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11-26凡小灿
凡小灿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提升文化内蕴和气度的特色形式,融合了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能促进学生的成才、调节学生的情绪、更能够推动学生的人格发展。职业素养包含了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巧、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信念和职业思想在“职业人”身上是特别重要的内在素质,也是企业比较看重的一方面。高职院校,以“职”冠名,那么“职”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将职业素养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从校园文化入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重“职业”,而普通高等教育重视“综合”,这就决定了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养成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整体要求。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一种文化,是校园长期建设过程中产生和沉淀的一种文化素养,它也包括了校园内部所有的以校园文化为背景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对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一个承载方式,用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承载精神气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迪。“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形成,能促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要求。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之中,而核心的职业素养是保持不变的状态,如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修养、法制观念等。这些职业素养不是能在一堂课中就能学会的,需要在校园文化中不断地潜移默化,从而内化于心形成高尚的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才是企业、用人单位的追求,具有较高素质的员工团队不仅可以增加企业人员的凝聚力,更能推动企业不断地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场所,就要顺应企业、市场、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培养模式,侧重社会需求而进行更新。
(三)能够不断地推进学校、教师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使校园文化建设这个使职业素养形成的平台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校园文化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将更适用于本校学生、本校专业结构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理论指导,以点带面,以二级学院为试点,将成功经验在学校大面积的进行,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素养形成的关系
(一)职业素养的形成以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为平台
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技能等多项内容。职业技能的形成是在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课程专业知识,实训实操动手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念的形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和提升,其中校园文化活动就能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学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团委,是组织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和执行部门,我校从每个月的活动月主题中展现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建设,如三月德育活动月,从网络德育入手,建设易班工作服务站,通过辅导员老师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德育主题推文等进行网络化的思想教育阵地。四月、五月心理活动月,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心理调节的能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加是心理的健康。六月科技活动月,将科技生活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通过科技活动展示,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职业素质要求的变化。公寓文化月、校园文化艺术月等都是职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平台。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现阶段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诚信、忠诚、爱岗、敬业、奉献,这些与职业和道德相关的正面词汇也是职业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的培育应该更加地重视,在建设和开展的初衷上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作为培养的目的,从而增加职业素养宣传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明确目标,重视提升。我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进行,严格遵从“爱众亲人、博学笃行”的校训校风,将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加入学生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学校的三月雷锋月,从雷锋精神入手,开展有关雷锋职业精神的相关讲座,走访雷锋纪念管,宣传各个学院雷锋精神人物,打造雷锋精神文化墙等,这些都是将雷锋职业精神气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职业精神。
三、现阶段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通过对学校教师、学生中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社会、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由于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家庭因素造就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每人毕业后对职业的认同感也不一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更加侧重于职业技能技术的培育,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强的一部人群,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需求和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因此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二)学校、教师等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侧重课程知识学习,技术素养训练,对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气质等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基本需要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中摄取这部分的知识。比如现在国家、学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每个高校以1:200 的学生数量配备政治辅导员,就是为了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弃医从文”的壮举就充分提醒了这点,思想意思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上培育了正确的职业观念才能进一步指导职业行为。
(三)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正确的认识。道德素养是社会中自发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所有人自觉遵守的一项社会准则。大学生处于思想观还没有完全定下的一个阶段,是思想意识最活跃的阶段,也是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思想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自身并不了解职业素养对他们的重要意义。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需要有教育者、学校对其实行教育和职业素养的知识普及,再通过活动将这些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探索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理念,确定原则
明确负责部门,压实责任意识。在学校中从上至下,由校团委总体负责,制定职业素养“月”模式,如三月“螺丝钉”精神,四月“诚信为本”精神,五月“乐于奉献”精神,六月“爱岗敬业”精神等每月设置一个主题,通过主题指导,将文化活动串联起来,形成良好职业精神的活动链,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培养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二级学院团总支负责,执行校里的精神,创新活动方式,可以将职业素养相关知识用书、宣传单、文化墙的方式,通过讲座、班会、知识宣讲来进行培养。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才发展为本。高校培养中不仅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文化生活等都是依照着“以人为本”的整体原则,教师在课堂中遵照“学生主体性”原则,那么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在校生活的有效补充也提倡“学生主体性”。如我校每年9 月迎新过后,开展以学院为单位的新生才艺大赛,比赛的目标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风采,从而建立自信心,培养内驱力。
紧跟“立德树人”目标,将“德”与“人”有效的融合。道德素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素养,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大部分是18-22 周岁的有志青年,有着强烈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学校能够加以引导,加强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正直、文明、爱岗、敬业、友善、进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加强校企合作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建设都是为人才培养所服务的,是辅助于教学培养职业素养的另一个补充。高职院校对职业要求比较高,为了更好地适用于企业,应该加强“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的了解社会上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精神。从而更由针对性的设置和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邀请企业职工与学生共同参与,一方面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交流,交到更多的朋友,从而提前的为适应职业生活做好心理预设。在这一点上更加适用于大三即将实习的学生们。
(四)创新校园活动内容,加强各级院校沟通交流,吸收优势方法,建立符合自身院校的校园文化体系。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在实践之中不断的优化和改善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交流。高校之间应该定期组织相互学习交流沙龙,分享经验,组织研讨。将实践出的比较好的经验传达出来,各院校根据自身的学生情况,进行试点实施,在取得比较好的实验反馈后,就实习全校性的开展。
总之,以职业素养形成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更多的工作者前仆后继,并不断注入新的人才,形成“固定活动——更新——经典”的循环,为广大学子提供有趣、科学、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