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权增能”型高职英语“韵律”教学方法选择

2021-11-26杜萍刘海涛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11期

杜萍 刘海涛

关键词:赋权增能理念;英语韵律;方法选择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适应专升本、四级英语考试及职场英语应用专业要求。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赋权增能”理念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英语韵律基础教学,从个体层面入手,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打破学生“英语学不会”片面观念,生成其学习英语的火花,这正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赋权增能”型英语教学理念与模式

赋权增能模式,发端于美国,属于社会学范畴,拥有丰富和复杂内涵的概念[1]。“赋权增能观”是由张文忠教授所倡导“角(色)、权(利)、责(任) 统一,做学用合一,能力内生”[2]的一种英语教学理念。他认为,教师教学中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和角色,对学习者赋予权利;学生承担与其任务和角色权利相应的责任,在实施“做学用合一”的任务中“内生或增强”相关能力和意识,盘活语言知识,发展思辨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赋权增能”理念延伸出了“做、学、用合一”的平台型课程创设理念,这个理念突出了教师辅助与学生学习平台相结合实践特征。首先,教师辅助。明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权利和职责,用语言做事,在做事中学习语言。将角、权、责统一于具体任务中,实现赋权增能英语课堂。教师在任务平台上的“导”,即“指导”和“主导”,与学生共同讨论、选题、组织内容、撰写文章、展示成果等方面教师应该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共同体内传帮带,在互动中体现个性化方法选择、实现相互介入。其次,学生任务。以英语韵律教学素材为根本收集韵律文,加之童谣、民谣、十四行诗等,在课堂内外开展韵律作品编导、排练、表演、成果展示等。

高职高专英语学習者对于个人英语学习能力的估计不足,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而赋权增能理念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内生”,产生能量场,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力发展。赋权增能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动机与参与度,履行相应的角色职责以督促学习者的自我监督,同时学生在任务平台上展现的兴趣点和学科知识也会给任课老师以启发,督促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据此而言,我们尝试将“赋权增能”教学理念运用于英语韵律基础教学,探讨英语学习方法,构建任务平台,加强教师辅助,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二、英语韵律的特征和功能

从公元前11世纪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到同一时代的东方中国《诗经》,无不流传千古、生机盎然,如此鸿篇巨著,怎样“口口相传”,直至走向专家讲坛?答案就两个字:韵律。在英语教学中,韵律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读课文时,老师对学生的最高评语无外乎“流利、流畅”“语音语调不出错”“有表达能力”,而“韵律”一词则很少提及。

然而,美国语言学家吉尔门特在《清楚讲话》一书的序言中说,“学生们认为只要认真练好每个音素的发音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水平,实际上,学好英语的节奏(重音和语调等) 比孤立地练习单个音素发音作用更大。”可见,韵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至关重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对英语韵律学特征的认识,提高韵律教学的应有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将从韵律学的音段特征和韵律的诗学功能方面对韵律教学进行探讨。

(一) 韵律学的超音段特征

音长、音高和复杂的重音特征统称为韵律学特征或超音段特征。这些特征是超出音段本身价值的,如发音和发音节点,因此,在超音段suprasegmental 中出现了“超出supra”这个词缀。韵律学prosodic来自于诗歌,它指的是诗作的韵律结构。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特定音节的重读位置,起到限定诗歌韵律的作用。

(二) 韵律的诗学功能

其一,娱乐功能。在拉丁、伊斯兰地区,还有中国某些地区,广泛存在着对歌活动,现场中一位歌手唱出几句简单的歌词,进而挑战其对手进行对歌或者用相似的节奏和格律作出回应。对歌可能会延续数小时,而且纯粹只是一种语言娱乐游戏。歌谣在游戏中履行了娱乐功能,重复的节奏有助于控制游戏,而孩子们对此的乐趣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也越来越接近雅各布逊的诗学功能了。其二,时代功能。诗歌具有时代感,不同的语音模式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流行趋势。其三,创新功能。诗人致力于诗歌形式创新,而且不断挑战诗歌语言的相关假设。其四,智力技术功能。诗歌的智慧和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了充实感。诗人展示出的语言技巧就如同运动员展现其快跑或跨栏技术一样。

