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小教人”微信公众号为例
2021-11-27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一、“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较2020年3月增长3546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较2020年3月基本持平。受到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18.8%。[1]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微信公众号以其便捷的沟通方式,自由的传播模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友工作研究”公众号公布2019年度校友会公众号百强榜单,前10名均为985,211,双一流高等院校。校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校友资源具有持续性,专一性,多元性的特点,[2]校友的推动学校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目前我国高校正在逐步意识到整合校友资源的重要性,但并未搭建校友间实时便捷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为更好地建设小学教育专业校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搭建了“小教人”微信公众号。
“小教人”是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致力于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及在岗教师提供教育资源服务的平台。主要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来收集玉林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优秀校友的教学经验、比赛经验,整理优秀教学视频、教案等教学资源,经专业教师指导加工后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分享推广。以期达到玉师校友联结,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的目的,打造小学教育人进行学习和沟通交流的社交平台。
二、“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发展定位
“小教人”微信公众号以服务—共享—交流为主线,以实现专业齐发展、资源共分享、交流促进步为目标,致力打造一流的高校校友资源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与个性推动校友与高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资源组合与共享。
服务小教人,致力专业发展。“小教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团队成员包含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小学教育专业背景,接受着最新的教育方针,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公众号运营内容依托了小学教育专业运营成员的专业背景,主打小学教育服务,为玉林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校友及在读大学生提供便利的沟通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岗小教人更快地成长。
建立资源库,实现经验共享。教育科学学院自2004年创建以来,向社会输送了数千名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有的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有的卓越成长,成为骨干;有的学无止境,勇攀高峰。“小教人”以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校友存档为基础,通过走访校友,采访校友等方式,加强与校友之间的联结,收集整理校友的学习工作经验,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校友之间的资源共享,同时也为在校生提供直接经验,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
创设新媒介,搭建交流平台。目前校友交流会多以线下的形式举行,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校友会举行的次数寥若晨星。毕业之后,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少,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亦是如此,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联系更是一星半点,校友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效便捷、节约时间的交流平台。“小教人”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借助微信小程序,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形式,[3]为校友搭建便捷的交流平台,让校友与母校,校友与校友,校友与在校生之间能够进行实时交流,打破时空的限制,更好地达到校友联结的目标,增进校友与母校、校友、在校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促进,打造共赢的局面。
三、“小教人”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评价
“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在新时代大学生的视角下,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在资源、技术、团队成员等方面受限,短期内实现重大突破比较困难。
立足创新,贴近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每天都在接收着最新的信息,最新的思想,最先进的技术,思想能与时俱进,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运营公众号技术相结合,给读者推送实时有效的信息。紧跟教育前沿,针对不同的人群推送不同最新的信息,能为读者提供实用性较强的服务。大学生年轻有活力,语言风格新颖,不落俗套,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推文排版美观,绘声绘色,读者的体验感好。
缺乏资源,质量较低。公众号成立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拥有校友资源少,收集校友资源只能凭借团队成员个人微薄力量,不能获取到大量的优质资源,造成无内容推送的窘境。“小教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为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多注重推文内容是否贴近社会热点,标题是否足够吸引眼球,排版是否美观,能否足够读者的阅读兴趣,较少关注内容的深度与原创性,[4]因此推出的文章内容质量不高,点击量少,收效甚微,在热点发生的短期,与其他公众号推送话题同质化现象严重。
学业繁重,精力有限。平台运营团队成员由两名大四,四名大三的在校大学生组成,两名大四学生面临实习的压力,四名大三学生面临沉重的课程压力,没有旺盛的精力运营公众号,然而新闻传播具备时效性,虽然团队成员对“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但力不从心,公众号推送的推文数量不多,质量不高,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及时给予粉丝回复,与公众号粉丝的黏性差。
宣传受限,渠道单一。公众号成立初期恰逢疫情,宣传的渠道、形式少,仅靠团队成员个人力量进行线上形式宣传,无法开展线下宣传活动,用户不了解公众号的功能,无法与公众号产生黏性,没有固定的粉丝群体,未实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没有与院内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采用微信公众号互推的方法为“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吸引流量,因此“小教人”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较少,推文点击量低。
四、“小教人”微信公众号优化策略
创新是时代的标签,不断创新是取得进步的唯一途径。基于“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匮乏、技术受限等方面的不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渠道、精品栏目、吸纳人才、借助资源的方式优化平台的建设。
第一,构建多元渠道,增强宣传力度。公众号是一个垂直的平台,靠转发分享才能够被更多的人关注。微信用户与微博用户的重合度很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为公众号吸引粉丝,找目标用户一直的微博大V公众号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其他社交平台同步微信内容:在论坛、博客、贴吧、知乎等发布高质量内容,将用户想要的好处建一个门槛,即只有关注公众号才能获得。线下举行一些推广活动,比如“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宣讲会;与学院密切合作,学院层面的活动以“小教人”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等。线下活动可以形成多种效果,在短时间内聚集用户,实现用户与公众号、用户与用户的进一步沟通和联系。同时,随着宣传活动的扩大,媒体追踪报道也可以用于扩大舆论的关注和形成传播,不断改善活动和公众号的主题和流行度,增加扩散营销,线下活动的导流效果更佳。
第二,出台精品栏目,定期推送内容。推送精品内容,是公众号能长久运营之道。没有好的内容,无论宣传的策略有多好,都不能吸引忠实的粉丝。搭建精品栏目,针对不同的人群的需求推送不同的内容,同时要保证公众号定期推送内容,并且尽可能地推送原创精品内容,不能只注重内容贴近社会热点,语言新颖,标题博眼球。一个能长久运营的公众号要多推送原创性高的文章,才能增加与粉丝的黏性,通过粉丝的口碑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
第三,吸纳优秀成员,组建专业团队。吸纳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的同学加入团队,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根据专业的不同按专业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对各岗位的人员明确职责。新闻学、广告学专业的项目成员负责确定每周的推文主题及推文内容的审核,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负责提取、收集和深挖大量复杂的信息,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凝练,形成行文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的书面材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项目成员负责编辑推文,将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发布出去。团队成员将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运营公众号,将“小教人”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一个精品校友资源库。并且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运营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大环境中不掉队,使“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四,利用学院资源,加强校友联系。学院内有大量往届学生优秀教育设计,优质教学视频,“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团队通过向技能中心申请授权整理和加工这些优质资源,在征得校友本人的同意下,将这些优质资源方放在“小教人”微信公众号资源库中,便于在校生和校友们的学习。另外,负责就业的辅导员每年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追踪调查,“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团队通过向学院学工教师申请翻看就业去向表,在不泄露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整理校友的信息,成立各地网上校友会,加强校友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同时各地校友会设置一个联系人,便于当地校友之间的联结和“小教人”微信公众号校友资源的收集工作。
综上所述,“小教人”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在运营期间为小教校友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为在校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校园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发挥微信公众号涉及人群广,信息传达效率高的优势,但内容和运营方面还要继续改革创新,在提高质量和改进运营的基础上建设高校与校友之间互利的平台,致力于为小教校友服务,开创校友合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