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走出去”战略的涉外语言服务产业体系构建的模式研究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走出去体系内容

黄 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涉外语言是做好社会宣传与谈判的基本工具,尤其在“走出去”战略影响下,更是对于保障社会友好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影响[1]。语言服务作为“走出去”战略有效落实的先导工作,能够直接作用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进程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构建涉外语言的服务体系,是有效应对舆情,优化声誉形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

一、涉外语言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走出去”战略加速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语言环境作为“走出去”战略中文化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语言相通的基础。积极构建涉外语言服务产业体系,能够有效规避发展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字所产生的误解、偏差甚至冲突,这也是实现语言先行、沟通先行以及和谐发展关系先行的必要途径,只有做好涉外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发展与延伸。

二、涉外语言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涉外语言服务的产业体系发展主要呈现出自立、服务以及商品等属性特征,是将语言的服务作为基础,为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语言消费品[2]。涉外语言服务主要的构成包括语言服务的内容、能力以及翻译技术等产业,其中,内容产业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表现为笔译、字幕译制、口译以及网站国际化等多种形式,使语言的信息转化为服务的产业内容。翻译技术作为语言服务的相关内容,主要表现为翻译工具与技术的开发与生产。涉外语言服务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内容,主要以与涉外语言翻译相关的培训、咨询等作为经营对象,包括了涉外语言文字等信息的内容与技术的开发、转化以及为涉外语言的翻译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涉外语言服务产业构建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一)业态结构失衡

涉外语言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其产业体系主要呈现结构不均衡等情况,涉外语言服务的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就体系内部的发展业态来看,主要集中于语言的翻译与培训等方面,而忽略了语言的技术、工具的开发与利用,这将会造成“走出去”战略下,涉外语言服务的产品供应无法满足发展建设需求,出现服务业务集中,语言咨询、培训服务不畅通等情况,严重者将会导致沟通障碍,制约跨国类经济产业的发展进度。

(二)组织运营分散

现阶段,与涉外语言服务相关的企业、组织经营多呈现分散状态,并且营运规模小,以小作坊形式开展,业务内容的管理并不规范,从事涉外语言服务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高,客户的评价满意度普遍不高,对中国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涉外语言服务的内容多以英语为主,而小语种等相关服务明显不足,与“走出去”战略发展需求相背离,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的建设,优化涉外语言服务的组织运营结构,实现合理、专业的分工与合作。

(三)资源利用不充分

涉外语言服务需要充分整合语言本身与文化价值等内容,尤其是涉外语言信息的数据库、词典以及语料等资源。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涉外语言服务对于相关资源的挖掘、开发以及利用并不充分,尚未开发专业化、系统化的语料库,同时,对于小语种、少数民族语言等并未建立相应的语料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业务的发展与融合。

(四)专业人才匮乏

语言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奠基,专业人才的匮乏将会直接影响涉外语言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制约其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3]。目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等方面,涉外语言的专业服务人才在培养与利用等过程中均呈现发展疲态,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目前,涉外语言服务的人才培养多集中于翻译人才,对于人才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不足。因此,构建涉外语言服务的体系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不断增加译审、技术翻译与翻译工具开发等内容,使人才的结构逐步实现多样化,更好地支撑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涉外语言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分析

(一)依托“互联网+”,促进涉外语言服务的网络化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涉外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和挑战,因此,为了构建完善的涉外语言服务体系,需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数字化特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促进涉外语言服务的“互联网+”模式发展,使涉外语言等服务形式、内容逐步向网络化转变,更好地促进本土语言文化与国际语言服务的高度融合,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展示形象。

在构建涉外语言服务的产业体系中,可以创新开发云计算、在线翻译平台或者网络化涉外语言服务窗口,提供多维层级的服务选择,优化涉外语言的服务体验。同时,可以基于网络云计算等技术,明确涉外语言服务在内容、形式以及业务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战略,并不断细化企业发展策略,以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与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制定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使涉外语言服务实现差异化、多样化的健康发展。此外,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开发智能化的翻译机等,以网络作为平台,提供多种涉外语言的咨询、翻译以及指引等服务,使现场同传等服务业务以“互联网+”等形式为国际化的商务洽谈提供可靠的多重保障。

(二)立足发展核心,促进涉外语言服务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涉外语言服务的发展核心在于业务内容,因此,构建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涉外语言服务体系,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需要,将其与中国企业的产业文化发展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涉外语言的传导作用,立足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重点,以场景化应用作为重要驱动力,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以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涉外语言服务是“走出去”战略中语言文化传播的基础,尤其在国际形势复杂、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快速、准确获取语言信息的优势愈发凸显,因此,针对涉外语言服务的体系建设,可以将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立足服务内容、技术以及能力等要素,利用高科技技术加大对涉外语言服务技术的开发,创新研制机械翻译等技术工具与设备,有效替代人工劳动效能,不断提升机器翻译的准确性与涉外语言的兼容性,使涉外语言服务满足更多“容错率”较高的应用场景,能够在各类复杂的应用场景下提供即时性的涉外语言信息的翻译、咨询以及引导等服务内容。除此以外,还可以将涉外语言服务与区块链、数据分析以及5G技术等融合,积极构建产业生态链条,实现涉外语言服务的全新发展。

(三)结合形象发展,促进涉外语言服务与特色文化的结合

涉外语言服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链条,是彰显大国风范,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输出窗口,因此,构建涉外语言服务的产业体系,需要将服务内容与特色文化相互结合,有效促进涉外语言的合理转化,从而为语言的顺畅沟通与文化的交流传承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以便捷化的语言更好地推动经济的交流,保障“走出去”战略下多语信息处理及时、高效,使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清晰、准确。

涉外语言服务的体系发展与产业文化相互结合,可以以当下国际共有的游戏动漫、文化出版以及影视媒体等文化类产业为半径进行服务内容的合理延伸,以公共机构为基础,不断提升涉外语言服务的能力,并积极推进“中国涉外语言”的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机构与翻译协会、服务培训机构等相互结合,从技术、内容以及能力等多个层面出发,有效构筑语言文化的传播媒介,用语言的魅力连通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产业融合,实现语言信息转换与交流的无障碍化。另外,可打造与国际融合发展相契合的形象,创新探索新型的语言产能模式,在重要的应用场景中提供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应用形式,并结合人工训练,使翻译机器成为具有产业文化属性的“服务专员”,实现涉外语言服务的速度与质量同步发展。

(四)建设管理平台,促进涉外语言服务与产业发展的互动

涉外语言服务的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专业人才作为基础支撑,同时,需要建立与其发展相匹配的标准、管理制度等内容,从而实现国际间无语言障碍的交流。基于此,建设涉外语言服务的管理平台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产业体系中人才、技术以及服务内容的统一管理,进一步促进涉外语言服务和产业发展之间形成良好的融合互动,有效拓宽产业体系的发展空间。

涉外语言服务的体系建设可以将管理与服务融为一体,构建“一个中心三个站点”等多样化的工作平台,采用“1+N”模式,集合涉外语言服务的专业人才与产业发展相关人员的力量,按照国际化标准规范语言服务的产业发展,明确管理的标准,积极在管理辖区内打造语言交流、文化体验以及主题座谈等活动,结合微信、微博等网络化平台,全面获悉涉外语言服务的实际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智库咨询,有效拓宽涉外语言服务的发展思路,充实体系建设的框架方案。

猜你喜欢

走出去体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主要内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