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思考

2021-11-26曾美林胡朝霞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曾美林 胡朝霞

(南昌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5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促进医学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发展,2021 年3 月,江西省印发《加快江西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 年4 月,南昌医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新建地方本科医学院校,该校以“服务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勇担健康使命”为办学宗旨,扎根赣鄱红土地,服务健康大中国。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新建医学院校必须立足我省实际,以更广阔的视野、符合抗疫时代的要求、高瞻远瞩的目光勇于创新,探索推进强基础、补短板、调结构、上水平、提质量,迈步我省医学教育新征程,积极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一、培养现状——空间持续增长创新势不可挡

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疾病预防。一方面,医疗行业人才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医学教育行业下游市场空前持续增长,医师、护士和卫生技术人员人数近几年稳定增长,为高等医学教育提供了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而另外的现实在于大部分医学教育改革的理念仍然以患者为中心、甚至以疾病为中心,却较少以健康为中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被动改革较多,很难避免为了医学教育而改革医学教育的现象。医学教育领域之外各级相关管理决策者,甚至卫生健康行业管理决策者,在医教协同、体制机制改革、经费支持和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理念滞后、改革动力不足和政策落实执行力不匹配[1]。基于以上现状,以全民健康为目的的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南昌医学院挂牌成立后,围绕“三全育人”要求,着力打造“五位一体”育人体系,重视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研究,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努力发挥思政+课堂的政治引领作用,凝练以立足赣鄱大地的红医精神,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学校通过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日益成为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责任者、践行者,努力建设国内高水平的应用型医科院校。

二、指导思想——“四新”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医学人才培养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医学发展理念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一体化,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2]。

(一)更新理念,顶层谋划医学人才培养

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医学在人类生命关键时刻是治病救人的一剂强心剂,也促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壮大,但是这一切均以“我们的医学对象是已然是患者”为前提。然而医学人才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身心感受痛苦的病患,也应关注到普通人的生命健康。新的医学理念将卫生关口前移,即建立“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保障机制,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意识,以生命周期去关注人不同发展阶段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共同健康发展。

面对医学教育新时代新挑战,医学院校须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历史、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认识医学教育的主要矛盾,认清当前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在后疫情时代强化社会责任,强调医学理论知识能力综合发展,培养医学生整体素质。

(二)找准定位,精准推动医学人才培养

《总体方案》指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搬出特色和水平”“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给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挑战,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学校须结合赣鄱文化及红医精神,思考构建新时期我校人才培养大格局,重点发展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大健康人才,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医科大学发展交流,探索校际合作培养,让教学质量触及最高点;加强示范引领,发展大护理专业,辐射助产、口腔等专科护理;厚植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服务情怀,用全科医学知识引领医学生扎根基层就业。总之,医学人才培养须围绕大健康、大生命为大格局培养优秀人才。

(三)内涵建设,狠抓落实医学人才培养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须重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在专业行业领域中的思想培育,将课堂教学情景化,师生交流生活化,医学课程“思政化”,实践操作标准化,将对标培养覆盖全过程。

为适应健康中国的社会需求,按需配置和培养医药卫生人才,医学教育需要深刻剖析当前高等教育的典型学科特点,比对国外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内涵建设。医学教育姚加强与同类先进高校交流,学习其较成熟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医学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四)专业融合,高地占领医学人才培养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专业须在学科类别方面进行横向融合,即加强公共卫生、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及药学等学科交叉。同时在健康中国及新医科大格局下,医学人才培养应探索学科大类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新方向的融合。要立足赣鄱红土地,在健康产业、中医药行业发展中使医学人才大有所为,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创新健康产业,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

医学教育培育爱党爱国,爱业敬业,专科胜任能力强、创新意识和潜能突出的复合型新时代人才。那么,医学教育课堂应较大程度融合“四史”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新思想,以专门学科为中心,以人体生物系统为闭环,以专科领域胜任能力为导向组织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训操作。此外,医学教育需结合新冠疫情防疫防控的反思,改革医学课程体系和医学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医学教育精品课程、在线课程等的融合式教学发展。

三、实践路径——院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一)充分重视和保障公共卫生事业,筑持久防疫战线

公共卫生不仅仅为传染病防治,更应拓展国民健康。2020 年至今的疫情防控对公共卫生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医学卫生人才应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破解危机。学校要主动建立地方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将实践基地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练兵场。此外,应认真查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专业学习与临床医学知识融合,努力构建适应新变化、新形势的新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从疫情初期人工检测,到后来健康码和自动测温仪,公卫卫生和疫情防控越来越走向信息化、标准化。2020 年12 月,卫健委印发《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而公共卫生体系中突发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检测及控制,日益凸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然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科学不是人类防控传染性疾病的天花板,公共卫生事业需要长期投资投入、政策支撑跟上信息科学发展。

(二)探索“医学+X”职业培训路径,发展复合型人才

习总书记2020 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布置了八项重要工作,指明了医学人才职业发展的新方向。首先,医学人才培养要大胆结合乡村振兴策略中基层医疗卫生现实需求,面向生态绿色及苏区红色偏远地区,拓展医学人才订单定向招生。其次,医学是大学科门类,既要扎实基本功,也要学习最新医学科学技术。医学人才发展需积极推进“5+3”“5+3+X”,使医学人才在专业与实践、在培训与学历认可方面充分衔接,实现专业认证及行业认可。再次要整合学院与医院智慧力量,深入研究培训体制机制,共同探索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健康局中国2030 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通过开展针对服务岗位及职业服务需求的各类健康培训,如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育婴师等项目培训,从而提高从业服务技能,形成“职业化培训与健康服务职业化”融合发展的医学教育模式。

(三)强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行业职业吸引力,《意见》支出要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当前全科医生大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而村卫生室等机构几乎是空白。全科医生是真正的家庭医生、保障个人健康的守门人。然而全科医学尚属于发展期。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医学本科院校可结合革命苏区实际,扩大订单定向免费招生规模,有重点扶持面向边远村卫生室和贫困区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此外,在未来几年,要积极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具备全科医学教育知识及技能的优秀基层医生。

(四)支持高水平护理专业建设,行“健康中国”理念

南丁格尔把护理教育从“师徒制”变成了规范化教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我国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也引发了护理教育的深刻反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线护理力量在医护工作中作用重大。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在医护人才培养的某些薄弱环节上,加大补短板力度”。护理专业需要深入挖掘和培养有思想的、肯干的和敢于担当使命的护理界领军人才,培养践行“爱、人道、照护”的护理精神,在新的历史阶段引领护理与医疗、民生及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四、思考总结——时代责任厚实创新发展

锻造人文素养,创造医学生职业幸福,厚德而后为医。医学人才培养须将健康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发展彰显情怀与温度。然而现行的本科医学教育中,医学院校普遍倾向于优先安排医学专业教育课程,在实际上也难以在有限的课程学时内合理设置医学人文课程的比例,医学人文教育及相关课程长期处于“填缝”状态[3]。因此,学院应分批分阶段开展健康人文教育专题培训活动,使医学生接受人文素养的集体洗礼;探索和引导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合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科学健康观路径;组织开展与专业结合的健康服务专题活动,提高医学生健康服务的自觉意识和业务水平。

总之,江西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要坚持四新为指导方向,以公共卫生发展、医学职业培训、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及护理专业建设为契机,夯实后疫情时代健康中国使命,顺应疫情带来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格局变化,构建新时期高校医学人才培养新格局。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全科医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
医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