通过对“韵律学的超音段特征”概述,可以看出,韵律教学致力于发音练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韵律的诗学功能”,韵律教学又具有娱乐性、时代性、创新性、智力实操性,这些一起凝聚了其趣味性。韵律教学中所呈现的这些特性表明:英语“韵律”教学的任务,完全可以在“增权赋能”的理念指导下进行设计。

三、韵律教学方法和平台建设

学习者责任意识的提高得益于赋权增能课堂角、权、责间的明确定位,在观念上树立学习的权利和责任意识。实践赋权增能理念的环节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如学习材料选择权(责)、信息分享权(责)、自主学习权(责) 等。学习者对赋权增能理念的理解和认可一定程度上增强迎接学习挑战的信心。

基于此,在英语韵律教学实践中进行“关联方法”选择与“三大平台”建设,鼓励学习者主动承担学习任务,获得能力良性发展。

(一) 选择有效教学法,实现“学习共同体”

包容且合理运用差异和个性,营造和谐氛围,维系课堂内外的“做学用合一”,维持课程“学习共同体”良性运作。

1、环境关联法。对环境的关注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个标准。自然环境尊重生态、倡导和谐,比如,歌颂大自然的诗歌;社会环境关注民生、创造未来,比如疫情诗歌。

2、比较文学关联法。英语教学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文学修养,立足中国文学土壤,采用对比法,研究中英同主题诗歌的韵律运用。比如,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与柳宗元的《江雪》对比性学习,有节奏有韵律,因其美感而提高学习兴趣,强化记忆效果。

3、声乐关联法。从诗歌的声樂语言找韵律或者从音乐的诗歌语言找韵律,以音乐剧《猫》的诗歌语言为例。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根据T·S·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集《老负鼠的猫经》而谱曲的音乐歌舞剧。“魅力猫”——Grizabella的是一首不同凡响的歌曲,提琴组挥弦拉出阵阵悲伤深深萦绕在每个人心头,当歌曲到达高潮时,伴奏突然由低音提琴巧妙地切换到了高音提琴,将歌唱者所表达的情绪升华到了极点,道出了“魅力猫”内心深深的渴望。

(二) 创设任务平台,结成“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也称作实践社群, 由社会学家Lave 和Wenger提出[3]。在我们倡导和实践的“做学用合一”平台型课程中,整个班级(包括教师和学生) 结成的不仅仅是学习共同体,更是“实践共同体”。

其一,“Show”讲台。以课程思政为立足点,设置“讲台个人秀”环节,以“show”促学,如演练伊丽莎白女王疫情演讲、学唱抗疫英语歌曲等。

其二,校园英语“快闪”平台(即活动英语角)。以韵律教学内容为素材,在校园内外,以“快闪”形式,自拍短视频,以兴趣提升“做、学、用”。

其三,朗诵比赛平台。学生以所学韵律内容参与校园朗诵比赛,提高英语韵律学习创新力。

以赋权增能“做学用合一”平台型课程创设理念为指导,循着教学方法选择,创设“三大任务平台”——讲台、校园平台和比赛平台。在这个和谐、自主、互助、共生的平台上,集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拓展,盘活所学知识和技能,以Act out的形式把英语演出来,突破一直以来学用分离和学做分离的低效能学习困境,将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韵律”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接受度高、兴趣大,并且其实践性强,而这与“赋权增能”型教学理念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韵律教学适合在“赋权增能”型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所以,教师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赋权增能”教学模式研究,并加强英语韵律特征显性指导,对于分析矫正学生学习英语韵律产出的典型错误,不断改进教学,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