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语言学视域下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7程瑞雪

山西青年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语言学声乐理论

程瑞雪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型学科,应用语言学的指导作用比较明显,能够有效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声乐教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应用语言学的指导,有助于在交叉学科视域下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同时推动应用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述

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精细化、深入化发展的产物,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发展得都比较完善[2]。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在各个领域的有效应用,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应用语言学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语言教学、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翻译等。应用语言学在发展中比较常见的是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互动,共同促进彼此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应用语言学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一)应用语言学能够为声乐教学提供方向上的指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学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声乐教学作为音乐专业的重要基础型课程,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声乐教学中涉及大量的乐理知识、音乐语言、符号语言等,而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语言的教学,在应用语言学视域下进行声乐教学改革,能够在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为音乐教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在推进声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学习语言、声乐、教育等相关理论,在坚实的理论指导下,进一步实现教学实践的顺利展开[3]。其次,在进行声乐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教学资源等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应用和学习声乐知识,使学生成为声乐课堂的主体。

(二)应用语言学的助力能够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独立学科,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为声乐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在应用语言学的动机理论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作为语言学重要理论的机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一切活动来源于个体内在的需要[4]。这就是说,在声乐教学中要从内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声乐教学改革中运用动机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有意识地渗透关于声乐学习的重要性,或声乐学习能带来的利益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在应用语言学的交际理论下,能够启示声乐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声乐课程前的几分钟设置班级才艺展示等环节,使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启,一方面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5]。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可以利用应用语言学的一些理论来进一步创新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应用语言学中行为—结构主义理论、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等理论都能够被用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声乐教师来说,在声乐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声乐教学改革是对应用语言学的实践丰富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十分注重应用的独立学科,通过与声乐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对声乐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指导,而且声乐教学的过程也是语言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语言教学在音乐领域的具体实践,当前针对声乐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声乐教师通过学习和掌握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和理论应用到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使得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得到了实践和具体的检验,提升了声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使得教学经验得以积累,并且在声乐教学改革中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总结,也进一步完善了应用语言学,对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而言也是重要的助力。

三、当前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在目标上缺乏明确性

当前声乐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在于目标的设置上比较模糊,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先导,对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6]。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重技巧、轻情感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对声乐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到位,对于音乐的情感性和音乐的审美性等特征不重视,并且也会导致学生出现重小课轻大课的错误倾向,十分不利于声乐专业的发展。随着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声乐技能、技巧等的传授,还要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趋势,并且要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从音乐文化的层面去理解和认识作品。在教学中要设置科学、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性。

(二)在课程上比较单一

在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是需要进行关注的重点,当前许多高校在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些声乐技能、乐理、和声、作品分析、视唱练耳等课程[7],在声乐理论的讲解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于是学生在学习声乐时,理论支撑不足,声乐课变成了单一的唱歌模仿课,不利于学生音乐专业性的成长。并且这种单一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行发挥的空间过大,不利于对教学质量的监测。

(三)在发展上缺乏实效性

首先,在教学的内容上与实际需求的融合度有待提升,一方面,“贪大求洋”的教学思想在一些声乐教学中还比较明显,一些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实际,就大量布置一些模仿外国歌曲的任务,一些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知识本身是比较贫乏的,对于这些外国歌曲的风格、特点、技巧等都不理解,盲目的模仿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并且,我国的民族音乐资源比较丰富,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去学习和继承我国本民族的声乐文化。另一方面,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能够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辅导,但是学生之间缺乏观摩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并且随着声乐专业的扩招,这种模式也无法有效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另外,在声乐教学的评价方面存在着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评价方式就是在期中、期末以声乐考试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比较单一,有待改进。其次,在声乐教学中也缺乏对于社会的关注。在教学内容上比较陈旧,没有及时关注当前的形势和理论,在教学实践上比较缺乏,没有及时与时代、与社会接轨,这些都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声乐人才。

四、应用语言学视域下促进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教学质量

在声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理念先行,在素质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结合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提升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声乐教学向实效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声乐教材体系,提高教学实效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往往以声乐曲集、理论教材为主,在声乐曲集中偏向对中外歌曲的集结,而理论教材侧重于技巧掌握、理论训练,这两者的侧重点具有很大的差异,在使用中要注意两者的有效配合。教师要对各种教材的特点和优劣进行深入透彻分析,在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教学经验等的综合考量下选择教材。不断提升声乐教学的丰富性,完善声乐教材体系,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知识时能够有优质的载体,进而推进声乐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优化声乐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进步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单向的讲解的部分比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师本位”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在声乐教学改革中,一个改革重点就是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教师由权威者、控制者、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针对声乐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出现的哑音、鼻音、喉音等问题,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由小组讨论、小组互助的形式进行解决,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小组之间针对这些问题组织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各个小组选择相应的发言人将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再由教师进行归纳。这种方式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学生探索过的知识,学生更能加深印象,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五、小结

应用语言学与声乐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一方面应用语言学能够为声乐教学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助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声乐教学改革是对应用语言学的实践丰富。针对当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改革中,要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完善声乐教材体系、优化声乐教学模式等进行完善,实现应用语言学视域下声乐改革的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语言学声乐理论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