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二陈汤治疗痰湿阻滞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及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潜在关联研究

2021-11-26戴晓娟

中医药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二陈汤颈性葛根

戴晓娟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脑病科,北京 101300)

患者因颈部解剖结构紊乱引发的眩晕以及继发于颈椎病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中医临床提示此类颈性眩晕包含了中医所称的“眩晕”“头痛”“痹证”“颈肩痛”等多个范畴[1-4]。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颈性眩晕发病因素众多,且病情转归也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炎症状态,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因此成为佐证临床效果的辅助指标;从中医病因病机方面来看,此类颈性眩晕患者多见痰湿阻滞、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及痰瘀等证型[1-4]。临床常采用汤剂、推拿和针灸等治疗方案予以干预。本研究拟讨论中药汤剂葛根二陈汤对于不同证型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情况,并通过测定患者血清IL-6和CRP炎症因子水平来辅助评估疗效和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97例,根据患者辨证类型分为3组:气虚型(33例),肝肾亏虚型(32例)、血虚型(32例);患者均符合使用葛根二陈汤主方的指征,同时根据病情给予主方加减。纳入研究的受试对象基本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提示,不同证型患者之间的基本特征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情况分布特征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眩晕诊治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纳入研究的受试对象均为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确诊的颈性眩晕患者,于研究期间仅接受本院相关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并能配合研究始终。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眩晕患者以及颈椎其他疾病患者;各种原因不能配合研究和随访顺利进行的患者。

1.3 治疗方案

葛根二陈汤方药组成:半夏15 g(汤洗7次),橘红15 g,白茯苓9 g,甘草(炙)4.5 g,葛根10 g,白术15 g,羌活10 g,党参5 g。视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加减,每日1剂,水煎300 mL,3次温服。

1.4 观察指标

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头痛、眩晕症状分析。疗效评价中,治愈标准:症状及体征消失,颈部和肢体功能恢复;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和肢体部位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体征改善,颈部和肢体部位功能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以及颈、肢体功能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人数×100%。同时统计复发情况。

收集患者治疗2个疗程内疗效(30 d为1个疗程)信息,同时测定患者静脉血血清IL-6和CR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以及组间的炎症状态。IL-6水平测定:空腹静脉血3 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离心15 min,收集上清用于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购自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同时研究还测定了患者CRP的血清水平,测定方法为化学发光法,试剂盒购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后疗效及复发对比

研究对比了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情况,可见治疗前3种证型患者眩晕和头痛的情况近似,治疗后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患者眩晕和头痛症状的评分均最优,较治疗前改善最多(P<0.05),详见表2。

表2 痰湿阻滞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

治疗后,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患者的痊愈率最高,总有效率也最高;且随访未见复发病例,见表3。

表3 痰湿阻滞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特征对比[例(%)]

2.2 血清IL-6和CRP水平分布特征

研究对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进行了比较,可见治疗前3种证型患者的IL-6和CRP水平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虽然3种证型患者均可见2种血清因子水平降低,但其中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患者改善最为显著,详见表4。

表4 痰湿阻滞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CRP水平对比

3 讨论

颈性眩晕即由于椎动脉缺血及压迫等原因导致的综合征,西医学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解剖学的物理性阻塞,包括椎间孔狭窄、骨刺增生、颈椎肥大等,进而对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造成压迫刺激,出现椎-基底动脉痉挛,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表现出以眩晕为主症的表现,且本病的临床特征之一是反复发作[1-3]。中医认为其属“眩晕”“头痛”“痹证”“颈肩痛”范畴,颈性眩晕辨证常见主要病因包括气虚、血虚及痰浊上扰等[4-8]。气虚、阳虚导致血瘀为主要病机,可见气虚型、阳虚型等多种证型,宜补气养血、调和阴阳[4];或者与血虚、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强调了无虚不做眩,同时亦可见痰火致眩;临床上可见肝肾亏虚的病因,以及气血病因等[6]。此外,脾虚不运,水湿不化,易聚而成痰,与脾为生痰之源紧密关联,脾虚痰扰痰浊上扰,蒙蔽清阳而出现头昏目眩。若痰湿挟风流注经络,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颈部僵硬不适、肢体麻木;痰湿聚于中焦,胃失和降,则出现恶心呕吐;痰气扰心,则心悸胸闷、失眠[7]。

西医学干预颈性眩晕患者主要药物为阿司匹林、倍他司汀等,通过药物干预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相关症状,但难以根治,并且复发率高;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本次研究中纳入的患者证型主要涉及痰湿阻滞、脾气虚弱的气虚患者、肝肾亏虚及气血两虚的证候。葛根二陈汤针对促进脾气健运,助水湿运化,达到痰饮自消的目的,通过使脾燥湿绝生痰之源;同时因痰常常阻滞气机,故本着治痰先治气的理念,葛根二陈汤运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二陈汤主方,同时去乌梅、生姜,加葛根、羌活、党参和白术完成组方[9-11]。二陈汤原为治疗痰饮性疾病的基础方剂,为祛痰之通剂,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主要用来平复上逆的痰浊之气;陈皮消痰理气;茯苓主要健脾渗湿安神;同时使用甘草补脾和中[9-10]。《伤寒论》中提出:“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本研究利用葛根的作用疏散颈项部经络的风湿之邪,达到缓解颈项僵硬强直等作用,与二陈汤中的半夏合为君药;另外加用羌活,羌活入太阳经,可以祛风寒湿邪,能够有效缓解头昏等症,在本方中为臣;同时以党参、白术助陈皮、茯苓、甘草实脾,共为佐使。全方配伍健脾化痰,同时燥湿理气,用于脾虚证的治疗[11]。葛根二陈汤对本研究中3种证型患者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干预后发现,治疗前3种证型患者眩晕和头痛的情况近似,治疗后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患者眩晕和头痛症状的评分均最优,较治疗前改善最多。进一步分析了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以及随访1年的复发状态,结果提示,此证型患者在辨证上与本方的契合程度最高,也可见治疗后的痊愈率最高,总有效率也最高;且随访未见复发病例。

研究提示眩晕症或与患者本身的炎症状态存在潜在联系,颈性眩晕的发生常常与头旋转或过伸时引起椎动脉受压有关,还可能兼有血管及神经两种因素的潜在影响;眩晕的刺激下机体代表性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与患者存在的各种感染性因素以及非感染性刺激密切联系,且与损伤也存在联系,因此,颈性眩晕患者中常见不同程度的机体炎症反应,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见外周血循环中IL- 6等炎症因子表达增高,同时炎症因子还可以激活补体及C反应蛋白的表达,相关因子过表达又会造成细胞损害,进一步导致炎性反应的加剧,形成恶性循环[12-16];本次研究也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相关因子水平进行了比较,可见治疗前3种证型患者的IL-6和CRP血清水平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虽然3种证型患者均可见两种血清因子水平减低,但其中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患者改善最为显著,治疗后的IL-6和CRP水平均可见在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患者中最低。提示本方对于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痰湿内阻并且兼见脾气虚弱患者中,效果尤佳。

综上,葛根二陈汤对于痰湿阻滞并气虚证型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且能大幅减低患者炎症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综合预后,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二陈汤颈性葛根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浅论二陈汤的衍变
什么是颈性眩晕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
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