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与改革开放40年期间的儿童歌曲比较研究

2021-11-27关心樊娟

黄河之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创作

关心/樊娟

引 言

自学堂乐歌以来,近代新兴儿童歌曲的创作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直至抗战时期,随着全民族浴血奋战,将儿童歌曲的创作与传播推向高潮。但儿童歌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儿童歌曲的发展逐步走向萧条,而使儿童歌曲创作得以复兴的正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纵观以往的研究状况来看,对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以特定的时代为背景,关于改革开放40年期间儿童歌曲的研究较少。本文则选取抗战时期和改革开放40 年期间两个儿童歌曲快速发展时期的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儿童歌曲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一、抗战时期与改革开放40 年期间所选儿童歌曲的作品分析

(一)所选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的简要分析

长达14 年的抗日战争虽然痛苦而漫长,但却是全民族觉醒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儿童的精神、意志受到了极大的摧毁与压迫。一些音乐学者,为保护儿童的心灵家园、鼓励少年儿童参加到抗战中去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例如:《只怕不抵抗》、《流浪儿》、《小喜鹊》、《保育院院歌》(注:本文选取的是具有时代背景特色的左翼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思潮共同影响下创作的儿童歌曲。)

《只怕不抵抗》是由麦新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这是一首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创作的儿童歌曲,节拍为2/4 拍,节奏强弱交替,曲风较为天真活泼,整体旋律平稳,以级进为主,跳进部分较少,采用了“同头异尾”的写作手法,方便儿童记忆演唱。歌词对仗工整、朗朗上口,以儿童化的形式勾勒出抗战的场面,将武器赋予了童趣,最后简洁明了的道出了本首歌曲的主题“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整首歌曲传达了“年龄并不是少年儿童们参与抗战的限制,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每个人都积极的、争先恐后地拿起武器不畏艰险地投身到战争中去,体现了这群儿童为了国家独立勇于奉献自身力量的民族责任感”。

《流浪儿》是麦新、戎缨借用传统的东北民歌“新莲花落”曲调进行填词所创造的儿童歌曲,这是一首小调歌曲,旋律在级进中平稳进行。歌曲背景是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侵略中国时,在中国杀、伤、掠、夺,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很多儿童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父母,变成了没有亲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这首歌曲描绘的正是当时社会中儿童流离失所过着乞讨生活的现状,即便如此,这群孩子心中铭记雪耻以自身顽强的毅力“站”了起来,大家团结一致,为保家卫国奋勇抗敌。

《小喜鹊》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歌曲节拍为2/4 拍,以主音开头,以主音结尾,曲风轻快明亮。作者创编本首歌曲时运用了对话的方式,并将曲中“小喜鹊”拟人化,使整首歌曲富有童趣,更加易于儿童接受和喜爱。曲中唱到“风里是家,雨里是窝”以这种意向展现出抗战时期可谓是风雨飘摇的时代,我们的青少年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下参与抗战,跋山涉水,路途遥远,不怕“风”不怕“雨”,走到哪,就是哪,以天地为家,但孩子们并没有感叹生活的不易,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顽强且充满自信的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育院是为了救济在抗战中因失去家庭无家可归的儿童而成立的。《保育院院歌》是由马可作词、麦新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本首歌曲节拍为2/4 拍,速度为中速,大多是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歌曲整体比较平稳适合儿童演唱。歌曲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保育院在抗战时期努力为这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成长氛围,希望孩子们可以在保育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快乐的长大,同时从歌曲的后半部分来看,也提醒孩子们不要忘记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使命,鼓励儿童投身革命,为谋求抗战胜利贡献自身力量。

(二)所选改革开放40 年期间儿童歌曲的简要分析

1978 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自此中国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这一系列的改变也影响了音乐领域的儿童歌曲的创作,儿童歌曲从之前“文革”时期的萧条状态逐渐复苏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选择五首改革开放40 年期间创作的儿童歌曲进行简要分析,例如《数鸭子》、《啊哈!黑猫警长》、《七子之歌—澳门》、《我不上你的当》、《爱我你就抱抱我》

