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浅析
2021-11-26赵明
赵明
(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1)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一向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和品种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也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
一、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有关概述
(一)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主要是识别、考量、分析、评估质检部门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然后运用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选择出最科学的方式来消除风险,最大程度保证食品质量的管理方式。风险管理属于质监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由风险识别、分析、应对等活动共同组成,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不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对质检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结合风险管理原则,来控制质监执法风险,无疑是极为不错的手段,若是因相关行政人员不作为导致质监职能失效,可能对国家一级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造成侵犯,所以,质监行政执法风险也是要控制的,但质监行政执法存在一定的客观性、损害性和不明确性,因此,分析执法风险针对质监部门而言是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的。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
当前,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得到运用,甚至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针对食品检测工作来讲,运用风险管理其实就是以科学手段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成分,然后以风险分析法来对食品危害等级进行明确,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确保食品质量,同时将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准则
通常来讲,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遵循以下三个准则:1.合法,不可违背法律底线;2.合情,要符合消费者对健康的核心需求;3.合理,结合社会综合成本来考量风险管理准则的合理性。
二、食品安全管理风险
(一)风险管理
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其管理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风险评估的危险性,以实际的评估结果选定合适的应用方法,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事故,依法维护管理消费者的生存权益。逐步对相关的管理方式进行确定,以最好的方式对整体利益进行分析,以人为本,重点考虑其风险管控要求,实现对总花费和总利益的综合考虑,最后对结果进行合理评估和审查,并出具可用的报告。
(二)风险界定
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其管理中,必须要增强对风险的交流和评定,对信息进行传播,且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将其融入到食品信息管控中,加强对周边涉及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升食品供应者对其的了解和认知。在进行风险的计划处理时,必须要实现不同的质量监管结果的透明化,对所有的结果进行存档,改善食品安全风险评定效果。
(三)风险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潜在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且对主体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安全隐患,对数据资源进行准确合理评定。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有利于实现资料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了解不同食品种类的健康风险。
三、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技水平
政府部门要增加投入、改善仪器设备和设施条件,引进国外先进的检验仪器,检测人员要主动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检测方法,增大研究力度,加快研究进度,争取早日制定适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加强风险评估技术特别是新物质或未知风险的研究与开发,开发新的食源性危害评估技术,提高识别未知风险的能力。
(二)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共享程度
提高收集新数据的能力,增设风险监测采样监测点,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量,实现“全过程、广覆盖、动态监测”;提升现有数据的利用率,风险监测各部门应切实加强监测结果的相互交流,既能最大程度的共享风险监测资源,又能加强风险监测结果的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监测隐患,调整风险监测内容。
(三)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运行机制
在已建立的国家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多方合作机制,调动全国资源参与风险评估工作,逐步将地方疾控中心和高等院所、大专院校的优势技术资源纳入风险评估工作体系中,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风险评估工作网络。尝试推进非政府机构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借助媒体的传播能力发挥巨大的监督管理作用;借助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为风险分析评估机构提供反馈意见数据,完善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的建立。
(四)健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法律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缺失,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有法可依;完善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公开的相关规范,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公开的主体,加强中央与地方沟通、密切配合;积极推动行业协会、技术发达型企业参与构建高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法规数据库,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时核实。
(五)建立健全食品风险分析控制制度
现下,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执行仍不够彻底,应以实际情况为根据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完善,使其更为严密,并不断补充食品规章制度,完善现有不完善的食品标准。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可结合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情况相符合的安全标准规章制度,为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精准落实安全风险分析和安全控制制度,强化安全风险分析质量保障。同时,全面落实食品风险分析控制制度。在食品加工与生产过程中,针对食品生产、质量控制监管工作而言必须严格落实、全面开展,以便为食品质量提供可靠保障。首先,需及时、准确记录各项食品加工参数,为产品质量提供可追溯性保障,一旦有质量问题出现及时问题根源;其次,相关管理人员需制定责任制,并将责任细分至负责人,为食品生产、加工提供可靠保障;最后,监管过程中,一旦产品有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必须尽快解决,坚决禁止市场中流入不合格的产品,以便为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结语
总体来讲,随着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有效推进,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在数量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仍亟待加强。我们必须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规范,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当然,单凭食品的质量检测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只有政府部门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管理监督,增强对恶意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与此同时,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各界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驾护航,推动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构建内部与外部的反馈评价系统
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落实内部与外部反馈评价系统的构建,其中内部反馈包含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内容,外部反馈包含顾客需求、售后服务、采购等。企业应结合内、外部反馈信息,合理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通过核算各环节损失,减少生产环节成本投入,进而获取更大的效益。而在内部核算中,也要将产品次品统计、浪费工时、质量损失等内容包含在内,外部核算需将食品事故损失、包装损失、物流损失等包含在内。借助内部与外部反馈评价系统核算各个环节,并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