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空间探索
——以鄂州市老旧小区为例

2021-11-27王曼文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健身器材区域空间

王曼文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儿童友好型社区概念

2004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做如下定义:“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不论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政治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

后来,在儿童友好城市的基础上,《儿童权利和城市规划10 项原则》中提到了“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目标:在社区的公共空间中为儿童和社区营造安全、包容的公共空间和绿色空间,让儿童在户外聚会、学习和活动。[1]

儿童户外和活动空间的现状

截至2020 年年底,中国0-14 岁青少年儿童已达到2.31 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6.7%。每年有将近22,000 名0-17 岁儿童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或受伤。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成为14-17 岁儿童最大的死亡原因。儿童的天性喜欢到处奔跑,所以针对儿童活动需求量大、儿童友好程度低是目前部分小区户外活动的现状。

现实中不同小区对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展现

通过走访鄂州市部分小区可以看出,类似于恒大、碧桂园这样的开发商建的小区。由于物业管理比较全面。加上小区新建时间不长,所以小区整体环境比较好,小区绿化率高,人行道与车行道规划清晰,老年人活动区域与小孩玩耍区域设施齐全。但是经过走访发现,大部分老年健身器材区都没什么人,老年人更多的聚集在小区的架空层和下棋的区域聊天、交流。真正爱运动的老年人会更多地采取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舞剑、打陀螺、踢毽子等团体方式进行健身。

所以老年区域的健身器材更多地被小孩子当作玩耍的器件,这就使得安全问题变得十分重要。由于老年人健身器材是根据成年人的身高、体重来设计的,所以很多孩子在玩耍时够不着器械,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寻找乐趣,比方说成年人锻炼脚的器材,孩子因为不够高,可能就用臀部坐在一边的器械上摇荡,这样很容易在重心不稳的情况下被甩出去,如果此时器械还是由惯性在摇荡,那么就有可能会撞击到孩子的头部和身体部位。这对儿童的身体安全留下了非常大的隐患。

据调查,新建小区的学龄前儿童数量平均占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例如一个34 层的电梯楼,一层以5 户为例,一栋就至少有17 个儿童。一个二十栋小区的儿童数量至少是340 人,可是供他们玩耍的区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小区规划当中,老年人活动区域可以以空旷的广场形式为主,健身器材区为辅。剩下的活动面积可以跟儿童活动区连接。这样分布的优势在于照顾儿童的中老年人可以一边照看儿童,一边自己休息和运动。而空旷的广场在老年人集中使用的时间段(即早六点以前和晚八点)以后,也可以作为孩子骑车、滑板的区域,这样就无形地扩大了儿童的活动范围。一个友好社区,它的精妙之处不在于特定区域做得多么完善,而在于目之所及的每一个区域都是对儿童友好的、安全的、氛围轻松愉悦的。

走访老旧小区,以鄂州市江家东巷小区为例,小区是没有儿童活动区域这个概念的,小区就是一个简单的院子,最多有几个老旧的健身器材。这样的小区都是居住了很长时间的固定人群,学龄前儿童也不太多,孩子跟着老人在小区里主要就是坐着听大人们聊天或者几个小朋友骑车溜达。老小区基本没有滑滑梯、荡秋千这些设备。健身器材就是他们唯一的玩耍器材。而且,更为危险的是,老旧小区健身器材区域的地面铺设一般都不是橡胶地面,而是铺设的砖石,这就使得儿童摔倒受伤的几率更为突出。

调查方法

在展开调查之前就制作问卷形式,对受访小区的老人、父母、小孩等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儿童在社区的活动习惯和轨迹。然后对诸如谢家巷、江家东巷、新民街等部分老旧小区进行实地了解和观察,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蹲点,了解儿童在不同时间段的游玩习惯和规律。同时,采访小区儿童的家长,采用聊天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游戏空间不足游戏设施设置太过单一

游戏空间的丧失会导致儿童游戏兴趣的降低,同时还会降低玩游戏的能力、减少创造力。如果不能解决就会是一个恶性循环。58%的受访人群表示小区活动区域有安全隐患,儿童在玩耍期间时时刻刻都需要家长看护。64%的受访人群表示小区没有过多的空间专门为儿童展开活动。75%的受访人群表示小区场地空间安排不合理,儿童玩乐设施不齐全。

而空余的活动区域,有的被车辆停放占据而留下了安全隐患,有的空间被一楼的住户占用,去种植花草蔬菜,或者是晾晒被子、衣物。再加上遛狗、跳广场舞等空间被中老年人占据,多种功能化的活动空间就被占据得所剩不多。

被访时,63%的孩子们表示对固定玩耍空间要求程度更高,这般可见,旧小区对于户外公共游戏场地的设计只考虑到了简单活动的情境,不能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积极游戏的设施。

空间安排不合理

在被调查的小区中绿地、道路与游戏场多为完全分隔状态,空间内外也有路面的高低差,儿童奔跑的时候是很容易没有注意高低差而摔倒的。并且空间的连续程度很低,且大大削弱了儿童游戏中的自然属性,此举不利于儿童在户外空间和中心绿地周围展开线状和面状的集体性活动。而且车辆停放也是很大问题,两岁孩子的身高不到100cm,有时候小孩在小区乱跑很容易被倒车或者急速行驶的车辆撞伤,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所以,老旧小区的空间安排上太过于混乱,没有次序性。

