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2021-11-27张素芝
张素芝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屯子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鹤壁 458000)
引言: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具有网络性、综合性、全方位性的特点,并随着我国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现代农业的经济提供了很大帮助。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可以进一步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一、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一)优化生产过程结构
农业物联网指的是通过先进的信息传感设备,将物体连接入网络,将物体状态实现共享传播,并再通过信息将物体状态传送回终端的技术,通过农业物联网可以全方位监控产品的所有流程,包括生产、加工、信息采集与种植过程,将所有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监管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第一,可以对栽培环境进行监测,对传感器传送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控,主要监控农作物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并经过多端共享后,由控制部门提出需要制定的标准参数,再根据传感器传送回的信息进行适当调控。图在培养菌类时,如果温度超过就会抑制菌类生长,湿度过高会提高病虫害概率,氧气过高就会影响光合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物联网络进行监控,实时调节各项指标,促进植物生长。
第二,可以进行远程智能采集,将对传感器收集的收据进行采集并汇总分析,再通过各个终端平台对数据进行传输,传到农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上,方便所有使用者调取信息。
第三,远程智能操控,其不光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还可以对各种参数进行实时调节,对牲畜养殖中的环境、防疫指标等进行监控,一旦发现与标准规定数据有偏差,就会及时进行调控。
第四,自动灌溉。以往农作物的灌溉只是用人工灌溉的方式,相对费时费力,而且人力也容易发生误差,如水量过大造让作物过涝,水量过少让植物干旱,而系统智能灌溉可以让灌溉水量达到标准量,实现顶部喷灌、潮汐喷灌等对时间、流量与反馈等智能化控制,既可以让作物健康生长,也可以避免浪费水资源。
(二)加强农业管理的科学性
信息化是各个农业企业改善结构、人力、市场等各方面的管理助手,而农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强农业管理的科学性与可控性,做到对作物栽培的实时监控,让农业管理富有现代化科技,促使农业发展更加科学。
天气变化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天气的变化直接可以改变空气中的湿度与光照程度,因此虽然不能人为改变天气,但可以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控,做到提前预知,再通过调控让植物生长环境符合天气变化,利于植物生长。
天气变化也会让室内外环境发生变化,而农业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植物环境的实施调控,适应内外多变的气温,随时掌握各个时段作物的控制,调节最适宜作物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具备报警功能,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设置一定的标准参数,在环境参数改变而导致达不到标准参数时,可以发出声音进行报警,赋予植物“说话”的能力,如果超过几分钟还没有人来管,就会自动关闭声音警报,将声音转变为信号,提醒远程操作人员进行调控,方便农业的管理。
管理系统也可以对植物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不拘泥于单纯的数据,而是可以全方位掌握植物变化,控制采集的时间,促使农作物产业链的整体的平衡稳定,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1]。
(三)提升农业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新技术科技手段浮出水面,传统的农业技术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引进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将科学技术、计算机与机械进行结合,产生新型农业技术。
机电一体化农业机械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作为引领现代化农业的首要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以自动化处理各项问题,自行解决各项干扰因素,不会受客观条件影响停止工作,再加上其具有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有效在农业生产中模拟人工操作,又可以节约人力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可以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信息共享,对所有作物的生长现状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整合,让使用者方便根据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利用其自动控制功能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机械设施的精准度,避免因人为控制而发生误差,并自行解决相关故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
这种现代化的科技也可以继续降低各个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可以自行对设备的部件或状态进行智能检查,在发现故障隐患问题时可以合进行修复,并及时发出警报,方便使用者适时排查问题,掌握机械检修情况,侧面提升农业工作的效率,减少后期维修与故障的次数,其监控功能也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稳定,提升农业设施的安全性。
(四)提升农产品流通的能力
第一,农业信息化可以按照市场实际供求的趋势以及价格升降指标,结合竞争对手产品实力,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对包装、价格、销售渠道等实现一条龙服务,并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交易,快速提升农产品的流通力。
第二,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键词,直接查到想要购买的农产品,并可以对该产品的生产信息、生长环境、生产来源及物流等所有流程进行追溯调查,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革新,将市场服务全方位落实信息化。
第三,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体中的重要支柱,我国农业经济已经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走向了世界,信息化可以集中世界分散的农户与各个部门,组建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囊括了市场、生产、技术及销售等所有需求流程,各方可以在系统中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农作物培养问题,并利用互联网络打造相应的品牌,强强联合,实现形成跨国竞争或合作,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也可以为农作物的交易开拓渠道,将农业信息化充分运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促进农业经济的长久稳定的发展[2]。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信息传递不顺
