展与普及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非常关注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近些年高校不断地扩招,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地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其不单单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而广场舞非常地简单易学,其在高校体育课堂的开展与普及非常地有必要。

(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广场舞就是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大部分广场舞的时间都在45分钟以上,相对于其他舞种广场舞更简单易学,节奏清晰明了,选取的音乐耳熟能详,不管是对身体素质较好还是较差的学生而言都容易上手,都可以很快地融入。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得到很好的强化。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情况来看,在高校体育课堂开展与普及广场舞教育非常有必要,其符合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女学生来说,广场舞还可以让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塑造出更为理想的身材。

(二)高校体育教学进一步完善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都是以操舞类运动居多,操舞类运动的动作十分的优美,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然而其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音乐节奏一般都比较快,一些没有舞蹈基础、身体协调性不好、乐感又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而相对来说广场舞的动作就比较简单,音乐节奏也比较舒缓,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场舞是当下全国各地都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其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开展与普及,可以使得体育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实用性的提升。

(三)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需求

高校开设体育教学活动项目的目标及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体育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二,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例如:很多高校在体育课堂中加入了跆拳道、瑜伽、武术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其便可以掌握一些体育技能。第三,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自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实施以后,对学生的体育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需要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也就是说即便高校学生毕业以后,也能够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广场舞是一种不分年龄段的操类运动,无论学生到了多大年纪都可以参与,所以从学生体育意识强化角度来看,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开展与普及广场舞十分有必要。

三、广场舞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开展与普及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加强对高校广场舞教学体系的完善

对于体育运动项目来说,不管是其产生,还是发展与普及,都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与支持,任何一种体育项目都是如此[1]。在高校体育课堂开展与普及广场舞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高校构建完善的广场舞教学体系,这样学生更容易接纳广场舞。广场舞和健美操的性质基本相同,高校在体育课堂中开展与普及广场舞教学时,便可以借助这一点,借助健美操教学资源,加强对广场舞教学体系的完善。

(二)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广场舞教学的内容

高校在体育课堂开展与普及广场舞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广场舞教学的内容。第一,在编排广场舞时,要保证每一个动作都简单易学,特别是舞蹈的方向和舞姿的变化上更要简单化,不可以太频繁,也不可以太复杂。并且还需要保证编排的广场舞既适合女生,也适合男生学习,同时还不需要学生具备任何的舞蹈功底[2]。第二,在选择广场舞音乐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效果需求来进行选择,音乐不单单可以帮助学生舒缓紧张的情绪和压力,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广场舞的欲望,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选择广场舞音乐时,应该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较为积极向上的音乐,并且选择的音乐还需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注重激发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

广场舞的音乐不单单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同时还比较时尚、动感,舞蹈动作也非常的简单易学,对学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广场舞的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多样,舞蹈动作和风格都很丰富,不单单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舒缓压力,释放不良情绪。高校在体育课堂开展及普及广场舞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可以持续保持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3]。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一同参与到广场舞动作的编排和音乐的选择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得高校广场舞教学更具趣味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学生在学习由自己参与编排的广场舞时,其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更加的高涨,学习效果更为理想。

(四)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

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来说,体育课堂是一条非常好的传播正能量文化的途径。近几年,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已经由以往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并且由以往的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身体素质则是高校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能力,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其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承受一定的工作量。为此,高校一定要对体育教学的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广场舞引入到高校体育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并接受广场舞教学,就需要加对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近些年,广场舞可谓是风靡我国大江南北,在广场舞队伍中,除了可以看到阿姨的身姿以外,同时还可以看到一些年轻学生的身姿。为了让更多的高校学生了解并认可广场舞,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广场舞也是一种具有朝气、青春、时尚的体育运动。让学生逐渐地养成跳广场舞的良好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五)合理地选择领舞

领舞是广场舞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角色,因此,高校在体育课堂开展与普及广场舞教学时,应该合理地选择领舞,充分发挥领舞的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每次开展完教学活动后,就选择好下节课广场舞教学的领舞,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自荐的方式来产生领舞,也可以由教师安排[4]。很多高校每星期都只安排了一课时的体育教学,所以学生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下星期的广场舞教学做准备。广场舞的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都需要领舞者花费一些心思,所以领舞者必须利用好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高校体育教师在选择领舞的同时,还应该让其认识到领舞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广场舞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开展与普及。在准备期间,领舞者除了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去练习广场舞和完善广场舞教学以外,同时还需要持续地激发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不管面对多少观众,都能够大大方方地进行自我展示,显然这些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的自信和更具有表现自我的勇气,并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广场舞教学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开展及普及,不单单可以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并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为此,一定要对广场舞教学的开展与普及引起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领舞普及身体素质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锻炼
新发现
评论
天文知识普及
体育锻炼也重要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