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时代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转型研究

2021-11-26应益华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财务转型业财融合高校

应益华

【摘要】IT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业财融合打下了基础,使得高校财务转型成为一种必然。文章梳理了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价值流等理论,提出了规范报账程序、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信息整合、构建业财融合规范化核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建议,为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业财融合;智能化时代;财务转型;价值流

【中图分类号】G647.5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类):公共价值视域下的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化运行机制及进路研究(2018WTSCX135)和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后疫情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与PPP模式融合机制研究(2020GXJK208)支持。

一、引言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IT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IT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也迎来了第三次浪潮[1]。一方面,IT技术赋能传统的会计行业提升了会计生产效率,使会计人员能够从繁杂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为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IT技术引入扩展了传统会计的职能,促使财务人员从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向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跨越。使用一种工具将价值和业务连接起来,是整个价值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2],理念的变革需要工具的支持,业财融合作为实现公共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管理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业财融合(Business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BFII),即业务和财务一体化,是指企业的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业务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及时共享[3],业财融合的本质同样在于优化财务与业务的流程,通过协调财务与业务的运行机制实现协同价值的创造[4]。业财融合通过推动业务和财务的双向融合,破除两者之间的壁垒,实现管理重心向业务端前移,并通过IT技术驱动流程优化,最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在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应在确保财务合法性的同时,超越传统的会计方法和手段,强化价值管理,并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和治理结构,以确保其竞争优势,促进高等教育运行提质增效。

二、文献回顾

学界和业界对业财融合的本质、业财融合在高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关于业财融合的本质问题,相关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信息融合观(汤谷良和夏怡斐,2018;王亚星和李心合,2020)[5][6];组织融合观(王斌,2018)[7];价值融合观(谢志华等,2020)[8];信息融合和价值创造观(张翼飞和郭永清,2019)[9]。在对业财融合本质进行研讨的同时,学界和业界开始聚焦业财融合在行业中的运用。刘艳妮(2020)认为在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在业务活动、业务实施中充分体现财务管理作用[10]。卓雪艺(2020)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应通过管理系统一体化、审核流程网络化、人工作业智能化、人才培养信息化等举措来实现业财融合[11]。从文献梳理可以看出,业财融合是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创新,并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文献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业财融合本质界定不清,往往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析,或从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等维度对业财融合进行分析;二是部分学者将业财融合视为价值创造的一种管理工具,但结合价值流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针对上述不足,本文以业财融合的价值融合观为基础,以价值流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校财务创新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为高校探索IT技术背景下财务管理创新提供现实指导和理论参考。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财务报账规范性亟须增强

受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高校财会人员将其职能定位于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由于高校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和非税收入,面对各种审计和巡查的压力不断增大,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规范性要求远远超过企业核算。2019年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第三十六条指出: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核算首要是确保其合法性。业务是会计信息的源头,业务的合规性是财务合规性的基础,但由于业务部门并不清楚政府监管的具体要求,而业务形成之后财务部被动地接受业务凭证,导致原始凭证支撑性不足而违反监管等问题屡见不鲜。

(二)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孤岛效应普遍存在

流程既是业务实现的载体,也是组织信息流或者数据流的载体[12]。在当前数据驱动的世界里,信息是高校各级管理者及时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但是高校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在初始设计时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内在、一致和可靠的数据集,也没有统一的部门对整个信息系统负责,导致在原有系统基础上不断叠加新的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相对独立,采用的技术也不统一,导致投资浪费、维护成本增高且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高校财务管理因其专业性、复杂性、相对保密性使得财务子系统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与资产管理、采购、人事、教务、学工、后勤、基建等部门之间的融合程度较低,各种信息之间缺乏有效的接口,无法实现部门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师生需要向不同子系统提供重复的信息,数据冗余和信息缺失同时存在,数据壁垒较为严重,导致信息传递和沟通成本不断增加,无法有效发挥协同效应,直接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三)成本核算不够精细,资产管理粗放

