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培养要点

2021-11-27赵星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教师

赵星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在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教学要点,强化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再有,高校所开展的音乐教育要符合目前这一领域的教育要点,同时能够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特征,确保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策略与音乐教学方式、学制相协调,并能够平衡地走下去,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音乐课教学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音乐自学水平,从而提高其音乐综合素养水平。

一、音乐教育的现实状况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之下,不得不进行一些学科时间上的调整。作为辅修课程,音乐课的时间经常被其他主科所占用,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学生一心想在大学课堂有所放松并追求自己之前喜爱却因学业压力受限而未能专心学习的音乐,但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现有的音乐知识和素养相对匮乏,甚至有的学生连简单的简谱识别演唱都不能做到,由此会导致对诸如音乐类型的分析、鉴赏和参加歌剧表演等活动会缺乏热情。因为学生的乐理知识相对匮乏,其个体储备的音乐素质自然难以满足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发展需求,也难以实现新的社会环境下人才的个体发展要求。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之外,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主要包括乐理基础、音乐鉴赏和合唱教学几部分,在这当中前两部分的课程应用的范围更多。很多高校在课程规划的过程中会存在忽视学生个体素质和音乐水平的情况,学校方面也未形成独立的教学系统来规范音乐教学模式和方法。大部分高校音乐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都是依照个人偏好和特长来进行,这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显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这种情况下开展的高校音乐教学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较为随意,这是目前音乐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

(二)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学生对音乐等艺术学科学习需求的增大,很多院校的音乐师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普通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刚刚开始或者是通常以辅助学科存在,其师资引入还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措施制度,也没有明确详细的招聘标准,从而会导致准入门槛把关不严的问题出现,进而会影响师资力量的基本保障。除此之外,一些现有的音乐教师的个体音乐素养储备较少,其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会影响后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院校的音乐教师的年龄、性别、能力等方面的结构配置不够合理,这些情况也会影响音乐课程的教育效果,难以发挥音乐教育对整个大学期间学生个体素质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基础较弱

分析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状况可知,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接受年龄、个体感受会有一些差别,另外,外界环境、家庭熏陶和学习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水平。例如,生活学习在大城市的学生,特别是音乐特长生,其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明显优于其他同学,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音乐技巧,因为其接受音乐教育的时间较早,在基础的教育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家庭、外界环境等方面的良好熏陶,能够接受到优质的音乐启蒙教育。与之相反,来自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其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几乎没有音乐基础,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接触音乐的机会相对较少,其对音乐学科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教育层面,因为缺乏系统音乐知识的培养其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大部分为流行曲目,这样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相对较低,这些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音乐学科教学的深层次发展。

二、大学音乐教学的培养要点

(一)培养学生兴趣,推动音乐教学

学习音乐和任何学科都一样,浓厚的兴趣能够支撑学生长时间的保持对音乐的热情,让其能够更为深入地感受并享受音乐。高校音乐课程要以提高音乐艺术的魅力为基础,在高校教学的各个时期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学生的审美心理来进行课程教学,丰富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鉴赏兴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因为不同学生的个体音乐素养存在一定差别,音乐教学当中的钢琴教学也要以学生的个体兴趣作为重点,强化教学质量的发展。因为同一个高校的学生的整体程度相对统一,但学生个体却存在一定差异,班级和班级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除了本身的认知差异之外,在学习音乐课程之后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会和实际教学情况产生较大差异。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按学生个体能力程度将其进行分组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可以将没有音乐基础但对音乐或钢琴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分成一组;把能够掌握简单乐理知识,具有一些音乐或者钢琴基础的学生分成一组;将从小学习音乐或钢琴,本身具备一定演奏水准的学生分成一组。这种分组能够更加便捷和灵活的展开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发展情况调整学习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课程安排,这种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自然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应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合理规划课堂,引导学生探索

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教学是帮助学生走入音乐殿堂的大门,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走上音乐领域的发展之路,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的教学引言能够让学生明确整节课程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感知音乐节奏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迸发,强化其艺术兴趣和情感的升华。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流行音乐曲目将其融入音乐课程当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熏陶,激发其学习和表演的积极性,让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内容的学习当中。比如,在欣赏《我从草原来》这首乐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引入凤凰传奇的《套马杆》的MV,带领学生通过观看这首歌曲的MV 来做好学习的铺垫,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辽阔的草原、碧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及牛马奔腾的场景,由此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到该首曲目的学习当中,在强化声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行动力。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主动欣赏音乐,由此所导入的新课教学自然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成功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产生学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科学的教学手段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科内容的鉴赏和学习当中。在整个教学环节当中,有效的课堂引导语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现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进行适当的课堂沟通和预先铺垫后,教师继续带领学生品鉴《我从草原来》这一音乐曲目就更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音乐魅力,这种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导入过程中的方式,能够以热身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实现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由此构建起学生走向多类型音乐学习的桥梁。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发掘音乐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会有更为深入的应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在辅助音乐教学的同时实现音乐教学的多样化发展。高校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作用展示、播放或细致地讲解和音乐学科相关的内容,也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发展需求制作能够适用于学生的教学课件,有目的地培养高校教学发展目标所需要培养的艺术人才。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构建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环境,在提高学生感官认知的同时带领其加强对音乐的享受,由此能够营造出更为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呈现更为活跃的发展。在构建多媒体意境的同时,教师要注意音乐课堂主体的引入和加强,比如在进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首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在网上搜集一些和草原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由此构建出这首曲目学习所需要的情境和背景,结合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引导学生在欣赏草原美景的同时感受其辽阔壮丽的景象。在完成歌曲的鉴赏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自己对此个曲目的认知和感受。这种以多媒体手法构建生动形象的艺术情景的音乐教学手法,能够让学生从行为和思想上感受歌曲的艺术内涵,更为深入系统地认知音乐文化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曲目,让学生在体会音乐美好的同时提高鉴赏音乐曲目的兴趣,强化其对音乐文化艺术的探究欲望,使其能够在音乐的空间里实现自由的发展。

(五)构建音乐意境,展现文化内涵

在实际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构建音乐语言情景能够凸显教学的艺术性特点。高校音乐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良好的语言和意境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由此建立起浓厚的音乐情感以此深化学生的学科认知。音乐情感的建立能够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让学生在感知音乐魅力的基础上体会音乐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作为艺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言和情境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音乐这门艺术的外在表达和内在情感展现,可以在为学生创造设计和音乐作品相统一的情境下发挥内在的想象力。比如,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与《彩云追月》的婉转及悠远、琵琶曲《十面埋伏》激动人心的战场情景的体现,都能够通过作品的表达体现出其想要展示的意境。文字语言的表达形式十分多样,其饱含的魅力能够实现音乐艺术的创造和再次深化,强化音乐艺术意境的展现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其创作潜能,让学生更为深入地走入到音乐当中感受艺术的美和享受。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环境及实际教学要点展开分析,从引导学生的兴趣入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引导其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在实际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提高其乐理知识储备、音乐鉴赏和应用的多方面能力。在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让其能够更为深入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教师
最美教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大山里的教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