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勤绿洲基干林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11-27

绿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村社管护农田

马 刚

(民勤县连古城沙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甘肃 民勤 733399)

1 基干林网建设现状和建设意义

1.1 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民勤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县情,在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同时,把基干林网建设作为提升县域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改善人居环境、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重点事项来抓,依托“三北”工程、造林补贴、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结合机关单位职工和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整地挖穴、统一雇工栽植等措施,全民动员、多方筹资,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实现了干线公路、通镇通村道路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基干林网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2017年以来,民勤县依托山水林田湖草工程,以县境内主干道路、通村通社道路、农田周边道路等区域为重点,完成基干林网建设963 km、折合面积666.67 hm2,其中栽植乔木624 km、400 hm2,栽植灌木345 km、266.67 hm2。以国土绿化倍增行动为契机,以镇区、社区、园区为重点,开展乡村绿化,实现了基干林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县境内G569高速、民武公路、民左公路、裕东公路、民东公路、红崾岘公路、民红一级公路、红东路、民昌路等主干道路已完成可绿化区域的基干林网建设,各镇通村通社道路、园区等重点路段可绿化区域已完成绿化[1]。

1.2 建设意义

通过基干林网的建设,促进了树种结构调整和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2],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绿洲生态保护屏障更加趋于完善,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获得的生态福利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 建设情况

2.1 泉山片近两年建设情况

2.1.1 大滩镇建设情况

2019年完成农田防护林 43.33 hm2,栽植新疆杨、国槐、樟子松等苗木34869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1% ;完成村社绿化6.4 hm2,栽植国槐、樟子松、刺柏等苗木301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5%;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3.33 hm2,栽植梭梭666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4%。2020年完成农田防护林18.67 hm2,栽植新疆杨、刺槐22404株,成活率达到90%;完成村社绿化9.6 hm2,栽植白榆、刺槐碧桃、椿树等苗木4320株,成活率达到92%;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10.16 hm2,栽植梭梭55025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3%。

2.1.2 泉山镇建设情况

2019年完成农田防护林 13.33 hm2,栽植樟子松、胡杨等苗木9733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0%;完成村社绿化45.4 hm2,栽植馒头柳、樟子松、国槐等苗木25704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1%。2020年完成农田防护林14.77 hm2,栽植樟子松、胡杨等苗木4726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2%;完成村社绿化36.6 hm2,栽植馒头柳、樟子松、国槐等苗木1281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4%;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33.33 hm2,栽植梭梭6660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2%。

2.1.3 红沙梁镇建设情况

2019年完成农田防护林 13.33 hm2,栽植馒头柳、白蜡等苗木4628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3%;完成村社绿化31.73 hm2,栽植樟子松、圆冠榆、馒头柳等各类苗木1756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0%,完成防风固沙造林80.13 hm2,栽植梭梭3396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1%。2020年完成农田防护林12.96 hm2,栽植凯特杏、红白粉桃等苗木5184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2%;完成村社道绿化20.48 hm2,栽植红白粉桃、白榆等苗木7372株,成活率达到93%(表1)。

2.2 湖区片近两年建设情况

2.2.1 西渠镇建设情况

2019年完成农田防护林26 hm2,栽植新疆杨等苗木4118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88%;完成村社绿化46.05 hm2,栽植樟子松、白蜡、大叶榆、馒头柳等苗木161596株,成活率达到85%;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4.63 hm2,栽植梭梭7326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90%。2020年完成村社绿化18.1 hm2,栽植白蜡、大叶榆、馒头柳等苗木7448株,成活率达到91%;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33.33 hm2,栽植梭梭6660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88%。

2.2.2 东湖镇建设情况

2019年完成农田防护林 11.76 hm2,栽植新疆杨、白榆等苗木12530株,成活率达到86%;完成农村社区绿化4.03 hm2,栽植圆冠榆、馒头柳等苗木452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86%;完成防风固沙造林266.67 hm2,栽植梭梭13320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85%。2020年完成农田防护林 30.26 hm2,栽植新疆杨、白榆等苗木8020株,成活率达到84%;完成村社庄绿化5.61 hm2,栽植刺柏、圆冠榆等苗木3737株,成活率达到89%。

2.2.3 收成镇建设情况

2019年完成农田防护林 11.54 hm2,栽植二白杨、馒头柳等苗木12714株,成活率达到86%;完成村社绿化21.65 hm2,栽植白蜡、大叶榆、圆冠榆、香花槐等苗木36632株,成活率达到88%;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33.33 hm2,栽植梭梭6660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86%。2020年完成村社绿化8.36 hm2,栽植丝棉木、金叶榆、桃、李、杏、等苗木2513株,成活率达到85%,完成防风固沙造林133.33 hm2,栽植梭梭666000株,苗木成活率达到到85%(表2)。