管理的核心在于实现既定的价值,也就是说以最低的成本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洞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并以最低成本提供高质量服务是業财融合的前提。新的高校会计准则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实际价值,为高校成本核算打下了基础,2019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明确规定了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制度层面为高校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保障。真实的成本核算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与预算资源分配和其他特定目标密切相关。由于高校公益性特征,各职能部门往往以目标为导向,忽略过程管理,从总体来看高校成本核算仍然是粗放型的,尚未形成有效的成本分摊机制。

由于高校缺少整体性的资产管理理念,资产管理系统只是静态的反映资产的购入、处置等活动,缺少对其进行全面动态的反映。由于没有相对统一的配置标准,在机会主义行为动机的驱使下,各二级单位不断寻求自身可支配资源的最大化,重购置轻管理、配置不均、重复购置、账实不符、高占有率和低使用率并存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高校办学过程形成的大量无形资产,如品牌资产、银行存款的竞争性存放权等,但因缺少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制度,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相关资产的关键作用。此外部分营利性部门无偿占用资产,待处理资产缺少有效的价值评估手段,处置较为随意。

(四)业财融合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长期以来,受传统分工协作理论的影响,高校财务和业务相对独立,职能部门目标的非一致性导致其各自为政,财会部门被动地接受业务流形成的原始凭证按照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提供财务报告,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导致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了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业财融合本质是业务必须创造价值,坚持业财并重,但由于高校内部的财务和会计部门与各类业务部门的职能分工,出现业财在组织上和信息上的分离问题,从而导致业务与价值创造和实现之间的关系被分割[8]。

(五)内部控制过度和缺乏并存,部分业务流程冗长

内部控制是实现运营、报告和遵从目标的重要保障,对于防范和发现欺诈行为、保护资产安全、实现良好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风险控制点的设置而言,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过度和缺乏并存的现象。首先,高校在传统的内部控制设计虽基本成形,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合同控制等,但在“三重一大”、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以及二级学院内部控制尚存在较多的薄弱之处。其次,高校管理部门虽对后勤基建、科研经费、设备采购、校办企业等重要领域设置了复杂的业务流程,但对于部分常态性业务设置过于复杂的流程,违背了内部控制合理保证的假设,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直接影响了管理效率。

(六)绩效管理不规范

高校财务在强调合法性的同时,引入了绩效管理体系,以应对来自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压力。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支柱,是一个持续改进过程,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维度进行评估。部分高校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重执行轻考核”的意识,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及政策调整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13]。高校大部分业务部门缺少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存在偏重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进度率、资金使用的规范性等共性指标,对预算使用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考虑不多。作为财政资金管理,强调合法性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单纯强调预算执行进度而偏离了绩效评价的本质。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研究

IT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持续向传统会计职业赋能的同时,也驱动了传统会计的不断转型。业财融合最终将大量的业务数据映射到账簿和报表数据当中,根据会计管理活动论,政府会计管理的对象是政府掌握的所有公共资源的流转过程,即公共价值运动过程。也就是说,政府会计应当核算每一个政府会计主体的每一项公共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财政资金)运转,即政府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含财政资金运转的信息、部门支出的成本信息以及相关会计管理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14],通过提升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公共价值创造。在这种理念下,高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转型,其管理重心也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向数据管理、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转变,具体业务也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向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务风险防范等方面拓展。

(一)强化战略管理,贯彻共享治理

战略管理通常包含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部分。高校管理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借助SWOT、PEST、利益相关者分析法等确定影响高校战略的因素,明确高校的总体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办学层次、办学规模、校园文化等职能战略。资源的多少影响大学战略选择[15],反过来战略选择也会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战略实施是战略规划落地的过程,具体而言包括组织结构调整、稀缺资源战略配置、年度工作计划、绩效管理等制度、措施以及行动计划。业务协同成为价值创造和实现最大化的手段[8],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存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雇主、企业合作伙伴、政府和社会等内外部多元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需求和期望的非一致性决定了需要将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嵌入到相应的流程当中,既要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的民主性,又要确保高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共享治理解决了传统治理碎片化的问题,在共享治理理念下,学校管理层、教职员必须就学校的发展战略达成广泛一致。

