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上的力量(采访手记)

2021-11-27郑梦莹

传媒评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画像力量

■郑梦莹

采访前,我曾在心里数次为傅通先老先生“画像”——以年龄论,傅老是我的爷爷辈;以入行时间论,我们进入报社前后相差50余年,傅老堪称“老师傅”;以工作领域论,曾任文教部主任的他,则妥妥是我这个文化线新手记者的老前辈。

零碎的画像,在开启“对话”的那一刻拼凑在一起。尤其当他谈及“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帮助百姓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我其实也挺害怕的,但有采访任务在身,再怕也要上”时,一个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党报记者形象,跃然眼前。

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我大概不太有机会经历傅老曾报道过的那些带有独特时代印记的事件。但通过对傅老的采访,我深深知道,记者的使命不会变,以向上的力量坚定前行的步伐不会变——

用一支笔,为时代立传的职责不变。采访中,听傅老讲述他50多年前报道桐庐南堡大队遭遇特大洪灾的经历时,我眼前似乎不断闪现着他当年所亲历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片段。“一次次不断报道,就是要让灾区人民、全省人民知道:党和政府一定不会弃灾民于不顾!”千难万难,难不过“坚持”二字。困难时期,党和政府坚持为民初心,记者也同心同行,坚持以手中的纸笔为时代立传,汇聚奋进力量。

以一片心,深入群众的作风不变。为我们讲述“长洋犁豆事件”时,傅老娓娓道来,不禁令人深思——只有怀一片赤诚之心,才能一遍遍多方调查取证;才敢于挺直腰杆发声“土地适合种什么,老百姓最懂”;才能在农民登门致谢时说出“帮助百姓是我们该做的事情”这样朴实的话语。采访傅老后,当我再次翻出《犁豆有理吗?》报道原文及编者按细品时,傅老当年奔走田间地头的场景好似历历在目。如今,耄耋之年的他,激情依旧,热忱依旧,在我眼中,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采访中,傅老不断提及那些年他在报社的所见所闻——关于浙报的人和事。从前辈身上,他学到坚守岗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爱才惜才……而这些,也正代代传承,血液基因般汇聚于今日每一个浙报人身上。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画像力量
威猛的画像
画像
走近内心走向爱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麦唛力量 (一)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画像
孤独的力量
凤庆县总工会:慰问困难职工、劳模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