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2021-11-26宋华宋萍
宋华 宋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引言: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创造力,我国现在大力培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要在很多方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劳动教育是当前较为新颖的一种教育模式,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有重要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实践的价值意蕴
(一)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现在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来说,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战略的不断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手段。高校现在在积极进行劳动教育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流通。因此,发展和推进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与实施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高校在通过劳动教育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教师应积极把握现在的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新思想、新形势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市场发展和行业需求有一个明确的把握[2]。劳动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该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因此,劳动教育要求做到切实安排实践任务,要在结合本校实际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发展的调节。对于高校来说,现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做到符合当前国家产业发展的规划。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向创新型产业结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精英。高校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进行培养,需要与“互联网+”战略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为我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会进入社会,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与认知水平都比较弱,又因为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会有很多难以应对的困难。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常常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独立品质就变得非常重要[3]。这一方面指的是学生所具有的批判精神,而另一方面,指的是其所具有的批判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批判的思维能力需要在充分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内容进行创新,并不断寻找解决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效率与行动效率的提高。
二、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现在,很多高校进行劳动教育时不重视工作实效性与课程教学的联系,在对学生开展具体的指导工作时有很多遗漏点,使得学生的实践内容与产业的实际发展有一定的脱节。劳动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变成了高校安排一些比较浅显的课程讲解,这些都没有能为学生实际的职业规划做相应指导[4]。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劳动教育工作没有能够实现系统化、理论化的进行教学,从而也没有办法弥补学生实际操作与专业课堂学习之间的差距。
(二)指导模式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高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经常会发生具体的指导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劳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校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很多时候,劳动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实践水平的提升又会忽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提高和职业水平的全面发展。这种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发展[5]。在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需要的是能够促进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有要求,对其新媒体技能也有相应的要求。落后的指导模式无法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教育与指导。
(三)业余队伍与专业团队间的差距
在高校中,很多劳动教育体系中的教师是学生的辅导员,或者是其他部门的一些行政人员,这就降低了劳动教育实践的专业性。而且这样组成的教师团队比较分散,团队整体素质不高,在具体的实践指导工作上就会有很多不足,这是专业团队所没有的。这样业余的教师队伍所带给学生的就很有可能是不专业的劳动指导。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对就业指导规划做出详细的规划,能够科学地进行分工,成系统的对工作进行梳理和安排,对促进劳动教育实践工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6]。
三、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将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相结合
就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状况来看,基本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亦是如此。学生学习到的就业知识一般也是教师了解到的,这就使得学生自己与就业信息有一定距离,很难直接进行自己的理解[7]。如果没有在劳动的场景下进行实际操练,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如果教师只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应的一些职业内容进行连接,却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实践,就会使得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相分离,违背了劳动教育本来的意义。因此,高校应该进行相应的技能实训,将职场“搬运”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在模拟进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另外,对于课堂练习来说,当有学生在进行实践时,别的学生也可以在观察与讨论中明白就业的相关认识。这种实践的引导课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体会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关于相关专业的劳动实践指导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与积极性,促进劳动教育成效性的提高,实现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将指导模式与企业反馈相结合,注重劳动实践的体系化
对大学生的劳动实践指导来说,还应该将指导的具体模式与企业相挂钩,从而促进劳动实践指导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优秀校友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对于大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友工作经验座谈会,来向他们灌输基本的劳动常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到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些必要素质。并且通过优秀校友的工作经历,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竞赛,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劳动实践[8]。另外,校友可以开设一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选修课,或者创建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通过课程和活动更好地理解专业实践的重点。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校友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辅助大学生,让校友在参与过程中带领大学生一起提升劳动实践能力。
(三)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性
上文已经说到,高校劳动教育中教师的不专业性对劳动实践指导工作的继续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那么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性就变得非常重要。高校应该组织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培训,这种专业培训应该着重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个是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对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现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各行各业需要的是能够促进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对人才的专业能力有要求,对其新媒体技能也有相应的要求。高校可以招贤纳士,多聘请一些劳动教育领域中的专家来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指导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与融合,因此提高教师的新媒体素养也十分关键。同时也可以利用新媒体阅读的方式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程度,加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9],实现好、发展好劳动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全面提高,有利于构建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对就业指导规划做出详细的规划,能够科学地进行分工,成系统的对工作进行梳理和安排。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专业性的指导,能够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在人才培育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高校进行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白当前的发展形势。
结语
劳动教育要求教师切实安排实践任务,要在结合本校实际发展的基础上,进行适应社会需要和市场发展的调节。对于高校来说,现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要做到符合当前国家产业发展的规划。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向创新型产业结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精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高校不仅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还要提高其职业素养,这是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