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探索
——以湖南工商大学《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为例

2021-11-26刘春骅吴灿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评价

刘春骅 吴灿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5)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平面广告设计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及媒体运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创意思维设计能力,综合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实践。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在课程团队多年的不断创新改革探索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参加各项广告赛事与企业项目,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应变能力,并且在完成平面广告的实际项目设计中,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竞争和创新意识。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需求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难题;也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学科知识、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探索出新的渠道。

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创新探索的必然趋势

(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1998年中国确立“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到现在,平面设计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衍生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也随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平面广告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课程,其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方向,也要求在授课中注重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意与效果并行的教学模式。尽管如此,在现今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体系陈旧,授课方法单一;课程实践依然采用虚拟项目,无法打破学校学习环境的预设性,缺乏实战历练;忽视成果的产出,无法打破课程作业的固有属性,过于注重单一结果评价[1]。诸如此类问题对打破教学壁垒、促进教学改革形成了阻碍,因此对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创新探索以及促进学科的与时俱进显得尤为必要。

(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探索的重点问题

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探索,须直面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植入课堂与实践,将“立德树人”置于首位,将“知识传授型”变为“价值思考型”课堂,通过参加公益设计,如战疫海报、廉政建设、法制建设、建党100周年等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增强其公德、公益、爱国的设计理念。改变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解决实践教学的空泛问题,以实践项目与参赛项目为主,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

其次,授课中建立课程群与教学团队,改变教师独立教授一门课程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单元,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联合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改变课程设计方式,依托大商科背景提倡学科交叉,与广告学、营销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生联合创作作品,将广告项目策划、商业推广与平面设计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企划、传播能力与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形成“双向奔赴”的模式,所谓双向是指企业与学生两个方向。与企业对接,将课程设计与企业项目紧密结合,推动设计落地,使学生作品更好地服务于市场,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教学过程中,确保能够持续性的请企业人才担任课程指导;关注社会热点,加强公益创作、命题创作。改变以往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成绩评定方式,把独立设计能力、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行为作为准确客观评价的标准。

二、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探索

在新媒体环境下,综合性的、复合型的平面广告设计人才是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换的媒介系统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不是固定模板,也不存在固有模式[2]。教学进行创新的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科学地组织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保证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不脱节,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脱节,更需要在教学实施的各阶段进行思考和创新,对授课体系、课堂设计进行全方面构建,打破传统桎梏,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氛围及环境。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本教学团队在课程中实行“一体三翼”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化点为线,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展。所谓“一体”是指课堂教学,“三翼”是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的竞赛项目、企业项目与公益项目的实践教学。“一体”的课堂教学以平面广告理论和创意思维训练为主,课堂训练进行的同时,竞赛、企业与公益项目同时启动,围绕课堂,在课堂内外蜿蜒展开。

在授课中以融合设计理论与创意方法的主题创作为主线,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与热情,课堂讲授结合创意思维训练,市场实践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公益创作围绕社会热点,参加大赛增加专业影响力,力求多元化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一个全方位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还有机会直接进入市场,比如参与到全国性的青年创意营,与国际广告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内容是复杂的,但经过将知识点化点成线,将复杂变得更通俗易懂,通过课程的内容,学生的目的性更明确,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

本教学团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中,依托湖南工商大学的大商科背景,实行“艺商结合”的创新创意教学理念,使教学理念与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依靠综合大学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创新发展搭建平台。在授课中,寻求如何将现有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入到课程去,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综合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

1.整合竞赛资源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支持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可见竞赛活动作为实践性教学,在综合素质应用型创意人才的塑造上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对竞赛资源进行整合,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将赛事流程嵌入进教学的各个环节[3],并结合具体竞赛任务调整教学内容,突破固有课程章节序列结构模式,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还可有效地推动成果产出,引导学生作品与社会需求靠近、与市场接轨,使学生亲身参与到理论和实践最有效的结合。

2.整合行业资源、社会公益资源

随着教育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竞争更加激烈形成了教育综合化的大趋势。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证明,与各类传媒公司、平面设计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保证引入足够的市场实践项目;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与社会公益项目的有效对接,也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的行业资源、社会资源平台的有效构建,必将成为未来学科建设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行业等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以开放、共建、共享的方式,聚合更多优秀的行业资源融入参与,已形成良性的资源整合态势。

3.整合知识资料资源

在互联网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除学校图书期刊室拥有大量的广告设计类书籍外,各类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与慕课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吸纳优质教学内容;现今学校各类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新媒体互动实验室、印刷实验室等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搭建了先进的实践场地,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的实施方法上更加的新奇有趣——化分为合,让学生经历智慧之旅。教师在讲课中特别注重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打破专业界限,化分为合,让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互合作,组成团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做专业上的互补。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鲜活的一手案例,布置普通生活元素再设计的小题目,采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进行角度独特的分析,组成了新奇有趣的教学实践,深受学生喜爱。

在授课方式上,建立课程群与教学团队,划分为合,优势互补。改变教师独立教授一门课程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单元,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联合教学,分别完成理论、创意训练、参赛及实践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创意及抽象思维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并邀请行业专家讲座、授课,使其成为常态化教学形式,学生在这一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经历着一次快乐的智慧之旅。整个教学实施极大地体现了课程的改革创新,课程在实施形式上呈现出一种比较丰富的新鲜状态。

(四)学业评价的创新

注重过程的学业评价,学业评价从评价主体角度出发——让学生勇于探索,开展学生自主评价和教师评价的行为观察评价。将学生独立创意、设计及在整个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行为作为评价内容,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模式。还采用教师集体评定成绩,将学生完成项目以及在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作为多元评价内容。这种评价方法得到了学生的首肯,是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尝试。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让更具情感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得到升级,希望将学生从单一而沉重的结果评价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在过程评价中勇于探索、实现超越。

三、总结

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各类学校都有其自身的侧重点,信息化带来的资源爆炸,极度考验学校教育的步伐,不断推进改革、不断改进举措更是对于设计教育的要求。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改革改进中,在夯实设计理论、技法、流程等基础知识上,为理论实践的转化奠定良好基础,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在一步步实践中不断深入了解[4]。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应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深入拓展,突出“三创”教育,在创新创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科技发展,掌握最新设计技术。拓展“深度”教育,改变设计类学生重设计轻理论,重表现轻内涵,重技术轻文化的局面,拓展设计深度、文化深度、思维深度。推进“融合”教育,在多元化市场格局下,推进专业融合、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的应用研究
平面广告设计素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