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刍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2021-11-27顾素霞
顾素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 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这不仅给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提供了发展新的思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速度逐渐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状态,使得我国专业化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短缺情况愈发明显。
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培养方向以及课程设置上过于简单,无法达到精准化、专业化、与时俱进。另外,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导致培养人才和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培养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构建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打造全新、全方位、全面性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因此,如何将健康服务管理人才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有机结合,并建立、完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教育机构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一)专业思想教育
由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新办专业,很多学生对自身所学的专业以及今后所从事的相关职业并未有深层次的了解。儿专业思想指的是学生对自身专业、今后职业方向有着理性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保持稳定的心理认知。但是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今社会,很多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学习方向。所以在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展开教育前,首先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服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并成为社会所需之才。
(二)知识体系构建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兴学科之一,已经逐步确立自身专业特色,并结合经济管理学科核心理论,将健康管理知识以及研究领域逐渐丰富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积累。
当前属于“互联网+”的全新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迅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重塑面临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需要不断强化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同时还必须根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相关产业,注重医学知识、营养保健、社区服务、重点人群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训,积极开阔专业人才的视野,使其顺应时代发展变迁,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服务的实际需求。
(三)实践能力的提升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费时费力,且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一般。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催化下,逐渐细分具体领域,且与互联网的共助能力相契合,设计出简化就医流程、分级诊疗,以完善健康管理体系,满足多元化健康需求[1]。
基于此,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产业多、行业多等特点,实践步骤内容复杂、庞大,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尽量解决实践环节较少的缺点,并制定合适的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从产业市场细分的角度规划“以信息技术核心”的技能知识培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优质人才。
二、“互联网+”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一)明确目标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老年化、信息化技术发展、医学以及管理学等多方面角度入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升以及购买能力逐渐强大的社会背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健康服务业的建设迫在眉睫,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2]中,结合互联网的健康服务产业中,探索并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的电子产品逐渐成为关注方向。与人口老龄化、“互联网+”背景相结合,明确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与创办类似专业的学校以及相关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以及资源,形成以医学管理学+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于老年人群的专业目标。
(二)形成资源共享模式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多学科综合、多项资源共享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持,鉴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虽然医药相关学院具有专业教学资源,但是仍然需要引进健康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及需要进行实时评估,通过论证、辨证以后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改与调整,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最后,与医院、体检中心、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以及兄弟院校展开广泛调研,挖掘学校信息、心理护理、治疗以及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资源,与人文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其他院系展开资源共享,相互合作,以医学为基础,构建营养保健、心理健康、社区服务、重点人群等多个领域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正确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机制开放,有助于人才质量培养,得以保证人才质量[3]。
(三)能力与实训技术培训
针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技能培训,首先需要明确实训课程的目的,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健康体检、体检信息调查,还能够正确有效管理健康信息内容,并能够模拟学习健康管理流程,亲自体验健康管理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4]。另外,还需要学习健康评估基础,能够根据人群的性别、年龄、病种特点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能够熟练掌握健康危险因素以及风险识别步骤,了解健康风险的表示方式,对可独立分析健康风险并对此展开处理[5]。
(四)提升教师能力平台
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健康服务和管理人才专业先进单位、优秀院校进行学习,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丰富并拓展学科知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6]。另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待遇、职称挂钩,全面提升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工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成立教师队伍。此外,以行业中较大的中型企业做为依托,搭建校外实践平台与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任课教师的理论与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7-9]。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师生展开学术讲座交流,带动学术发展,提升学术水平。向教育部申请国内外访问学者等相关项目与平台,为现有师资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机会。
三、思考与建议
一个新兴专业的形成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强调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医学、管理、健康管理三方面的理论知识[10-11]。其次,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邀请到相关用人单位共同制作实践教学模板,并与用人单位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共同培育出能够熟练掌握检测、评估、分析技能等实操性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优秀人才,同时强化互联网能力培训,重视深入学习、实践能力指导,使得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符合实际需求。最后,加大校企、学校之间的合作力度,引进优秀的带教老师,有效提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