社区活动空间对学龄前儿童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观点,儿童的发展处于由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生活发展过程中。在空间营造上首先需要满足孩子的两个层面上的需求,一是游戏运动的需求,二是内心情感的需求。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个体社会化发展、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所以,儿童友好型社区对于儿童本身而言,是十分必要的。[3]

优化鄂州老旧社区内户外游戏空间需考虑的因素

儿童游戏的类型与功能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之一,它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游戏也有不同的类型,并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角色游戏:这类游戏是通过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的。在游戏进行时,孩子进入了各自的角色,按照角色的要求来行事。角色游戏能培养儿童认识成人世界人际关系,了解职业分工,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方式。

活动游戏:这类游戏的特点是能使儿童进行充分的身体活动。如“跳房子”“跳皮筋”“丢沙包”、各种球类游戏等。儿童正处在一个身体各项机能快速发育的时期,活动游戏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另外,多数活动游戏还有对抗性强的特点,也能培养儿童的竞争精神。

智能游戏。在智能游戏中,儿童必须运用观察,思考、推理、判断等智能才能达到游戏所规定的目的。如魔方、拼图、搭积木等。智能游戏能发展儿童智力,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优化的建议

任何的优化建议前期需要准备的,关于社区的方案和制度,比方说,停车应该有专门的区域,可以以画线的形式以某片区域规划,同时约束小区的居民来尽量配合,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隐患,因为儿童和老年人的活动区域如果经常有车停放,那儿童奔跑玩耍时是很容易没注意车辆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活动区域或健身器材区域,是不能随意晾晒衣服、被子的,在公共区域晒被子,不仅灰尘大不卫生,而且占用的器材使得儿童和老人也无法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要结合儿童游戏的特点,在居住区内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游戏器械,衍生出多种游戏用途,适用于不同的游戏方式,既能适应团体性游戏又能兼顾个体独立游戏,对孩子来说,也能体验到游戏与不同情境和微环境的新鲜经历,增加儿童的游戏完成深度。

除了游戏设施之外,游戏空间的营造更多重点落在空间上,儿童身高、视线、感官等与成年人都不同,打造游戏空间时要以儿童身体尺寸为考量对象,游戏器材的大小、高低、间距等要适合儿童身材和比例,绿化和空间转折点也要保证儿童无盲区。在空间色彩的营造上,颜色应该尽量鲜艳有童趣,但是也需要注意不能色彩太多,避免造成视觉污染。

户外游戏场是居住区这个大环境当中的小环境,我们要协调游戏空间与其他户外空间之间的关系,保证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自由。

首先是空间安全性。鉴于被调研小区大部分的成人活动区域和幼儿活动区域是没有明显分区的(小区用地不可变动),那么以“20-25m”为单位,运用游戏设施、地面铺装或是打造地面高差等方式把活动空间细化为成年人专区,儿童活动专区,使用灰空间来界定区域,而不要使用墙体和或者地面的高低差的直接分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儿童视域的完整性,降低活动风险。[4]

其次是空间自由度。被调查的孩子们希望自己的游戏空间更加自由和有趣,也就是说再进行这些区域的优化时,在小区用地不充足的前提下,既要保持所有小分区的视线联通,也要保证这种空间更具探索性,可以发掘组团绿地的空间存在感,把路径延伸到绿色环境中,把游戏空间布置成斑块状,让小区绿地不再可观不可玩;保留一些斜坡,悬坠景观等构筑,在小区路径线路上做适合儿童活动的设计改造,打造线性空间,注重组织慢行、车行系统。

游戏空间作用于儿童的可持续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利用可降解、可回收、可拆卸的单体材料展示可持续建造的创新性。在尺度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借因场地现状,形成一系列的有趣空间,例如集装箱的可改造度就非常大,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都可以打造不同寻常的秘境,又例如布置一些经过安全处理的、儿童日常生活中不曾接触的东西像报废车辆、工业制品,甚至是小船等,让他们可以去近距离地接触和探索,积极调动儿童的探索精神。[5]

游戏也有动静之分,一些儿童确实会对小型空间感兴趣,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小空间包裹出来的是他们安静秘密的小基地。在保留自由宽阔的游戏场的同时,结合地形设置几个独特的小型维和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在空间逗留,进而发掘它的游戏乐趣。

结论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构筑儿童友好型社区对于儿童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社区儿童户外游戏场的优化是初步构筑儿童健康发展体系的重要因素,儿童需要利用户外游戏运动来提高他们的感知力和思维能力、调动想象力和拓展兴趣,游戏帮助儿童发展智力、完善心智、增强体力、培养个性。所以为了满足孩子的行为心理特征和发展的需求,要在对居住区的户外游戏空间进行优化时,在不同方面进行考虑。儿童友好型社区是一个大家都需要去营造、去维护的环境,生活即教育,让生活中的儿童得到成长,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不仅是社区儿童教育与儿童成长的要求,时也推动着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构。

猜你喜欢

健身器材区域空间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创享空间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区域发展篇
健身秀:囧并时尚着
河南省高校女生使用校园社区健身器材情况的探究①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