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运用社交媒体沟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2021-11-26莉杨
葛 成 莉杨 小 红
(1.兰州工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2.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QQ、钉钉、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普及,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沟通,已经成为高校师生面对面交流方式之外使用最多的一种交流方式,甚至在远程教育中,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沟通,成为师生间最主要的一种沟通方式.社交媒体对高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与教学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社交媒体的使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因此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重视.
鉴于此,本文梳理了社交媒体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与社交功能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从高校师生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教育型沟通、社交型沟通出发,分析这种沟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比较两种不同的沟通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有什么差异,希望能给高校工作者与学生在社交媒体沟通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1 相关研究评述
1.1 社交媒体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存在争议
社交媒体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争议,有些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促进了教学质量,有些研究发现社交媒体降低了教学质量.冯兴保(2017)的研究显示,通过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能够让同学参与到学习互动中来[1],与学生在第一时间分享最新的专业资讯,提供相关资料,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与互动交流,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拓展知识结构,促进了教学质量[2].周喜华(2016)对大学生“微信控”现象进行了研究[3],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使用微信产生了心理依赖,在上课期间使用微信已经相当普遍,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张钊(2020)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探讨中提出:社交媒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媒体应用服务,对其认知方式和行为、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4].
1.2 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与社交功能如何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有待实证研究
高校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5].而社交媒体具有的教育功能与社交功能,可以通过高校师生在教学中的使用社交媒体,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 陈燕和李天龙(2015)的研究显示,微信、QQ等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影响了其社交与教育的功能[6],强化了互动与反馈,提升了教育教学效果;微信的信息增值功能使教育功能具有最大程度上的共享性和增值性;微信基于熟人圈子、社交群体的多样化的互动传播中,微信传收双方关系较为紧密,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展开.杜艳艳(2021)的研究中指出,在形式上逐步引入并广泛使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平台进行教学,并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联系,争取让高校思政课实现全程联动教学、教学轻松愉悦、愉悦接受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7].
1.3 本文的研究
综上所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沟通,已经成为高校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方式之外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甚至在远程教育中,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沟通,成为师生之间最主要的一种沟通方式.社交媒体具有的教育功能与社交功能,可以通过高校师生在教学中的使用社交媒体,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淡漠的不足,但是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与社交功能如何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目前仍然缺乏实证研究.在以上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高校师生之间通过使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进行沟通,发挥社交功能与教育功能,这两种功能如何直接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如何通过促进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习投入度间接影响教学质量.
2 研究假设
2.1 研究构思与模型构建
本文以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学质量为变量,分别从教育型沟通和社会型沟通、学生的成绩、对老师的满意度四个维度分析研究,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学质量两个变量来构建模型.由此,本文的理论模型如下:
图1 理论框架
2.2 假设提出
2.2.1 教育型沟通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及假设
教育型沟通指师生在社交媒体上沟通和交流关于学习、学业方面的内容,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所进行的一种师生沟通.教育型沟通既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能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本文中教学质量从学生的成绩与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因此,文章假设:
H1:假设师生之间的教育型沟通会直接提高教学质量;
H1a:假设师生间的教育型沟通会直接提高学生的成绩;
H1b:假设师生间的教育型的沟通会直接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
2.2.2 社交型沟通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及假设
社交型沟通是指师生在社交媒体上沟通和交流,是与学习、学业无关的交流,是对于除了学业之外的类似于生活、情感方面的沟通,例如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点赞或评论、转发对方发布的信息,节日问候等.本文中教学质量从学生的成绩与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H2:假设师生间的社交型沟通会直接提高教学质量;
H2a:假设师生间的社交型沟通会直接提高学生的成绩;
H2b:假设师生间的社交型沟通会直接提高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来源和测量
本文运用的数据均来自对周边五所高校35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借助于已有的量表,根据本文的特点进行相应修改,以保证测量的有效性.所有题项均采用Likert 五级量表进行测量,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
3.2 问卷形成
提出理论假设,对3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假设.问卷发放方式有面对面和线上两种方式,其中面对面发放问卷共回收281份,线上发放共回收73份,合计回收354份.
