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基于“1+x”模式下的人才培养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学专业人才民办高校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大高校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1+X”模式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1],人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民办学校教学过程中应当大力推行“1+X”模式。

一、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训的发展要求,因为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专业人才技能相对单一,人才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社会应用场景相对狭隘。这也导致人才经过培训之后仍然没有用武之地,甚至就业困难。所以,应当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办高校经历过多种教学模式发展阶段之后,结合当下的社会发展情况,推出“1+X”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本质是多元化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理论上,“1+X”模式可以加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2],为专业人才制定多种培训方案进而学得多项专业技能,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保障,也增加了学生的职位竞争力和事业发展前景。

二、推行“1+X”模式优势分析

(一)推行“1+X”模式的现实意义

根据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应当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办学条件以及学生培训的实际条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启动“1+X”模式试点工作。这份文件的出台为民办学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了思路,也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之下,民办教育才能借着改革的东风以及与世界接轨的步伐,进入培养综合人才的阶段。

(二)“1+X”培养模式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对专业性人才需求相对较少,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对较高。所以推行“1+X”培养模式[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社会生存能力。所以,“1+X”培养模式的推出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三)“1+X”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民办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或者比较实用的人才。所以,民办教育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根据企业或经济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相关改变。因此,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新型的产业结构要求专业人才具有相对较高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在知识的综合性还是在思维的创新性方面,都应当做到恰当培训。也只有在思想上和知识上高度具备综合性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专业人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比如,建筑BIM专业是一个培养数字三维建模为核心的建筑工程类专业,也统筹属于建筑设计类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涉及一些建筑物或者是建筑物中细小的部分。比如,门、墙壁、楼梯等部分,如果该专业只专注于培养建筑类的人才,那么在该人才工作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建筑行业是一门综合行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物所需的建筑材料进行相应的了解,如果专业性人才对以上信息了解不全或者完全不了解,将会导致其在设计过程中会严重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工程无法实施。即使工程已经实施,也可能发生坍塌等事故,进而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于建筑人才的培养应当在思想上和知识储备上进行综合化培养。

(四)“1+X”培养模式可以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

俗话说触类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加上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可以使专业人才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从而在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实现人生价值。比如,建筑BIM专业的相关人才,其就业方向大多是数字三维建模等设计类的就业岗位,但是专业人才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对画图或者三维图像具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该专业的人才即使找不到建筑类的工作岗位,也可以通过自身所学的技能,担任教师等岗位。例如,美术教师等。所以,相关人才进行“1+X”模式培养,可以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从而使人才的成长通道拓宽,进而使其就业面相对广阔。

三、“1+X”模式培养实践

(一)构建产业专业群

根据我国相关指导方案的要求,目前一些专业类学院已经将专业资源进行分类组合,并进行智能制造、建筑专业、应用化工等三个专业群建设,并在改造过程中邀请相关学校和相关企业参观指导。企业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对专业群的划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民办高校也应当效仿相关学院的改革行为,将民办高校的专业进行统筹规划改革,以增强该专业的竞争力以及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能力。比如,建筑BIM专业在统筹规划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和绘画类专业或者设计类专业进行合并。因为相关专业在性质上以及就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重合,而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在“1+X”模式培养的基础上[4],进行专业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从而使相关专业更具备竞争力以及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

(二)构建“1+X”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企业应当与学校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由学校向企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在企业方面也可以对学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因此来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人才的培养能力[5]。在“1+X”培养模式之下,企业可以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多要求。比如,企业可以要求学校培养相关复合型人才,因为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技能相对单一,所以,在“1+X”模式下,应当对学校培育人才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如果企业需要数字三维建模或者设计类专业人才,应当要求学校对建筑BIM专业以及设计类专业进行统筹规划、合并,在形成专业群的基础上[6],还应当对相关人才的具体培训方案进行探讨。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与社会的交往少之又少,而企业由于行业性质的原因,对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有着自身的了解。因此,在专业群规划方面应当听取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构建“1+X”模式培养方案。

(三)“1+X”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结合

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是让人才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节奏,为此,“1+X”培养模式应当与工学结合模式相结合,其主要目的是检验“1+X”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如果,所谓的复合型人才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那么工学结合模式也可以检验“1+X”模式培养的复合型人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而,根据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使“1+X”模式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另外,工学结合模式也可以让综合型人才的知识面拓宽。一方面,工学结合模式可以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学校的校园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为此,学生如果能够在企业内进行实习或者工作,将会对其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本质的作用;另一方面,“1+X”模式和工学模式相结合,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见闻,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学校的培训工作和企业的日常工作是存在区别的,这样可以使部分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学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适合社会的要求。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尽量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差别较大,而“1+X”模式和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完美补足这一缺点。使“1+X”模式培养下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总而言之,“1+X”模式培养下的综合人才应当具备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洞察力以及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为此在民办高校方面,应当对专业群的划分进行规划。在此期间还应当听取企业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专业群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在“1+X”培养模式构建方面,应当与工学结合模式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或者发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而及时改正相关错误,使学生在具备充分素质的前提之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学专业人才民办高校
盐工学人
——宋辉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