《数鸭子》创作于1982 年,是由王嘉祯作词胡小环作曲共同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数鸭子》是一首有五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C 大调,节拍为4/4 拍,曲式结构简单,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及其休止符构成,休止符的加入使曲风更具童趣性和节奏性。通过开头一段有节奏的说唱:“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道出了“数鸭子”的主题,歌曲的第一段描绘了数鸭子的场景,第二段以“数鸭子”的形式劝诫孩子们要珍惜眼前时光,好好学习,“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啊哈!黑猫警长》创作于90 年代,是由蔡璐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本曲调式为bE 大调,节拍为2/4拍,节奏强弱交替,速度稍快,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附点音符的运用不仅使歌曲整体节奏顿挫有致,也与歌词所塑造的机敏、勇敢的人物形象相适应。《啊哈!黑猫警长》是动画片《黑猫警长》的主题曲,其传播途径也主要依赖于动画片的传播。歌曲配合动画片,将动物拟人化,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充满正义的“黑猫警长”,其人物形象也是美好生活之下“警察”的化身。歌曲主要讲述了黑猫警长维护社会治安,制止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为人们带来幸福安宁的生活,在结尾处人们也赞扬和歌颂了这一正义的人物形象。

1999 年澳门回归,闻一多作词,李海鹰谱曲创作了《七子之歌—澳门》。歌曲将澳门比作祖国的儿女,当澳门被掠去时,就像孩子与母亲分离,以这种拟人的手法强烈的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想念与眷恋希望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本曲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曲调为C大调,节拍为4/4 拍,速度中速。全曲分为A、B 两段,整首歌曲6(la)音的运用和全音符的出现增加了歌曲的抒情性,A 段音域范围在钢琴小字一组C-G 之间,音域跨度不大,以“诉说”的方式表达出想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渴望。B 段开头随着5(sol)到#(mi)的五度跳进,歌曲进入副歌部分,其高音的增多与A 段形成对比,情感的进一步表达更加深刻、浓烈,使歌曲听起来深情中透露着“恢弘壮丽”。

《我不上你的当》发行于2007 年,是由陈爽作词作曲编创的一首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是B 大调,节2/4 拍,全曲可以分为A、B 两段。A 段音域范围适合小年龄阶段的儿童演唱,B 段出现了高音,较小年龄的儿童演唱较困难,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加入“说唱”的成分,避免高音对于小年龄阶段儿童带来的困扰。歌曲多处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并且在B 段中多次出现(do),增强了歌曲的连贯性与记忆性。本首歌曲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适合作为小年龄段儿童的安全教育曲目,教育儿童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不要与陌生人有过多的接触。

《爱我你就抱抱我》发行于2009 年,是由彭野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歌曲曲调为B 大调,节拍4/4 拍,歌曲在开始时加入了一段引子,具体是由有背景音乐的独白和有节奏的说唱组成的。歌曲主体部分由A、B 两段构成,两段旋律中间加入了“说唱”,整体过度更加的自然。A 段旋律平稳,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爱”是什么的疑惑,B 段级进中出现了高音,与同一小节低音相比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将歌曲带入副歌部分。B 段根据A 段的提问给予了“爱”含义的具体化解释,如“陪陪我”、“亲亲我”、“夸夸我”、“抱抱我”。本首歌曲所要传达的是在当今的时代下需要人们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爱,试着将民族传统性格中的“默默无闻”的爱转变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爱。

二、抗战时期与改革开放40 年期间儿童歌曲的比较分析

(一)歌曲本体特性的比较分析

1、歌曲题材的比较分析

经过上述对所选抗战时期和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分析后,发现两个不同时代的儿童歌曲在歌曲主题的选材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儿童歌曲大多以抗战救亡为主题,大调为主,歌曲充满激情且明亮,小调歌曲较少,一般描绘抗战时真实的社会状况,曲调细腻、婉柔。《只怕不抵抗》、《流浪儿》和《保育院院歌》、这些儿童歌曲都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都是以抗战救国为题材,鼓励儿童参与抗战而创作的,即便是《小喜鹊》,也展现出抗战时期儿童的坚定与自信。相较于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改革开放40年期间的儿童歌曲受到大背景时代的影响,在多元化的浪潮之中,儿童歌曲题材的选择也日益丰富,不仅有爱国为主题的儿童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还有以动物为主题的《数鸭子》、以社会治安为主题的《黑猫警长》,以及关于儿童生活的歌曲《我不上你的当》、《爱我你就抱抱我》。总的来说,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的题材较为单一,与之相比,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题材的选择更加的丰富、多样。

2、歌曲创作特点的比较分析

首先,抗战时期和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都考虑到了儿童整体的心理认知水平即儿童可接受信息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歌曲形式短小,且旋律多处重复或相似,方便加深儿童记忆与演唱。(2)歌词浅显易懂,没有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词汇、句子,歌词的含义是儿童可以理解与接受的内容。(3)音域范围适合儿童演唱,一般在钢琴的小字组与小字一组之间,高音较少。

