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武术选项课为例

2021-11-26孙豪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显著性身体素质

孙豪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1]

武术是中国宝贵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职武术课的学习可以塑造强壮的体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生根和滋育,新时代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国家要求新的的课程改革全方面提高了要求,尤其是针对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的提高,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案大纲、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暴露出和时代脱节,不能紧跟时代的问题。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新兴的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体系,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能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融为一体,达到以课堂为中心,以全面提升受教者综合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格、培养健康的个性人格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合,激发受教者快乐体育,促进运动兴趣的形成,多种手段实施优化,精细化控制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模式,通过整合学院运动器材、场地等资源、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辅以学院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配合教育厅教育局开展学院之间的比赛,建设健全校园体育文化圈等多种调控手段,形成体育教育网络体系,以社会大环境为外围,拓展课外体育锻炼、训练,完成课内体育到课外体育的过渡,既可以增加兴趣又可以形成习惯,最终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因此高职院校实施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既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可以使得受教者全面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还能发展受教者社会协作能力,最终实现课内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融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两个武术选项班共100 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访问互联网中的“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资源”等网站论文,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中文科技期刊,查阅相关高职院校相关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资料,获得部分区域高职院校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

随机抽取学院两2个武术选项班共1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男生52人、女生48 人) 。分为对照组 (共50 人,男26 人、女24 人)和实验组(共50 人,男26 人、女24 人),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内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预处理,SPSS1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访谈调查法

采用电话访谈、现场访谈、微信短信息等形式,对广州5 所高职学校体育教师及部分领导进行访谈,咨询其该学院相关体育课程开设和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结果与分析

经测试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身体素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两组来自于同一统计学样本。

(二)实验后结果与分析

1.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身体素质结果分析

对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身体素质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得知实验组学生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800/1000 米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呈显著性(P<0.05);体重、50 米跑、身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实验后学生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技评测试结果。

两组技评的平均成绩差异具有显著(P<0.05),“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组平均成绩更高。由此可见,实验组在教学效果上更优于对照组。

3.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终身体育习惯的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男、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次数和每周运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每周在校参加武术套路练习的频率”、“每周参加武术套路练习的时长”、“是否会主动参加课外武术套路练习”、“将来是否会主动参与武术套路练习”和“将来是否会主动钻研学习武术套路”、“毕业后是否会主动参与武术套路练习”等选项学生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结论与建议

由于升入大学前学生们高中学习压力相对大,造成了部分学生高中时期运动量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在大一马上开设“课内外一体化”武术教学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促成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我国人口身体素质。

(一)结论

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身体素质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体重、50 米跑、身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体质测试、武术技评测试结果可以得知实验组学生在力量(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柔韧(坐位体前屈)、耐力(800 米跑、1000 米跑)方面相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呈显著性(P<0.05)。可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在体能、下肢力量、柔韧、力量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

在体重和50 米跑以及身高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武术专项练习暂时无法影响到下肢快速度和身高等指标的提高。

2.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与终身体育习惯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根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保证了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外锻炼时长,激发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因此保证了运动量和强度,所以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建议

各高职院校认真构建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确立模式教学目标,组织相关教师学习“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法,学校主管领导在政策上帮助、资金上扶持,以满足高职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1.加强相关领导的统筹管理,优化教学资源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对资源有较高的要求,其中的教育资源比如:运动场、运动设备、资源的管理人员、精品课程的维护等等。

首先,学校应该持续增加学校运动场、训练设施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使得学生有更多的场地练习,有更多的练习设备可以选择,以防学生因外部原因减少训练时间、次数。

其次,各高职院校的体育部负责人应该整合现有资源并积极向外探索,利用好国家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体育资源开发,可以利用:各省市教育厅、教育局每年开展的大学生武术比赛,社区组织的武术比赛、表演赛等等,使学校与社会资源紧密联系,对各种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既能增加学生武术训练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建立完善的程管理制度,形成课堂和俱乐部互相配合模式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职学院正在逐步完善教学教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改过程中表现更为优异,但是由于该模式对资源要求高,对管理者要求细,因此产生了部分高职院校相对成功,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能完全做成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完善管理制度。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将课内外的体育锻炼进行紧密联系,课堂体育因为有传统的教师教学带领因此可以顺利的完成,但是课外体育因其训练内容和训练时间的分散性,较难统一管理,因此课外武术练习时,学生较难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而强制要求教师参与学生课外练习又比较难做到。因此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激励机制,通过职称或者课时量上的体现增加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对骨干学生可以给予其勤工助学等方式鼓励积极性。

3.增加对教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培训

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已经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了,对硬性的任务关注度偶尔超过了教学任务,比如上下课考勤以及场地器材的检查和体质测试的任务重视度都更高,本应在首位的体育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反而有所忽视。教师在理论学习和技巧学习上均衡实用时间,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和体育基础的差异性,“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教案,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根本“不消化”,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形成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兴趣。因此应组织教师学习“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根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安排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武术课程考核主要关注点在套路动作的熟练以及动作是否到位的情况。容易造成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客观情况,学生认为只要把套路练好就可以,甚至在快到期末时进行突击练习。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提高、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习惯是否养成的忽略,因此及时转变考核评价体系极为重要。配合“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成绩+体质测试成绩+教师评价以+课下俱乐部或者运动场地练习出勤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显著性身体素质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研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