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新疆外宣翻译研究

2021-11-26柴金莲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原语新疆文本

柴金莲

(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引言: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外宣工作,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传递关于中国的客观信息,也需要向世界解释中国的理念和政策。新疆在中国占据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新疆也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货运集散中心,亟待我们将新疆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外商的优惠宣传出去。而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各国间的交流,也极易让外界对中国产生误解,在国际社会中就会对我国进行片面报道。所以,外宣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建立各国间的沟通桥梁,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进而维护国际形象。

一、影响外宣文本翻译的因素

(一)语言因素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性。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形合性语言,而汉语则是意合性语言。英语的表达倾向于通过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清晰的逻辑连接词、正确的时态和恰当的标点符号等实现。汉语则偏重于意义的传递,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多动态的语言结构,句型结构之间的显性意义不明显。

(二)文化因素

每个民族,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在社会背景、语言结构以及传统习俗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外宣翻译活动来说,文化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文化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个民族独特的社会传统以及道德标准等,语言就是这个民族文化传播的关键载体。所以,我们可以把外宣翻译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在外宣翻译活动中,想要单纯借助语言来展现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是非常困难的。

(三)翻译者因素

想要实现原语以及目的语的精准变换,对翻译者而言,应当深入研究原语以及目的语间的联系,将其进行对比,这样才可以实现这两种语言信息的均等关系,以便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情感。在外宣翻译中,文本翻译是比较特别的体裁,要求翻译人员不但要拥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也应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在进行翻译时,特别是对外宣文本进行翻译,要求翻译人员不但要全面分析文字自身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结合原语的深层内涵,比如想要体现的文化信息,深入分析两种语言在文化上面的区别,若是不能全面分析,将很难理解翻译文本,也会误导读者,错误理解原作的思想。所以,翻译人员代表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对其整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二、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 年,全面展开于2009 年,涉及到生态学(Ecology)和翻译学(Translatology),因此,是一项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交叉研究。生态学是奠基于整体主义的科学,其研究方法强调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性。胡庚申教师曾指出,翻译就是指翻译人员去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并进行的可选择性活动。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针对翻译的过程,要求翻译人员应该重视“三维”的转换,其中包括语言、文化以及交际。在实际翻译时,要求翻译人员不但要掌握语言方面的转换,还应该在文化内涵以及交际意图上面,实现语言的传递。

(一)翻译生态环境

在胡庚申教授的研究报告中,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了定义,它主要是由原文、原语以及目的语组成,将语言、文化、读者以及交际等有机融合的整体,能够实现多方间的互动以及交流。其组成要素有原语、原文以及目的语系统,在此基础上就组成了翻译人员以及译文得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不但对翻译人员的选择以及适应性因素进行约束,也是翻译人员能够从多维度层面适应以及选择的参考。

(二)适应和选择

翻译可以体现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对翻译活动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翻译人员。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明确指出翻译人员不但要做到适应中有选择,也应做到选择中有适应。首先是要适应,也就是翻译人员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其次是要选择,是在适应翻译环境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选择。在进行翻译活动时,翻译人员应该遵循翻译选择论,来选取翻译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三、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关于新疆外宣翻译的对策

(一)翻译对策

1.放空策略

该策略要求翻译人员在开展翻译活动前,需要尽可能地让自己放空,以便改善翻译生态环境。虽然翻译人员有着夯实的语言基础,还有一定的原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但是还是会被本族观念以及个人经历等影响。所以,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来看,想要更好地解读原语作者的观点,并让译品能够同译语的生态环境达成一致,就需要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让自己完全放空,防止由于其价值观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促使翻译人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原文,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2.增补策略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若是在原语文化中存在的众多信息,在目的语文化中不能发现与之相等的信息来变换,这将会对读者的理解能力造成影响,这个时候就需要翻译人员及时运用增补策略来填补空缺的信息,一般都是借助意译加释的形式完成。增补式翻译既保留了原语的文化因子,又可以将意思传递出去,做到音译同行。如对新疆美食烤包子,即可以翻译为:Samsa or baked dumpling with stuffing of onion and minced lamb.

3.接近策略

在进行翻译活动时,想要实现多种翻译效果,翻译人员一般会借助多种翻译策略来达到目的,让译文同原语的生态环境更加接近,或者是让其同目的语的生态环境相接近。在某个角度来看,该接近策略同翻译中的异化以及规划有着相似之处。如:肉馕Uygur pizza 及肉夹馍Chinese hamburger 此类翻译就基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即:外形和烹饪手法大同小异。想要充分体现原语文本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风格,要求翻译人员要同原语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在翻译作品中要留有原语文本的文化信息以及语言特点。相反,若是想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进行翻译时就需要加强译作的接受度以及理解度,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应该使其更接近译语的生态环境,将原语文本中的语言结构、文化内涵等进行变化,让它更加接近目的语文化。在实际翻译中,这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还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翻译人员需要学会分析利弊,从而找到翻译的切合点,以便较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4.翻译自然化

同传统的翻译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想要加强读者对原语文本意境的理解,就需要借助自然化的翻译策略,该方法能够对自然世界中存在的真实物体进行模拟,在进行翻译时,将词以及句子的表达方式加以变换。对生态翻译学来说,每一个翻译策略的提出,都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比如:乌鲁木齐边境贸易洽谈会的口号“让新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新疆”通过直译可以翻译为“Let Xinjiang go towards world and let world know Xinjiang.”在语言语法上无懈可击,但是在目的语语言文化生态中很难被接受。所以,可以基于动态对等的原则,从跨文化视角及交际维度整合目的语话语逻辑翻译为:“Open Xinjiang towards World”,从而使得译文可读性大大提高而且贴近自然。基于相同的翻译环境,借助单独一个或者多个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将其融合运用,有利于提升翻译文本的质量,结合多种外宣需求,来选择翻译策略,可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外宣翻译活动。

(二)翻译原则与评价标准

在进行翻译时,要求翻译人员应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比如词汇的选择等。也就是所谓的“适应以及选择”,要求翻译人员同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以此为基础他们有着很大的选择权,以使其同生态环境相匹配,能够充分展现出翻译人员的主体性。对翻译活动来说,它是多维性的,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判断翻译作品的成功与否,要从“三维”方面进行判断,也就是要从文化、语言以及交际这三个方面进行判断。另外,翻译人员本身具有的审美情趣,再加上具备的艺术修养,结合市场的反馈信息,比如读者以及专家的评论,都可以作为作品的评价标准。

结论: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不但是跨学科产物,它还是翻译学理论深入研究的转型。对于生态翻译学来说,它不但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研究,还立足于翻译人员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系统性理论以及方法,对翻译人员的“适应以及选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以使外宣翻译时,翻译的文本能够精准传递其中所含有的文化信息,促进中国走向世界,并让全世界对中国更加了解,推动外宣活动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原语新疆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新疆多怪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