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课堂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践项目的研究

2021-11-26张新胜杨斌

魅力中国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学时医学

张新胜 杨斌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一、前言

分析化学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掌握医用化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化学的课程学习,掌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操作,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带来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场新的改革,云课堂的使用更是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和学习体验。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的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初探,在教学中运用云课堂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需要,助力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二、云课堂背景下实践项目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实践课程内容的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总学时是68 学时,实践项目的学时是26 学时,总学时较课程改革之前减少了12 个学时,但是实践学时有所增加,整个课程更紧凑。该课程是依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的[1]。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实践中严格规范基本操作,加强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养成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间的团队合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为学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综合了专业老师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践项目进行了重新整合。验证性实践项目尽可能贴近专业,在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形成了“基础训练—综合实践—设计研究”梯度进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训练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为综合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实践主要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或多种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掌握对某种分析技术综合运用的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能力培养,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在综合设计性实践项目的选题上立足于选择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课题。在完成实践操作过程中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化学不是束之高阁的抽象的理论,而是真正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的测试手段,从而明确分析化学实践的真正目的,了解其在医学检验领域的重要的作用。

比如:《葡萄酸钙片中钙含量的测定》是配位滴定法的实际应用,是我们的设计性实验。学生实验前通过手机、电脑、图书馆等途径进行资料收集,分小组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确定最佳实验方案,指定小组在实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预实验,将实验视频上传至云课堂供全班同学观看、讨论,加深对配位滴定法的理解,拓展学习的深度。通过该实践项目同学们掌握了配位滴定分析方法中EDTA 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操作,葡萄酸钙片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并能通过数据处理,实验小结、实验报告的撰写对分析结果加以评价。在操作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二)基于云课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

目前的高职学生对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接受度普遍很高,能够自主地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知识的获取、整合和应用,因此,巧妙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课程知识传授的高效性。

教师运用云课堂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串联学生的课前学习、课中讨论和课后提升。课前,教师在云课堂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补充学习资料,统计分析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分小组推选代表去实验室完成预实验,并录制短视频,发到班课中,供全班同学预习。课中,教师根据云课堂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示范式教学。还可以针对学生预实验的短视频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不规范予以纠正,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课后,学生利用学习平台提交实验报告,进行课题研讨,完成生生互评、自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有利于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实时追踪,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利用现有实验室的可视化软件和硬件资源,开发符合医学检技术专业特点和特色的分析化学实验课件,并编写化学实验指导手册。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模拟,比如:Excel、Origin 等软件处理实验数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改变过去主要由实验报告来决定成绩优劣的做法,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方式更科学合理。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改变为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用综合评分代替以往的单一评分。[2]

学生在实践项目前查阅资料,观看课件、视频,讨论实验方案,线上问题回答,做预实验(分组轮流)都作为实践项目的课前任务进行评价得分。实践项目中,将评价细分为实验中是否注意实验安全,小组展示预实验的完成程度,回答教师提问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回答同学提问的积极性和准确性,能否正确采集样品,终点控制熟练、终点判断正确,按照规范要求操作,试剂使用合理,没有浪费,仪器使用前、后进行清洁,整理,使用中无损坏,实验结束后清理台面,废物、废液正确处理,值日生工作完成情况等。实践项目后,数据处理正确,小结完成全面、报告书写格式规范,能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上传教师要求的实验结果,参与拓展实验的情况等作为评分的项目。

在评价的过程中采用加分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要关注他们在整个实践项目中的进步,对他们的进步给予适当的加分评价,使评价机制更合理,更体现人性化。

(四)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

在分析化学的实践过程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遵循个人→小组合作→个人自主发展的路线,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勇于担当,积极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检验技术和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在医学检验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因此分析化学实践中养成的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正是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

三、结束语

分析化学实践项目的改革遵循“学以致用”“贴近专业”的原则,将“学中用、用中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定性、定量分析的理论、方法、操作、计算,用化学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加深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引导学生关注医学检验技术的新动态和新发展,提升专业技能。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师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学们在学习中深有体会,查阅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感觉2个学时的课程,花了20 个学时的精力,收获满满。但是同学们也反应,由于受到自身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理解力的限制,在实验中有一些不清楚的问题还要要留到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去,大家感觉到知识没有边界,学习没有止境。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在深入研究的时候遇到瓶颈,以后要多关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多向同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学时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关于申请“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