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谈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
2021-11-26路晓华李姝静廖奖依
路晓华 李姝静 廖奖依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结构理论;和谐人格培养
大学生人格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大学生不良人格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的策略和方法,对我们从事心理工作的教育者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一) 本我
本我处于一种“潜意识”状态,指人格中原始的、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主要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包括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遵循快乐原则。简单来讲,本我代表着不肯驯服的激情,只关注自己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比如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喜欢的东西就要不顾一切得到,弗洛伊德喻之为“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过度本我的人,不懂什么是价值,分不清美丑对错、是非曲直,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顾后果,本我就像我们“心中的小恶魔”。
本我由于特别压抑的缘故,处于人心理中的潜意识层,但压制并不能使之消亡,它总是试图冲破压抑。因此,作为人格中一个永久存在成分,本我在个体的精神生活中永远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 自我
人格理论中的自我与我们日常用语中的“自我”有所区别,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不断与外界的互动逐步形成的,主要调节本我、超我及现实之间的矛盾。自我是人格中理智而又现实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用现实可以接受的方式满足本我,自我产生于本我,它借助压抑和抵抗与本我的一部分脱节。
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生活中,那些理性并且成熟的人,能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的人,注意调节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人,能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人,能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以及能保持持续成长的人,通常都是具有较强自我的人。
(三) 超我
超我是一个人在父母、老师等社会影响下逐渐积累并形成的关乎好坏善行的观念,保存了历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因此,“超我的意识形态保存过去,保存民族的传统”。它是人格中最具有道德含义的成分,是一种理想化的自我,超越生存需要,渴望追求完美。
过度超我的人总是在压抑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希望做到完美,一旦背离了自我控制,就会有自罪感。超我就像我们“心中的白天使”,苛求自己和他人。超我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大部分处于无意识中。
本我、超我还有它的另一面。即本我超强的人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超我可以帮助自己懂得遵守规则,懂得用道德与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自我教育。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负责理智地调节本我、超我和外界三者的关系。而当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在人格结构中出现不协调状态时,个体就可能会焦虑、痛苦、紧张不安;当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在人格结构中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人格表现为一种健康状况。
二、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一) 和谐人格的内涵
“和谐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将“人格”和“和谐”特有的意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概念。“人格”在本文中是一个中性词,不含有道德评价的成分。“和谐”是指事物整体内部各因素之间平衡、协调与统一。“和谐人格”是和谐和人格的有机产物,它的提出不是一锤定音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和谐人格借鉴自然界生存“和谐”之道,实质是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人和谐、自我与社会和谐、自我与自然和谐。和谐人格有利于个人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形成自我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二)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和谐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00”后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当面临挫折和挑战时,如果能缩短自我与超我的差距,协调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就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消除不良认知,健康成长。和谐人格能给予大学生积极的人生体验,为大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让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第二,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发展。一方面,和谐的校园为和谐人格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和谐个体也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作为将来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具有和谐的人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希望所在[2]。
第三,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在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越挫越勇的势头、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魄力,而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和谐人格的给予。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肩负着祖国建设的大任,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状况直接影响未来民族的整体人格素质。加强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重视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育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战略意义[3-4]。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在和谐人格培养中的应用
(一) 发挥人格结构中自我的调控性
自我剖析,觉察“三我”比例,有意识调整“三我”的比重。如果本我太强,那么可以减少本我的部分,增强自律与自我约束;如果超我太强,那么减轻超我的部分,减少对个体的苛刻和道德要求,以现实为原则,保持“三我”的平衡与协调。“三我”的比例不仅受个人生活和教养的影响,也受时代和价值观的影响。健康人格的培养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认为人民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去追求的,因而也就是最有價值的。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最重要的改造是“内因”,进行必要的辩论和自我辩论,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自私。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价值观缺失的人类精神成长退行现象,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本我过度活跃的表现。一个健康进化的社会或者个人,通常自我发育更为成熟,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具有弹性,其发展自然也更为顺畅。
(二) 增强人格结构中自我的协调能力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灵活运用升华、幽默等自我防御机制应对困难,调节自己。所谓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无意识中一套自动发生作用、非理性的、应付焦虑的心理适应过程,自我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情感等虚构或歪曲现实,以达到协调本我、超我与现实关系的目的。弗洛伊德曾形象地将“三我”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仆三主的关系”,自我是不堪重负的仆人,它要服侍三个主人:一是任性的本我,二是严厉的超我,三是不讲情面的现实。自我需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的关系,并尽量调和三个“主人”的主张和要求。由于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不间断地要求满足自己的需求,从不顾及现实世界的规则,结局就难逃被罚。超我规定行为准则,按照道德和规则行事,若没有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会惩罚自我,使自我产生道德焦虑。现实则是必须解决的既定事实,不可改变。自我在协调三者关系,为了减轻焦虑,保护内心的平静,方法就是调动自我防御机制。当大学生受挫时,适当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增强自我的协调功能,把能量转移到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中去,有助于解决问题,帮助个人成长。
(三) 保持现实性,接纳自己
从现实出发,破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非理性信念,多遵从现实原则,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本能愿望和冲动,不是压抑它们,而是不带偏见地看待它们,尽可能用理性的眼光或者意识去看待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想法,接纳真实的自己,然后以社会和个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妥善地表达,并满足内心的需求。
弗洛伊德语:“我们知道,人们的禀赋各异,承受应付文化要求的能力各有其不同的限度。苛求于己,超过其本性所能承担,则将为心理症所苦。如果人们多容忍些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会好过得多。”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学生想拥有健康的和谐人格,就不要总是过度自我压抑,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懂得接纳并容忍自身的局限性,懂得把能量分配到成长上[5]。
综上,“三我”协调统一,人格和谐发展。当面临挫折挑战时,健康的人格能够很好地把持平衡,协调冲突,维护个体身心健康状态,实现自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