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创新思维应用于医学检验本科生教学的探讨

2021-11-27温会燕张海方通讯作者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医学检验思维

温会燕 杨 欢 张海方 王 卓 杜 鸿(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4)

医学检验是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依据,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如何培养优秀的医学检验人员是很多医学院校、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重视医学检验系本科生科研思维与实验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为丰富医学科研成果、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提供积极的作用[1]。本科生的科研教育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利于教学医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2]。对本科生业务能力、科研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的始末,因在校教学阶段和实习教学阶段存在教学环境、背景和模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本校采用了在校教学阶段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在课堂和实验室,不断渗入科研思维,使学生对科研思维有初步的认识,而在实习阶段则在提高学生业务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从科研的角度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大学教学条件下,科学地设计以科研为主导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学校教学质量以及为医院等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思维为导向的教学宗旨

以科研思维为导向的教学宗旨,设置适用本院校的教学方法,即在学校期间,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增加概述性讲述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方向和热点,在实习阶段布置实践性探索性的科学论文,纳入成绩考核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检查,必要时作专业的统计学分析,开展学术报告,撰写学术论文,以此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实验室的科研训练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最重要的途径[3]。教师将科研内容和积累的经验融入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如最新的科研成果、研究动向等,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二、培养科研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加强师资培训,建设科研创新思维培养团队

医学检验教师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时,应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水平[5]。探讨哪些科研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可被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哪些环节,在应用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难度等[4]。在不断探讨和实践中,师资团队的教师们的教学逐渐由原来依附教材的填鸭式理论教育,转变为科研创新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授课内容除了基础的理论的讲述外适时穿插案例和科研理念,增设专门以培养科研思路和科研意识为主题的课时,另外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有科研基金承担者或有科研经历的人员做一些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形成在实践和工作中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思维模式。教师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同时,要对所授课程的内容有深刻的认知,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钻研,课程专业知识结合研究热点,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和业内关注热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督促学生要博览群书,了解各优秀核心期刊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甚至有一定影响力的SCI文章,接受更多、更新的医学信息,同时提前选修一些包括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软件应用、医学专业英语等课程。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科研活动有兴趣,但缺乏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在美国的一些大学的高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利用学年时间进行科研,另一种是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科研,而后者在科研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上都有优势[6]。在本科实习期间开展应用性的科研实践活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学生在实习期间指派一对一的指导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开展或参与与工作有关的回顾性、探讨性或创新性等的科研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调动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增设学生独立思维的教学环节

布置科学研究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开题,主动探索和分析实际工作、应用或医学前沿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并协助学生完成开题报告,表述所设研究项目的立题原则、可行性、创新性和研究意义等。伦永志等的报道中,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针对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全部实验设计和操作,最后制作幻灯片进行实验汇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实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接受科研能力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7]。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科研论文对学生的科研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学术报告或结题报告时学生逐一讲述实践操作的进展和发现,以及对所得结果的分析讨论,同时也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高质量的平台和机会。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的带教和科研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实习生而言,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和实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在实习阶段,则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科学研究联系起来,能够在实验室工作中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8]。

三、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方法及措施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真谛。而部分指导教师并未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让学生从事自己的科研工作,内容过难、过深以致短期内无法完成;部分教师对指导学生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或师生比例悬殊,形成“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面对结题的压力,部分学生存在抄袭、剽窃他人数据,甚至伪造结果等。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既受大学教育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也有人为主客观因素的原因。修订与时俱进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大纲、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全方位加强教师团队能力素质的培养及加强对学生考核的范围与力度,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如何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每个相关工作者应该冷静深思的问题。

四、强化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提高授课教师及实习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改善教学及带教方式方法的同时,充分调动本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学校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平台和空间、主动根据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主动发现并探索所遇到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和探讨问题。在不断的主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解析,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激发出主人翁精神。实习学生即将面临工作,而工作中有更多的专业角度来分析和处理各种专业问题,因而实习学生应先将自己视为工作人员去发现问题,用科研的思维剖析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带教老师针对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归纳、讨论、总结,教会学生有科研思维模式,督促学生关注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学会查找文献,以实例为证,学习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处理方法。教学相长,院校、教研室、教学团队以及学生都参与到科研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中,设定各项激励措施,搭建教学平台,实时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五、结语

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科的不断发展,势必需求高质量的检验人才,在医学检验本科教学期间,培养高质量的检验人才,为学生顺利地胜任检验工作岗位和适应检验医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水平的医学检验专业不仅体现在高水平的本科教学上,也体现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中[9]。本科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践性探索[10]。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员,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施以科研创新思维为主导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中对科研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一颗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心,从有限的检测项目中分析出更多所需要的信息,或发现和探索出更具临床价值的解决方案等,为诊疗提供更加科学、完善和全面的检验结果。医学检验专业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逐步完善、循序渐进地进行,要求医学教育者与时俱进,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把科研创新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医学检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思维跳跳糖
苯中水分的检验
思维跳跳糖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