(二)规范报账程序,强化会计控制功能

财务工作标准化是业财融合的基础[16]。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都必须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明确财务报账流程,按照“手续要完备、标准要明确、要素要齐全、证据能支撑、过程有记录”的要求对原始凭证进行技术性、形式性和实质性审核,并在财务报账系统嵌入内部控制关键点、预先设置的表单和帮助提示,实现对主要风险点的实时监控。进一步细化财务报账规则,明确各类清单,实现对各类资金管理、使用过程控制的全覆盖。强化会计控制功能,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减少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加强对巡视、审计、督查等结果的应用,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判断是属于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运行缺陷还是制度成长缺陷,并根据缺陷性质查漏补缺。

(三)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大数据背景下,流程成为业务流、物流、資金流等信息流的载体,流程不再被人为切割为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12]。流程管理的内容包括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三个层面,实践中以哪一种管理为主应根据各组织实际情况来决定[17]。流程管理是业财融合的关键,业财融合必须以战略为导向,从整体性的角度破解流程约束性环节和短板,即从服务接受者的需求或期望出发,对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的“服务链”进行设计、优化和再造,打破传统“直线式”管理路径,并将其嵌入到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应结合资源约束和新技术场景进一步优化流程,特别是部分关键流程必须重新设计,固化校院两级“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校企合作、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及处置等高风险业务以及权力集中、资源富集、资产集聚、寻租机会高的部门和岗位进行专项督查。应明确控制点的设置只是提供一种合理保障,既要避免控制缺乏(缺少为实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控制不足(现有的控制点设计不当导致难以达到控制目的),又要避免设置过于复杂控制点影响到效率的提升。

(四)强化信息整合,推进信息共享

业财融合的问题,既可以通过信息整合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组织变革的方式来解决[8]。高校业财融合是通过改变财务数据获取渠道,在业务数据生成的同时,产生相对应的财务数据,体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同步、同源、统一,达到高校内部业务、财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融合[18]。高校应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的业务全景图进行描绘,帮助财务部门了解业务环节,建立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联动机制(传统的串联机制和新型的并联机制相结合),在对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集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拓展数据边界,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打通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壁垒,做好各类业务数据的对接,在确保数据安全和编码标准统一的基础上实现教务、科研、学工、资产、采购、后勤、财务等部门信息关联和整合,力争实现“统一管理、信息集成、集中存储、实时共享”,细化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颗粒,为各业务环节和流程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五)构建業财融合的规范化核算体系

价值流是一个矢量概念,是价值从源点直至终点一系列的连续性活动,不同的学科与行业,对价值流的理解各有侧重[19]。就高校而言,价值流是指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过程中所要求的所有作业组成,价值流理念是精益思维的核心要素,通过将收入、费用和资产分配给价值创造的作业,最终实现高校战略、提升师生满意度。业务流是价值流的基础,价值流最终通过财务报告等载体的形式呈现[20]。在高校整个价值流当中,需要对传统的会计范式进行变革,除对业务流引发的价值流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外,还必须积极推动财务向业务前端延伸,主动参与到业务端的流程当中,实现管理重心前移,消除财务与业务之间的时滞。对于部分常规业务的流程可以直接通过预先设置的规则以及表单触发财务记账等方法处理。

(六)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关注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业财融合的目的在于价值管理,具体应围绕价值识别、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展开。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管理的对象是价值运动,应按照战略推动业务、业务驱动流程、流程驱动资源的逻辑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高校的神经系统,包含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评价和反馈等环节。全面预算具体通过价值流的数字和时间来体现对约束性的资源整合与分配,是连接战略、财务和业务的最重要管理工具,也是实现内部管理和外部受托责任的有效工具,贯穿于业财融合的全过程。在强化预算合规性的同时,适当增加预算体系中业务指标的描述。对于常规性支出,应尽快根据学科、专业及具体的业务性质,确定科学的预算定额,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专项支出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答辩程序方能列入预算。

