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

2021-11-26黄福敏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儿童

黄福敏

(大化县岩滩镇六说村六说教学点,广西 河池 53081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在7-12 岁,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够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述

(一)留守儿童的含义

留守儿童指的是年龄不足16 周岁,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连续时间达到3 个月以上的儿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照管,通常被父母安排在隔代长辈或父母的亲朋好友家里,由代理监护人给予他们生活方面的照顾,是经济大潮中形成的农村特殊的儿童群体[1]。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上世纪90 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民的收入虽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是与城市GDP 增长速度相比,差距在逐渐加大,而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导致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他们在城市打工和生活的环境通常比较恶劣,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共同生活;另外,这些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后,他们依然是农民身份,受到城市和农村二元户籍政策的影响,他们很难将子女安排在城市就读,进而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隔代长辈或亲朋好友照管,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2]。

二、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因素

1.缺乏家长监管。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姥姥、姥爷负责监护,即通常所说的隔代监护;另外一种是时孩子父母在外出打工前将孩子交给亲友照顾。这两种监护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在隔代监护下,孩子长期和老人共同生活,往往受到隔代长辈的过度溺爱,却又缺乏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引导,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而亲友监护下,临时监护人存在较多鼓励,和孩子的沟通相对较少,两者之间存在生疏感,孩子不愿袒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形成孤僻的性格。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很容易导致他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失范,从而引发道德问题[3]。

2.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健康性格的养成与父母的关爱是分不开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和父母见面或通过电话沟通的机会很少,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生活,会对孩子情感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常常会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感觉到苦恼,对父母之爱产生强烈的渴望,再有渴望变成了内心的不平衡,随着自己年龄不断增长,他们会对其他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对社会产生怨恨,从而导致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失范。

(二)社会方面因素

1.社会教育功能下降。社会教育是立体化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为各阶段学校教育提供环境方面的支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逐渐对我国社会文化构成较大的冲击,农村地区的乡土文化也被多元化思潮所淡化,许多农村地区存在着“拜金主义”、“特权主义”等思想,而缺乏父母有效监管和引导的农村留守儿童是对社会教育较为敏感的群体,在新的农村社区文化尚未形成之前,他们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歪风和陋习,从而影响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准。

2.现代网络信息的影响。近些年,现代科技在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进入了农村的各个角落。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网络所传播的信息中不乏正能量,却也存在许多糟粕。比如:许多自媒体通过网络宣传不良言论,网络游戏中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自身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在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误导下,很容易形成思想方面的偏差,对社会形成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到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学校德育教育的问题

1.德育教育边缘化。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德育是各级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的德育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农村地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应试教育依然残存。首先,农村小学生家长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他们普遍希望孩子在文化课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能够通过升学考试改变孩子以后的命运,进而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而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讲,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师教育和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学生文化课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很难向学生家长做出解释。因此,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学生文化课方面,而将德育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上[4]。

2.德育教育知识化。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是对小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改造,是一种心灵方面的教育。但是,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受到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将德育教育当成一门学科进行教学,注重向学生灌输德育方面的知识,导致德育教育知识化,这样的德育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德育教育收效甚微。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中,注重对德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忽视了德育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学生很难领悟到德育知识和理论的实际价值,从而影响到了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3.德育手段单一化。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有些教师德育教育手段缺乏多样性和变通性,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普适性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而忽视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的特殊性,在得有教育中不能因材施教,从而降低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策略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农村小学在德育工作中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拥有较强专业性的师资队伍。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立体化的德育教育中需要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发挥出龙头的作用,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效果[5]。

(一)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专业素养

1.转变教师德育教育思想。新形势下,要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实效性,农村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理念。首先,农村小学要自己组织教师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有关德育教育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接触更多先进的思想理念,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摆脱应试教育对自己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束缚,从而将德育教育视为班级管理和各学科的核心目标;其次,农村学校需要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比如:与城市中小学建立联系,通过学校之间的联合,组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选派农村小学德育教师骨干到城市小学学习德育教育经验和工作方法,在农村小学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小学提高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丰富教师德育工作方法。教师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德育工作方法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

首先,农村小学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在教育,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留守儿童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榜样形象,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心目中效仿的对象,提升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丰富自身德育工作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德育知识灌输的德育工作方式,从小事做起,比如:引导留守儿童在学校机会中这种自己的礼仪和言行,简单教师如何敬礼、问好;如何善待自己的同学等。教师只有对这些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常抓不懈,才能逐渐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留守儿童对德育知识的领悟,从而内化成自身的道德修养。

3.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机制。要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实效性,学校需要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在以往的教学效果评价中,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范围中,并且在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教育需要逐渐将德育工作作为核心,将德育工作效果纳入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通过感性评价和理性评价的结合来衡量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将德育工作效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从而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二)在学校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

1.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成长。农村小学在进行校园教育和教学管理时,需要格外注重留守儿童的精神成长,不仅要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给孩子更多的关注,还要注意到孩子的课余和校外生活。教师可以采用混合教育的方式,对班级中留守儿童数量进行统计,然后根据小学生家庭住址情况,划分学习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将留守儿童分配到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具有组织力和号召力强的非留守儿童作为组长,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健康、快乐的学生群体中成长,通过同辈的影响,让留守儿童能够度过欢乐的童年,促进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思想和行为。

2.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教师在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为每个孩子建立家庭档案,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让全班同学向留守儿童伸出援手,主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级和学校对自己的关怀,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利用教师和同学的爱心,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关爱的缺失,让孩子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提高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学校需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一方面在校园内构建心理健康咨询师,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师,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缓解他们压抑情绪,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构建文体活动场所,比如: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余活动场所,让他们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中领悟到更多人生道理,从而自觉抵制多元文化和网络不良信息对他们思想打来的侵害,促进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三)构建网络化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当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逐步完善,农村小学可以借助互联网构建小学信息交流平台,由各班班主任负责与学生家长建立线上联络,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和家长在线上见面,让留守儿童能够将积淀在内心力的苦闷向家长倾听,通过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恢复积极健康的思想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交流平台与家长进行线上对话,针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达成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共识,赢得家长对德育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实现家校合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发挥学校内管外联的职能,构建安全管理环境

首先,农村小学校园管理中,需要发挥出学校自身外联职能,与公安、商业管理部门等进行横向联系,在学校周边构建监控网,避免校外人员对农村小学进行滋扰,对小学留守儿童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学校需要联络商业管理部门,对学校周边的非法经营、网吧、娱乐场所等进行清理,从而为学校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社会在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中发挥出自身作用。

此外,农村小学要与乡镇、社区等保持密切合作,定期组织农村小学生和留守儿童参与乡镇和社区举办的公益性活动,比如:在借节日期间拜访军人家属,与军人通电话,听军人讲述部队的故事,让留守儿童集体生活中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更深的认识;定期对乡村75 岁以上的老人进行慰问,培养留守儿童尊老敬老意识,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等,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拓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途径,从而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结束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产物,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学校和教师需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了解影响他们德育水平的影响因素,丰富自身德育工作策略,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儿童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