3 存在的问题

3.1 成活保存率低

从泉山片和湖区片近两年的基干林网建设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湖区片的苗木成活率普遍低于泉山片区。我们又从县农业和农村局、水务局查询了泉山片和湖区片的土壤主要成分和水质含量,发现湖区片的土壤含盐量较泉山片区的高、盐碱化较为严重;湖区片排灌井水的pH值在8以上,呈弱碱性,水质总硬度高于450,而泉山片的水质pH值在7~8之间,接近中性,水质总硬度低于450;说明土壤盐碱化程度越严重,水质矿化度越高,越不利于林木的成活,造成了湖区片苗木成活后因浇灌机井排灌水而死亡,基干林网苗木成活率、保存率普遍比其它片区的低。

3.2 后期抚育管护难度大

民勤基干林网建设主要通过县级财政、项目依托和干部群众义务植树完成。建设完成后,后续管护工作无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林草部门、各乡镇承担管护任务,因各管护单位财力有限,无力承担水电费、浇灌人工费等费用,加之基干林网建设规模大、战线长,管护难度大,导致灌水、修枝、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滞后,林木生长不良、林木生长杂乱、补植补造任务繁重[3],苗木保存率低,部分乡镇管护区域因抚育管护不到位,致使树木枯死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像了基干林网建设效益。

3.3 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民勤县以国土绿化倍增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基干林网建设,建设面广,资金需求较大[4],尤其是乡村基干林网绿化建设,主要由乡镇政府来实施,尽管民勤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没有项目支撑,虽然投资了前期的建设费用,但是后期的抚育管护费投入不足,致使各镇均形成不同程度的债务。

3.4 历建林网衰败、病虫害危害严重

民勤的基干林网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探索中建设,大部分区域树种主要以杨树、榆树为主,树种单一,抗病害能力弱。近年来,历建林网病虫害危害、树体枯死等现象凸显[5],病虫害尤其是泉山片黄斑星天牛发生严重,重点危害杨树、柳树、榆树等树木,尽管县林草局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宣传发动和指导防治,但因物力、财力等不足,只能将灾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另外,历建林网存在的杨树、柳树等树种,因树龄老化,衰败严重,部分区域林分已出现退化现象。

3.5 生态用水无保障

基干林网建设无专门的生态用井进行浇灌,林木灌溉与农作物灌溉争水矛盾突出[6],大部分依靠农业排灌机井浇灌的区域,在农作物需水高峰期林木生长只能依靠天然降水和农田、渠系渗漏水维系,灌水难度大,无法保证林木正常生长需要;加之湖区片西渠、东湖、收成等镇属碱水区域,从栽植到管护都需利用红崖山水库排灌水进行浇灌,而排灌水只按照农田作物生长周期进行配备,且农作物排水间隔时间长,不能按照生长期满足林木灌水需求,尤其是在湖区片不安排冬灌,无法完成基干林网越冬水浇灌。同时供水配备设施老化严重,民左公路、裕东公路沿线区域的基干林网建设是多年前配备的输水管道,供水设施老化严重,影响已建林网灌水进度,进而影响了基干林网苗木的保存率。

4 发展对策

4.1 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基干林网建设现状和需求,谋划一批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项目工程,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助力民勤生态文明建设,补齐基干林网建设短板。

4.2 加强财政支持,强化后期抚育管护

基干林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民勤基干林网建设已初现规模,生态效益正逐年发挥,若不能做好后期抚育管护工作,前期努力将前功尽弃,严重影响民勤生态建设水平。目前,仅依靠部门、乡镇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后期抚育管护需求,建议县政府统筹安排,提高基干林带补贴标准,切实保障民勤生态建设健康发展[7]。对树龄3年以内的林网,由县财政整合资金进行为期2、3年的抚育管护,待树龄较大,抗逆性增强时,按照区域划分,转交各相关部门、乡镇进行管护,并每年列支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干林网抚育管护。

4.3 统筹协调安排,确保生态用水需求

统筹协调安排农、林用水,在农业用水高峰时节,充分考虑生态用水需求,适当增加河水供水量和供水时限,按照区域,明确生态用水量,确保满足林网灌水需求。同时,每年单独向湖区片西渠、东湖、收成等镇下放生态用水,以满足中和咸水区土壤碱性和基干林网浇灌用水需求,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8]。

4.4 加强综合治理,有效保护林网安全

切实增强病虫害疫情监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实行统防统治,加强林木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9],确保林网资源安全。采取截干复壮、生物防控、化学药剂防控等方式,加强黄斑星天牛、春尺蠖等害虫防治,防止病虫扩散蔓延。对病死、枯死林带采取促进复壮、渐进修复等方式进行修复治理,增加林网完整性。

猜你喜欢

村社管护农田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