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设计探究
2021-11-27吴双
吴双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一、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
2016 年12 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务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既不是桃花源,更不是象牙塔,而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高校在开设课程时,应该配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把强国志、爱国情、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大学生在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以致用,利用经济学的思维分析方法,去解读和解决身边的经济学现象和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讲,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消费者,大学生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尤其重要;在当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年代,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也有可能成为带领一个企业,那么如何实现最有效率的生产,如何兼顾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些也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讲,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解读我国的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尤其是结合新冠疫情以来我国政府的各项政策举措,将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现实经济状况相融合,各种思政元素设计,都将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设计的一般思路
(一)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的设计,必须根植于、来源于课程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对于课程的重难点知识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教学点来进行思政。课程思政的设计忌讳生搬硬套,而应该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例如消费者决策分析时,应该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生产行为分析时,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应该时刻将家国大义放在个体利益之前。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知识点,则应多结合我国政府和货币当局正确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中探寻实现路径
课程思政的方法,可以分为教师主导,也可以分为学生主导。教师主导的思政设计,可以依托具体的案例,有趣的案例展示将课堂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使得课堂思政不会显得呆板和生硬,学生的接受度也往往更高。另外,也可借助有趣的网络视频,3分钟左右且“干货”满满的短视频,往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思政的效果。另外,学生主导的讨论模式,在一些情况下,也会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例如在讨论一些思政元素的案例时,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特定话题,各小组在激烈讨论后,选代表进行总结,这样往往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政的效果。
(三)从课程考核体系中衡量课堂思政教学效果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需要将思政教学效果加入课程的考核体系之中。如果课程性质为考试,那么在一些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的题目设置时,应该加入一些题目对于课堂思政的效果加以衡量。而如果课程性质为考查,那么在课程结课论文的写作时,应该重点查阅学生的论文有无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有没有结合教师上课时课堂思政的契合点来进行分析。另外,学生的平时成绩得分,也可酌情根据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中的参与度和临场表现,获取相应的“课程思政”得分。
三、西方经济学课堂思政融入的具体设计案例
下面,将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不同章节的具体知识点为例,找准切入点进行融入,具体设计案例如下。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
在分析市场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时,除了分析政府制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原因、结合图形让学生理解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后果,还应该自然地过渡到我国政府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活品价格的最高限价,例如水、电、燃气等的最高限价。另外,我国对一些朝阳产业以及对于国家的环保、高新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业产品,政府出于保护和鼓励,往往也实行最低限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战略性产业和朝阳产业的萌芽新生和发展壮大。通过这些案例的解析,让学生看到我国政府在对市场调控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
在分析弹性的实际应用时,由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商家经常利用各种“薄利多销”的促销战略来增加销量,进而带动总收益的大幅提高。因而,引导学生观察,在商场和网络消费品台上,经常遇到弹性大的非生活必需品(比如衣服、包包、化妆品)有打折促销的情况。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分析原因,是由于这类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降价促销对消费者的会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引导消费者多消费。通过课堂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大学生不仅看到商家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及时提醒大学生应该注意按需消费、理性消费,不能够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这样就将经济学知识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结合起来,起到了合理且有效的引导作用。
在分析效用时,结合经济学家塞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欲望/效用,引导大学生思考为何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感觉到压力巨大,幸福很遥远。引导学生提高幸福指数的秘诀是在欲望不变时,尽可能提高效用,或者做到清心寡欲、知足常乐。
在分析企业的经营目标时,告知学生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西方的差异。例如,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并非时时刻刻把“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2020 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全国多家示范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抗疫号召,无偿提供物资驰援武汉,支持湖北。更有一些企业甚至不惜改组生产线,转而生产抗疫物资,不计成本,只为与全国人民一起打赢“疫情攻坚战”。种种实例,说明了我国企业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在家国大义面前,毫不犹豫地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路上,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时刻怀揣家国大义。
(二)宏观经济学部分
在分析GDP 概念和支出法核算时,借助数据可视化短视频,让学生看到建国以来我国GDP 总量的变化情况,以及我国的GDP 在世界的排位变化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以增强“道路自信”;另外,2020 年,在新冠病毒大肆传播之际,我国GDP 一度成为世界唯一的增长源,也是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国家。在分析支出法核算GDP时,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数据,看到我国政府通过各项鼓励消费消费、刺激投资和净出口的举措,来拉动经济增长。
在分析乘数效应时,结合“破窗经济”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让学生领悟全社会新增一笔支出,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所带来的国民收入成倍放大的效果。例如,疫情期间,郑州市政府发放的5000 万元的惠民消费券,最终核销金额3925 万元,通过核算,总体带动消费5.52 亿元,乘数效应高达14.1 倍。通过对该案例的解读,让学生意识到政府为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也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学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另外,在疫情期间,我国也一直没有停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尤其是以新能源充电桩、5G 基站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也在为中国经济的复苏贡献着巨大力量,这些都也都是投资乘数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