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酒店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1-11-26蒙睿华
蒙睿华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精品酒店作为酒店行业里的一个细分类别,发展到现在,一直坐拥市场的中端客户群,倍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随着精品酒店数量的增长,这个细分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导致产品同质化,同质化导致用户体验感降低,所以用户非常需要新的产品和新体验。那么,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精品酒店如何打破瓶颈突围?大道至简,只有精准定位,准确抓住用户的需求与痛点,将“小而美”、高度关注用户体验、高值低价的精品酒店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酒店行业分析
1.五星级酒店: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受政策影响大,价格高,因其附属设施过多。2.精品酒店:没有五星级酒店的附属设施,专做客房,设计要求高,深受文化名流及高端人士的青睐,是针对五星级酒店而催生的时代产品。3.连锁经济型酒店:风格单一,设施普通,舒适度偏差,性价比逐渐降低,顾客的消费经历日益丰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客人不想再忍受完全雷同的酒店形象所带来的麻木感。4.小型主题酒店及民俗客栈:属于与时俱进时尚产品,符合人性需求,深受年轻人及时尚人士的追捧,但没有进行长远的设计及经营规划,普遍硬件设施较差,容易过时,没有长远的生命力。5.经济型商务酒店:过去时代的产物,没有长远的经营理念,系统的管理体系,设计差、设施普通陈旧、服务质量差、舒适度差、性价比低。6.小宾馆:安全性差、设施简陋、卫生服务差、舒适度差。
二、精品酒店的消费分析
精品酒店的主要市场为二、三线城市及地级市,主要的消费群体为小资、白领,追求时尚个个性的年轻人,消费价格在200 元-300 元。而对于这群消费者来说,他们期待更好的入住体验。开始不满足二、三星级酒店的现状;不满足经济型酒店的层次,不想再忍受完全雷同的酒店形象所带来的麻木感;不满足主题客栈的品质感及舒适度;不想花太多的钱去高端精品酒店及五星级酒店消费,因为很多时候消费者不需要消费高星级酒店的附属设施;希望有安静、个性时尚、高品质的私人空间,对核心产品有较高的要求;对精神层面情感方面的诉求胜于对功能的诉求,比较关注自我实现和精神引领,关注自己的“存在感”,关注品质及体面。人们希望入住“有特色、有灵魂、高品质、提供高度个人关注”的酒店,酒店里充满艺术灵感、实用主义与时尚主义、想象主义的完美结合,时尚、前卫、精致和富有创造力,并且希望酒店能够高值低价,这点是人性需求及未来市场竞争的本质。
三、精品酒店的创新发展
经过分析可知,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在尝试转型结合互联网渠道进行创新,那么对于精品酒店来说,在精品酒店的创新及发展也必须要结合互联网,跟上时代和科技的步伐。精品酒店该怎样创新给消费者创造新的体验?
(一)未来的酒店,不只是个酒店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体门店将会不断关闭,粉丝体验式经济将成为主流经济,对用户核心体验的关注和实现催生了体验店的不断诞生。酒店房间对用户来说是个私密、自由的空间,是创造用户体验的最佳场所,房间里的每一件物品和每一个空间的设计,都是给用户绝佳体验的载体,所以酒店+体验式卖场,是酒店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未来的酒店,不是简单复制
酒店品牌连锁,但是在风格上不是简单的复制。每个酒店根据所在地区的文化习俗与文化艺术作为酒店视觉设计的立足点,因为文化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心灵的渴望,而艺术就是为了呈现灵魂。植根于当地文化又不局限于当地文化,将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优秀文化艺术的融合和碰撞出来的精髓,注入酒店产品中去,才能做出具有独特气质、有灵魂的高端酒店产品,才能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未来的酒店,应该提供高度的个人关注
时代在变,用户在变,现在是体验经济时代,也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原有的酒店产品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消费者对精神层面情感方面的诉求远胜于对功能的诉求,他们比较关注自我实现和精神引领,关注自己的“存在感”。因此,酒店的功能设施、服务制定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关注他们内心需要什么。
(四)未来的酒店,应是高质低价
品质与价格,是消费者与企业的矛盾点。高质意味着高价,而高价却是消费者的准入的绊脚石。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商业的本质是为了利益,竞争的本质是高值低价,高值低价就是“降维打击”。企业要做到高值低价,就需要对自己的上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保证品质与体验感的同时,实现低价。
(五)酒店与其他品牌跨界、联名
跨界和联名是当下消费市场非常热门与流行的品牌传播玩法,对于酒店行业,也可以跨界与联名。跨界和联名的方式有举报主体相关品牌或产品的主题活动,增加酒店品牌的曝光度。酒店里的某类特定产品与明星、知名品牌进行联名,丰富酒店产品品类增加收入。通过这些方式赋予酒店新的体验与价值,全方位塑造酒店品牌。
由上分析可知,精品酒店需要在服务与品质上重新定位,而定位需要遵循市场与需求的规律,才能真正做到创新与发展。在品牌扩展的战略中,采用以点带面的发展路线,以一线城市为中心,向全国二三线城市及地级市拓展。采用标准化管理,选定目标城市后全面“差异化占领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