4 数据分析
4.1 样本对象的描述性分析
本文主要从问卷的发放方式、性别、年龄构成、生源地构成、生活费、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使用社交媒体的用途和老师的沟通方式8个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具体见表1、表2所示:
表1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续表2
4.2 信度和效度
对社交媒体沟通、教学质量变量及维度进行信度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3 测量题项的Cronbach’s Alpha值
信度[12],是指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常用L.J.Cronbach所创造的α系数,其公式为:
其中,K为量表所包括的总题数;
0.60<α<0.65,最好不要;0.65<α<0.70,最小可接受值;
0.70<α<0.80,相当好;0.80<α<0.90,非常好;
从上表可以看出,问卷两个变量和四个维度的信度都大于0.8,因此,该问卷信度非常好.
其次,对问卷样本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问卷整体KMO值和Barlett球性检验
由上表可知,问卷整体取样适切性量数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值为0.929,且Barlett 球性检验显著(Sig<0.05),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分析. 最终,成功提取4个因子,经过旋转后,成分矩阵各标量测量项目的因子载荷均在0.5以上,公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解释率(旋转后)超过72%,能够很好解释原始变量中所包含的信息,故问卷量表的效度较高.
4.3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从表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社交媒体沟通中的教育型功能、社交型功能都与教学质量中的学生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5 教育型沟通与教学质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检验
教育型沟通与教学质量中的学生成绩、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6 社交型沟通与教学质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检验
社交型沟通与教学质量中的学生成绩、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4 回归分析
通过线性回归来对社交媒体沟通两个维度与教学质量两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分别对假设H1a、H1b、H2a、H2b进行检验.
表7 教育型沟通与学生成绩的回归分析
由上表可知,回归模型中德宾-沃森(DW)的取值为2.073,非常接近2,各研究变量之间可以做回归分析.模型中教育型沟通的方差膨胀系数VIF(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值小于5,可决系数R2=0.882,说明教育型沟通对学习成绩的联合解释量达到88.2%,且F值为2631.051,显著性为0.0000.同时,相关系数为正,说明教育型沟通和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假设H1a得证.
表8 教育型沟通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由上表可知,回归模型中德宾-沃森(DW)的取值为2.094,非常接近2,各研究变量之间可以做回归分析.模型中教育型沟通的方差膨胀系数VIF(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值小于5,可决系数R2=0.926,说明教育型沟通对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的联合解释量达到92.6%,且F 值为4404.757,显著性为0.0000.同时,相关系数为正,说明教育型沟通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假设H1b得证.
表9 社交型沟通与学生成绩的回归分析
由上表可知,回归模型中德宾-沃森(DW)的取值为2.062,非常接近2,各研究变量之间可以做回归分析.模型中社交型沟通的方差膨胀系数VIF(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值小于5,可决系数R2=0.636,说明社交型沟通对学习成绩的联合解释量达到63.6%,且F值为617.697,显著性为0.0000.,相关系数为正,说明社交型沟通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假设H2a成立.
表10 社交型沟通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由上表可知,回归模型中德宾-沃森(DW)的取值为2.085,非常接近2,各研究变量之间可以做回归分析.模型中社交型沟通的方差膨胀系数VIF(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值小于5,可决系数R2=0.877,说明社交型沟通对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的联合解释量达到87.7%,且F 值为2509.789,显著性为0.0000.同时,相关系数为正,说明社交型沟通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假设H2b得证.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社交媒体从教育型沟通和社交型沟通两个维度考察,教学质量从学生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两个维度考察,经过验证,得出结论,高校师生运用社交媒体沟通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5.2 启示
高校教师可以运用微信、QQ 等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内容既包括与学业有关的内容,也包括社交类的沟通.师生之间的社交沟通①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成绩提升更有信心;②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动态、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④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5.3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本研究选择了社交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社交功能作为变量,分析两个变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教学质量只选择了学生成绩和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两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单一,模型中也没有涉及中间变量,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也是在考虑是否可以将学习投入度,师生关系等因素引入进来作为中间变量进行分析,未来打算把学习投入度、师生关系纳入相应的调节变量继续研究社交媒体对教学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