在现代化发展中,各行各业得到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就是信息,在农业行业中,实时信息可以让工作者掌握市场动态,把握市场节奏与走向,使供求关系得到平衡与稳定。然而现代我国农业工作中,很多从业者都是农民,由于科研、教育等因素影响,在收集信息的方面存在落后现象,还在依靠传统的报纸、广播或电视收集信息,手机与网络的使用还没有完全铺开,无法保证获取时效性的信息。
而信息获取不足,则会导致农民经济资源薄弱,难以对市场环境作出有效判断,滞后性的信息带给了农民许多误判盲目扩大或压缩种植区域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农业结构失衡,产生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二)生产体系信息设施不完善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但由于各地政府注重城市化建设,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对农村信息建设的注意,导致很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建设状态较为低下,多个地区还在采用传统手段,信息农业、网络农业、数字化农业等领域缺乏认知,对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产品流通设施或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缓慢,忽视了农业从业者真正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农民对判断市场行情或农业产品的流通更加迟缓,认识不到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农业结构得不到优化与改良,大幅度延缓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信息化使用者素质不足
当前农业生产趋于分散化、碎片化管理,不够集中统一,而相关农业从业者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很少有接触或学习使用电脑的机会,计算机水平、网络运用水平普遍较低,难以从其中获取相关信息。再加上农村观念较为守旧与传统,让农民的信息意识较为闭塞,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使用网络的积极性。
虽然有些地区为发展农业信息化进行上门普及,但受限于文化水平,难以将其转化为真正有作用的工具,而且缺乏农业信息化培训与服务,也难以扩大受众群体,无法实现全方位覆盖,延缓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3]。
三、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策略建议
(一)拓宽农产品信息渠道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应通过各项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农产品信息的渠道,减少信息传输的延迟,提高信息实效性,加快进行农业教育、科技与经济信息的网络平台建设,满足农民接收信息的需求,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库,各地政府部门可以发放补贴政策,免费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等服务。
同时也应加强信息服务站点的沟通,进一步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库或是畜牧业综合数据库等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加具有时效性与精准度的信息,让农民生产、运输、供给与销售等形成整体,充分整合,平衡农村资源,为农产品各项信息的流通拓宽道路,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全方位建设。
(二)完善农业生产体系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项目,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业信息化的质量。所以应舍弃掉传统的农业发展思维,积极开拓创新,运用新科技与新技术完善农业生产体系的各项基础设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并拨款专项资金,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纳入农业整体发展体系中,加强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并鼓励各地区民营企业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互利互惠、效益共享的局面,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三)加强人员素质,健全服务机制
由于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标准,所以应积极开展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首先各地政府可加强对农业领域的扶持力度,因为很多农业专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前往农村发展,普遍认为在城市发展的前景更好,很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农村帮助建设,而城市中长大的学生更加不愿意去农村发展,所以政府可通过适当增加资金吸引人才,改善农村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次也应开展培训农民的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培训班,提高农民信息素质水平,让农民具备一定专业知识,适应时代发展,方便农民获取时效信息,并通过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专栏或走访等方式,普及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农业的发展,让农民知道信息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激发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4]。
也应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向农民提供具体的准确的市场信息,制定方便农民熟悉运用网络与上网交易的政策,培育农村市场。也应及时调整农民的生产经营模式,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服务,除政府外,积极推广农协与科研推广机构,采取较为有力的手段培养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结语: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相关部门应积极解决当前问题,严格遵循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拓宽农产品信息渠道,创新思维方法,完善农业体系设施建设并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将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长久可观保驾护航,为我国整体经济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