(七)强化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资产管理是提高资产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率和效果的持续改进过程。完整有效的资产管理系统是资产决策的关键,在摸清存量资产的基础上,优化资产配置,并将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与资产管理联系起来。高校应加强对资产采购、使用、转移和处置的制度建设,确保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采购、验收、转移和处置的全流程管理,将资产利用的绩效评价、绩效预测和预算分配有机联系,在预算分配时贯彻整体论的观点,将资产的存量和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各二级单位也必须秉承资源和资产“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共享理念。对于新增购置资产时,必须通过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是否存在闲置或者可以共享的资产,并视不同情况办理调配或共享,避免重复购置。

(八)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重塑财务职能

高校业务不断拓展,但是部分传统业务重复性强,占据了财会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具体如收费管理、日常差旅费报账等。在大数据管理时代,应充分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和BI(商业智能)的协同,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兴技术,把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核算型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重塑财务职能,提升战略洞察力,主动深入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实现从传统的核算型向以分析和战略为导向、顾问型合作伙伴、决策参与者、以绩效为中心的角色转变,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和研判,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

五、结语

IT技术在赋能传统会计行业的同时,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在强化传统的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业财融合作为切入点,将财务嵌入到业务环节当中,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双向协调,通过对高校价值流全过程的优化和整合,实现高校公共价值的最大化,帮助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进业财融合的过程中,财会人员应转变传统的财务思维,主动对接业务部门,加强和业务人员沟通,熟悉业务的构成并参与到业务的全流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专业的视角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利用,实现高校财务从传统的价值核算反映型向价值管理型的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续慧泓,杨周南,周卫华等.基于管理活动论的智能会计系统研究:从会计信息化到会计智能化[J].会计研究,2021(3):11-27.

[2]诸波,李余.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与实施[J].会计研究,2017(6):11-16.

[3]余应敏,黄静,李哲.业财融合是否降低审计收费?—基于A股上市公司证据[J].审计研究,2021(2):46-55.

[4]何瑛,杨琳,张宇扬.新经济时代跨学科交叉融合与财务管理理论创新[J].会计研究,2020(3):19-33.

[5]汤谷良,夏怡斐.企业“业财融合”的理论框架与实操要领[J].财务研究,2018(2):3-9.

[6]王亚星,李心合.重构“业财融合”的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20(7):15-22.

[7]王斌.论业财融合[J].财务研究,2018(3):3-9.

[8]谢志华,杨超,许诺.再论业财融合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J].会计研究,2020(7):3-14.

[9]張翼飞,郭永清.实施业财融合助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324 家中国企业的调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9(4):101-108.

[10]刘艳妮.高校业财融合框架体系的构建[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4):69-74.

[11]卓雪艺.信息化时代高校业财融合的探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5):25-28.

[12]田高良,高军武,高晔乔.大数据背景下业财融合的内在机理探讨[J].会计之友,2021(13):16-21.

[13]李志良.政府会计视角下普通高校财务组织转型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9,30(4):3-7.

[14]周卫华,杨周南,赵金光.基于公共价值视角政府会计管理体系研究:兼论政府会计管理活动论[J].会计研究,2021(2):3-15.

[15]刘献君.大学战略规划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7):44-48.

[16]周艳娥.业财融合助推高校财务管理转型的路径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11):92-95.

[17]曾骏.公共管理新论-体系、价值与工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代伟.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资产与财务一体化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21,32(2):44-47.

[19]王尧,罗贤春.“价值流”视角的政务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研究[J].情报,2016,35(1):145-150.

[20]牛健,业财融合之业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融合[J].国际商务财会,2020(9).

猜你喜欢

财务转型业财融合高校
招标企业“互联网+”财务转型浅析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