其次,在演唱方式的设计上,两个时期的儿童歌曲都注重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但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与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相比较,增加了“说唱”这一演唱方式在儿童歌曲中的应用。从1982 年创作的《数鸭子》再到2009 年发行的儿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都有儿童说唱的成分。

最后,从歌曲调式来看,虽然抗战时期已采用西方大小调式创作儿童歌曲,但从整体的曲风来看,仍然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调式风格。《只怕不抵抗》、《小喜鹊》、《流浪儿》就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创作的歌曲,即便在《保育院院歌》前半部分也是以民族调式为基础,后半部分加入少量的4(fa)和7(si),且在弱拍上,由此可见,五声调式在大多数抗战时期儿童歌曲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相比,根据上述儿童歌曲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中也有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创作的歌曲,如《七子之歌—澳门》、《爱我你就抱抱我》,但是相较于抗战时期,五声调式在儿童歌曲创作中的应用比例相对减少,同时,随着大量儿童歌曲对4(fa)音和7(si)音的运用,将五声调式的运用扩展到七声调式的运用,使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与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在调式的应用上形成明显的差异。

(二)歌曲功能价值的比较分析

1、歌曲创作的价值取向比较分析

抗战时期与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在歌曲的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国家与社会的需要,而改革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的价值取向在国家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儿童个人的需要。

根据对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的分析,发现这个阶段的儿童歌曲大多以抗战救亡为主题,创作的目的是鼓励儿童参与国家救亡运动,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儿童歌曲的创作价值取向更倾向于社会和国家的需要,这时儿童歌曲不仅被视为抗战救亡的武器,还被是作为教育儿童的一种“教育中介”即通过儿童歌曲来唤醒儿童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和国家,希望通过儿童歌曲号召儿童参与革命,参与抗战。这与顾辞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所提到的“社会本位论”的概念是异曲同工的,即“把儿童不具有社会特性的人,改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人品质的‘社会新人’”。这种观念强调的是国家的需要大于个人的需要。

与抗战时期相比,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不仅是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也是人们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结果,正如“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强调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这样的概念之中环境与社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基于以上的时代文化儿童歌曲的创作在强调社会需要的同时,也更加强调人的本体需要,这不仅体现在儿童歌曲对主题的表达上(如:儿童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倾向于儿童个性的教育),更多的是儿童对于歌曲音律的体验,是关注于音乐本身的旋律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2、歌曲教育功能的比较分析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儿童歌曲的教育功能具有其不同的特性。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的着重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在注重音乐本体功能,如:旋律、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功能,还强调歌曲的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

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都有着关于政治思想教育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儿童通过吟唱《只怕不抵抗》、《游击队歌》、《流浪儿》和《保育院院歌》可以获得直接的政治思想感染与熏陶,而《小喜鹊》以保护儿童身心为主要目的,但歌词中却隐晦的展现出抗战时期青少年坚定的民族信仰和自信,儿童在传唱的同时也增强了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责任感,这正是体现了抗战时期关于儿童歌曲政治思想教育的隐性功能。总的来说,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以鼓励儿童参与抗战为目的,渗透着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政治思想教育。

根据上述对儿童歌曲主题的分析,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的主题是多样化的,其原因与时代背景之下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功能的需要是分不开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教育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政策的提出必然影响到儿童音乐教育,必然影响到儿童歌曲的教育功能。与抗战时期比较,这使改革开放40 年期间的儿童歌曲的教育功能不再是单方面的,而是更加现代化与多元化的,如《数鸭子》教育儿童要好好学习,珍惜时光,《啊哈!黑猫警长》帮助儿童了解警察正义的人物形象,《七子之歌—澳门》加强了儿童的爱国思想教育,《我不上你的当》将安全健康教育贯彻于儿童歌曲之中,《爱我你就抱抱我》教会儿童“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由此可见,改革开放40 年的儿童歌曲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尤其在2015 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政策提出之后,强化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儿童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是必然不能忽视的,也更加凸显儿童音乐对儿童各方面成长的教育功能。

结 语

本文选取抗战时期的儿童歌曲与改革开放时期的儿童歌曲进行简要的比较研究。尽管本研究进展较为顺利,但因为个人能力不足,在两个时期儿童歌曲的比较分析上不够深入和全面,在之后的研究中可以对两个时期的儿童歌曲在传播方式、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创作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一墙之隔》创作谈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
创作随笔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