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石化类专业群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6肖宜春
陈 卓 王 伟 肖宜春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118)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是首批试点专业之一,学院与H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对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了“两主体四融合六共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课岗交融”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校企“双导师”共同开发系列项目化课程及教学资源,以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要素来保证教学内容的落实,着力培育“新时代”石化工匠[1]。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是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在新技术、新工艺迅速发展的时代,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在要求基层操作人员完成基本的操作的同时,对其他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接受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期望通过试点来稳定基层员工来源、缩短培训上岗周期、提高职业生涯的稳定性。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1 明确“新时代”石化工匠培养目标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6年1月,校企共同成立首批“H班”,学校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先后多次到H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多次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学校的导师在去企业实践时,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还需与企业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保证可以做到有效对接相关技术部门与核心岗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掌握聚酯岗位(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聚酯生产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人文素质、石化特质、劳模潜质”的“新时代”石化工匠。
1.2 构建“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与H公司共同构建了“两主体四融合六共建”的“二四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其中,“两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培养主体;“四融合”是指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学历与证书、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融合;“六共建”是指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师队伍、共建理实一体化课程、共建信息化教学互动平台、共建校企一体教学过程、共建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
图1 “二四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1.3 基于岗位需求,重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化工工艺操作、化工分析操作、DCS操作、公用工程4个岗位能力需求为原则,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锤炼职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通过岗位职责分析、工作任务导向、职业能力培养等步骤重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课岗交融”的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化工技能成长规律,构建了“认知实习-校内实训-校外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能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校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共同开发了基本技能实训项目、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
图2 “能力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4 基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修订专业课程标准
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合理规划现代学徒制企业课程,从企业认知、岗位轮训、岗位训练等层面来安排认知实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对高聚物生产技术、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5 校企合作开发系列项目化课程资源
积极推动了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主持课程资源开发的机制体制的建立。参照课程标准,与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相结合来编写项目化教材,打破传统的教材根据章节编写的方式,以全方位、多样化的要素来保障教学的有效落实,将企业新方法、新内容、新规范、新标准等编入相关教材,开发了“催化剂的使用”“酯化、预缩聚”“热媒系统”等具有行业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化课程资源,确保学生(学徒)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2 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多方利益保障难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各企业培养的人才都为自己所用。部分中小型企业无法预见市场变化,常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导致企业用人需求减少,这时人才培养过程将可能被迫终止,进而导致学校与学生的利益受损;学生(学徒)毕业后,仅靠三方协议难以约束学生,合作企业利益也难以保障[2]。
因此,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从经费投入和税收减免等方面对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企业进行扶持和鼓励,并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同时,相关行业应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对相关行业的用人要求进行积极有效的调研,为现代学徒制推行的人才需求提供准确的预测。
2.2 标准和制度的权威性与约束力不强
现代学徒制培养限于个别学校与个别企业合作,校企共商共建的标准、制度,虽然针对性强,但缺少政府组织和行业的认可,执行难度较大,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后续推进。
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出台有关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项原则性的标准、制度,各个学校和企业在此原则性标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和制度并贯彻落实,从而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规范、有序地全面推行和开展。
3 现代学徒制的优化方向
3.1 创新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快速推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学院将紧跟时代发展,在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大数据知识模块,在服务合作企业的同时提升合作企业。在试点专业率先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突破一个专业的学生只取得与专业领域相关证书的传统,认真调研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可获取多个相关专业领域证书[3]。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例,目前在校学生大多报考化工总控工技能等级证书,未来可拓展到化工分析工证、石化数字化管理师证等。
3.2 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工作机制
以符合校企实际、促进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校企成本分担机制,学校主动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学徒),激发合作企业参与成本分担的内生动力。在试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根据校企导师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导师培养、考核与激励制度,提高校企导师参与学生(学徒)培养的积极性。学院鼓励专业与行业、企业通过组建现代学徒制特色学院、产业学院、混合学院等形式,整合资源,探索双主体、多主体办学,为现代学徒制工作搭建平台[4]。
3.3 注重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学徒)学习情况,适应现代学徒制校企两地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引入质量监控云平台,导入现有标准和制度,对学生(学徒)进行在线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徒)能够及时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让其学习不受空间限制,为后续弹性学制的实施打下较好的基础,学院将全力推进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充实平台教学内容[5]。
3.4 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评价模式,真正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标准化”的目标。
3.4.1 评价主体多元化
校企共同成立学生、专任教师、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对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等形成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方面,改革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2 评价方法多样化
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思想道德素质、职业能力进行单项评价;对于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与理论考试;对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采取理论考试、仿真测试、实训操作考评和企业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4.3 评价内容标准化
课程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日常表现、职业素养等方面。评价内容需以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为核心,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课程与各项目考核方面,需严格制定考核标准,并根据企业生产要求和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考核。实岗训练的评价,应由学生提交资料的评定成绩、学生毕业答辩成绩和企业指导师傅的评定成绩按比重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其中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实岗训练成绩的评定占主要比重。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一种体现,其特色是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使学生能更早地在企业和社会中得到锻炼;该模式的优势在于资源可以共享、互补共赢,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的过程中,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校企双方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采用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校企双导师共同授课,学徒在岗位学习成才更容易实现,学徒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从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