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临床应用与检测方法比对
2021-11-26田丰
田丰
(天津易启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又名谷丙转氨酶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细胞的胞浆中含量最多。肝细胞浆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 倍。当此时人体内各器官组织及其器官停止活动或发生病变时,就可能会把其中的一种丙氨酸乙酰氨基蛋白转移肽激酶成分释放出来到人体血液中,使人体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明显增加。当各种不同原因可能导致患者肝脏出现炎症或粘膜病变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会从患者肝脏的细胞膜中释放出来到患者血液中,使患者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增高。当人的肝上皮细胞千分之一以上有慢性炎症时,血清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就可能会随之增高一倍以上。因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推荐为诊断肝功能病变损害最敏感的重要检测诊断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升高指标是诊断肝脏功能病变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引起人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一些常见疾病因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等等,但是也并非一定只有这些疾病因素可以直接导致人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还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广泛忽视的也是引起人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的主要原因,它们分别可能是:过度运动、饮食、劳累、饮酒、用药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它的正常值是0-40 单位之间,男9-51U/L,女8-41U/L(各医院或者、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升需要根据临床相关医学检查、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等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或轻度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他的肝脏可能出了什么问题,因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本身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阶段时间进行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都非常有可能使产生较大波动。早晨若没有运动可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有偏低于正常情况,一旦早晨有运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就可能会开始有升高的变化,甚至可能超过达到正常值时的水平,如果长一段时间内水平偏低或一直保持偏高,这个时候就一定需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感染乙型肝炎。因此在这些临床治疗工作中,医生们往往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参考这些患者的自身既往的疾病史、家族史及其他相关的临床检查检验结果,最终综合论证分析病因才能最终给出患者是否确实患病,以及所谓身患何种疾病及其病因的正确诊断,有时甚至可能需要医生结合多项临床指标分析才能最终确诊所谓身患何种疾病。
目前临床上常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试剂盒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酶法、速率法、干化学法、IFCC 法、赖氏法等。常见的试剂盒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试剂盒(酶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试剂盒(速率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试条(干化学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IFCC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赖氏法)等。但是试剂盒之间也会存在技术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判定试剂盒的检测能力,以及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程度。选取任意两个已上市销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试剂盒(速率法)(以下简称试剂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IFCC法)(以下简称试剂B)。
此次试验选取临床检测剩余血清样本约110 例,包括检测水平正常样本及异常样本。样本的采集和处理符合标准实验室操作,非严重溶血、混浊的样本,样本收集时间或病例(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信息明确。样本类型是血清,收集样本时遵照普遍预防措施。将所有样本作为潜在的可传播疾病的样本处理,遵照样本收集设备随附的使用和处理说明,始终塞住试管塞。分离的样本可在2-8℃下储存7 天,或在-20℃下冷冻储存达30 天。避免重复冷冻和解冻。如诺样本涉及运输,则运输按照医院运输流程进行,本次试验样本的采集、保存及运输均需要符合所用试剂说明书中对样本的要求。
为进一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本次试验采用盲法。由负责收集样本的人员,将样本去标识化后进行编号,样本新分配编号的原则建议根据样本纳入的先后顺序,给予一个4 位数的样本新分配编号,1001,1002,…,1110。并在相应表格中保留原始样本号和样本新分配编号的对应关系,以便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分析核对。编号完毕再由一位负责检测的人员进检测。负责检测的人员需有两位,此两位人员将分别使用试剂A 和试剂B 对同一份样本分别于同一时间进行检测,且此两位检测人员对于样本信息是也是盲的,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给此次试验检测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带来的主观影响。
检测完成后由样本收集的人员负责汇总检测数据,以试剂A 作为受试试剂,试剂B 作为对比试剂。剔除超出线性范围的检测结果,对有效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统计两种试剂测定结果间的相关性并对两种试剂测定结果进行偏倚分析(绝对偏倚、相对偏倚和医学决定水平偏倚)。同时用SPSS 软件分析两种试剂测定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分析回归系数及常数的95%置信区间。
本次试验入选并检测的110 例血清样本中共包含19 例干扰样本,包含6 例黄疸异常样本、6 例溶血样本、7 例脂血样本。本次试验入选并检测的110 例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中有3 例样本超出检测限,其中1035、1057 号样本试剂A 和试剂B 检测结果均超过其各自线性范围上限、1056号样本试剂A 和试剂B 检测结果低于其线性范围下限,因此根据上文对于试验数据的要求,此三例样本的检测数据将不纳入定量统计,对剩余107例有效样本检测结果根据上述的分析要求进行以下分析。
有效样本数量为107 例,试剂A 为受试试剂,覆盖的检测范围为10-779U/L。设试剂B 测定结果为X,试剂A 测定结果为Y,经计算,循环次数N 为107 次,r 值为0.9994,P 值为0.000(P〈0.001),根据统计学原理,可得此两组数据高度相关。
用SPSS 软件分析,两种试剂测定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分析回归系数及常数的95%置信区间。试剂A 测得样本浓度范围为10-779U/L,试剂A 和试剂B 的测定值的Pearson 相关系数R 为0.9994(P〈0.001)。以试剂B 测定结果为X,试剂A 测定结果为Y 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方程,y=1.0068x-1.0766,其回归系数为1.0068,回归系数的95%可信区间为0.978~1.035,常数的95%可信区间为-5.843~ 3.688,线性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 值4923.776,P〈0.001),说明试剂A 和试剂B 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
对试剂A 与试剂B 每个样本测定值之差与相应两系统检测的均值作散点图。观察并分析各点的绝对偏倚分布情况。同时对试剂A 与试剂B 每个样本测定值之比值与相应两系统测试均值作散点图。观察并分析各点的相对偏倚分布情况。以1.96SD 作为离群点的分界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7 例样本的检测结果为离群值样本。其样本信息分别为:样本1,性别男,年龄51 岁,临床诊断为末端回肠狭窄,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19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10U/L;样本2,性别女,年龄37 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呼吸道感染、重度骨质疏松、系统性红斑狼疮,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20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9U/L;样本3,性别男,年龄68 岁,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脂肪肝,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18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9U/L;样本4,性别男,年龄64 岁,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肾透析状态,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17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9U/L;样本5,性别女,年龄74 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度骨质疏松、疖肿病、严重骨关节炎、神经衰弱,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18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10U/L;样本6,性别女,年龄54 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高脂血症、阵发性夜间性血红蛋白尿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20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10U/L;样本6,性别男,年龄89 岁,临床诊断为下咽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癌、便秘,试剂A 的检测结果是17U/L,试剂B 的检测结果是10U/L
此样本涉及的临床诊断如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会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值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因为检测系统的差异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出现离群现象,但如上文所述,其检测结果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影响较小,如需判定疾病的种类还需要综合其他的临床检测结果以及病人的病史进行判定。
同时对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临床关注浓度为60U/L 和300U/L,在此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分析如下:在60U/L 医学决定水平处,本次试验计算出的绝对偏倚为-0.67U/L,相对偏倚为-1.12%;在300U/L医学决定水平处,本次试验计算出的绝对偏倚为0.93U/L,相对偏倚为0.31%,均在可接受偏倚范围内。
根据此次任意选取的两种已上市的常见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试剂盒作为检测试剂,对110 例样本同时进行试验分析得出,不同的试剂盒对于同一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但此差异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检测系统及样本本身造成的,此类情况在临床上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