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扎实推进语文阅读教学
2021-11-26杨艳
杨艳
摘 要:课堂是教学发生的第一现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这“小小天地”之间,引领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带领他们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带领他们感受波澜起伏的韵味,扎实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让阅读教学扎根课堂,并能萌发新芽,拔节生长。本文从课堂出发,就如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阅读,则是学生亲近语文、亲近知识、亲近世界最直接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与阅读习惯,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堂,引领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带领他们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带领他们感受波澜起伏的韵味,扎实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让阅读教学扎根课堂,并能萌发新芽,拔节生长。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要立足统编教材,深度解读文本,以课堂为基地,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阅读实践,让阅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促进学生阅读行为的真正发生、愉快发生及深度发生,积极打造扎实的、有活力的、有思维含量的阅读课堂。
一、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促进阅读真正发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不仅是语言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质疑、分析、理解、判断等能力的过程。但在不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以讲代读,把知识点、语言点、质疑点逐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庖丁解牛”的方式一一展开。学生坐得端正,记得认真,却思考得少。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要产生对话,让阅读行为真正发生,教师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其次要了解学生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聚焦两个问题: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通过聚焦这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3、第4自然段,以明确的问题线索,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问题去获取相关的信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指向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解答“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两个关键句,并从中找出“巴”“一脚一脚”这两个关键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播放了科学小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描述,将爬山虎爬的相关动作及过程标注在白板上,由此,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爬的动态过程。在这个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抓住关键信息,又能将其转化为新的学习信息,实现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以直抵核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意义探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阅读愉快发生
情动则文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总会听到不少教师这样抱怨:“我上得声情并茂,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怎么都不为所动呢?”其实,究其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去解读文本,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有“共情”,没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就很难走进文本,课堂自然干涩无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读”,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以多样化的“读”的形式,如默读、角色朗读、配音朗读、对话等形式,让学生离语言更近一些,离文本更近一些,层层推进,将学生推至文本的中心,这样一来,不仅课堂能给学生、教师带来美的感受,阅读也能愉快地、自然地发生于课堂。
在教学统编版《花之歌》这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文质兼美,颇有现代诗的味道,非常适合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立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学生的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迁移到《草原》和《丁香结》这两节课所学的方法,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领学生走进花的海洋,以五彩斑斓、摇曳多姿的花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笔者以配乐朗读为主,通过音频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渐参与阅读,走进花的世界。为了让学生变成诗中的“我”,变成一朵朵绽放的花儿,笔者还准备了一枝枝鲜花,以鲜花传递的形式,带动学生朗读,如此一来,阅读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学生在美的朗读、花的传递中感受到了花是大自然的语言,是苍穹坠落的星星,是礼品、冠冕、祭献等多重角色,帮助学生由花及人,感受花所传递的高尚品格。
三、关注学生阅读实践,促进阅读深度发生
阅读需要感性的感知,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接地气的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与用、读与用的有机整合,在阅读中深化语言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引发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获得丰富、立体的阅读体验,促进阅读行为的深度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统编版语文教材,明确单元导图、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各个教学内容与板块的教学目的,根据课型的实际需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阅读实践活动,以学习单、导学案为载体,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开展故事续编、改编或者创编活动,设计阅读推荐卡,绘制思维导图等。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活动的空间,有交流的平台。
在教学《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在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拓展实践环节,笔者指导学生聚焦课后习题“选做部分:改编课文创编剧本”这个内容。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以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主要情节,将文本转化为对话。如在“西门豹给卫士三次下達惩处命令”这个部分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西门豹会怎么给卫士下达命令,他的语气、神情、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周围的人会有什么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与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落实本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的语文要素。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为核心,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立足课堂,扎实推进教学,让学生有真切的收获感,让阅读变成使学生身心愉悦的审美体验,变成学生畅所欲言的个性创造,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书香的浸润中慢慢成长。
参考文献:
[1]孔爱东.“悦读”:让孩子的人生溢满花香——再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
[2]吴淑婷.试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策略——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0(12).
[3]赵玲.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