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园气象活动 推进拓展课程建设

2021-11-26刘雅娟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气象评价活动

刘雅娟

(湖南省娄底市第三完全小学,湖南 娄底 417000)

一、深入挖掘气象活动资源,搭建气象课程体系

组织气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同时,气象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与个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课时的分配会直接影响到校园气象活动的开展结果。因此,依托校园气象活动,建设拓展课程是课程研发的重要渠道。全面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并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此外,还需要在每个专题下设置不同种的分主题,以此来开展气象实践活动。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强化学生气象科学素养的培养,包括登记与描述能力、应用气象工具能力以及绘画能力等。对于气象课程体系的研发,需要开发出一系列的专题,并包含有多个活动的分主题。伴随着课题内容的逐步优化与完善,学生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开发有明确目的性的校园气象活动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处理一个问题往往只是数学或者技巧上的问题,但是提出问题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更加需要创新性的想象力,这也意味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在小学气象活动中,利用气象科普平台,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类型的气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课堂探究的兴趣,并引发学生提出新问题进行深度探究[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文,为学生搭建研究平台。以《天气预报》的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中央一套录制的天气预报录音,并提出问题“大家最关心哪里的天气呢?原因是什么呢?”通过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探索气象内容。基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种的实践活动类型,活动一,请记录未来一周内气象的变化情况;活动二,不同气象条件下,大家的情绪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活动三,在特别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大家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同时,活动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记录活动的结果之外,还需要提出说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困惑,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

三、丰富气象活动内容,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近年来,我校已经开展了多次气象相关的科普教育活动。而气象是一门拓展性课程,以其为基础,推进拓展课程建设,我们可以对气象科普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气象的相关内容。一般情况下,拓展课程分成三大部分,即:基础知识、灾害应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这种基础的气象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气象各要素测量方法的了解,他们便能够掌握通过仪器测量,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风向风速仪、温度计等,还可以利用平移法了解空中的云量等。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天气谚语,帮助学生判断天气的动态变化。比如:一雾三晴,重雾三日必大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列举天气谚语,帮助学生分析对应的气象变化,使其掌握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通过学习气象灾害应对,能够让小学生正确认识到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然后通过一些实践演练,使其掌握一些基础的逃生方法。通过《气象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气象学习的综合运用,这个过程并非只是单纯的研究某个气象要素,更多的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进而让学生能够利用学习过的气象知识开展实验活动或者是解释生活现象。比如:在学习春夏秋冬这篇文章时,课前,教师可以先设计四个问题“什么样的气象能够代表春天来了呢?什么样的气象可以代表夏天到了呢?什么样的气象可以代表秋天来了呢?什么样的气象可以代表冬天到了呢?”有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说,燕子来了,就是春天到了。有学生说,下雪了就是冬天了。当然,学生的回答并没有错误,但是从他们的回答比较的片面性,教师可以设计气象探秘教学活动,延伸学生对气象的局限认知,充分满足学生的更多求知需求。

四、丰富气象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好动,而且喜欢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可视化的、可操作的实物,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转向理性思维。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思维未定势,他们的创造能力更强,而且小学生在表达方式上也更具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科知识丰富气象活动,以便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一般情况呀,气象活动的形式取决于教学的内容,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的活动形式,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依据“气象探秘”教材内容,可以看到有实地操作气象观测仪器,有实地观察云的数量、性状、高度,有画天气谚语,有问卷调查,也有查资料学习气象灾害,还有各种小实验小实践等。以《画一画天气谚语》为例,比如: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学生可以画出跳出水的图案,然后再画一张阴天的图案),结合谚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将文字型的天气谚语转化为一幅幅鲜活易懂的多格漫画,并在全班展示交流,展现自己的同时也向其他同学普及了更多谚语知识。又如,在《气象知识大调查》中,学生想要知道其他同学对气象基础知识、气象灾害知识的了解,便要自己先开始搜集资料,挑选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气象知识,整理成问卷,并向校园内其他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最后还要回收问卷、分析数据,了解其他同学对气象知识的认识程度。而在《气象实践活动》单元,学生需要更加全面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气象观测活动,让学生记录一周内同一时间的气象变化,并思考其中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各种动手的小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将气象知识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可以丰富活动形式,而且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此同时,气象实践活动的设计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有效的理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五、优化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完善气象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相应的标准,利用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者是正在进行的工作和学习进程检测,找出反应工作进程质量或者是成果水平的资料与数据,并对工作的质量或者是成果做出科学的判断[4]。基于学科教学的小学气象STEAM 课程评价内容课前的预设、课中的指导以及课后的教学效果。具体评价的方面包括有课程融合、主题设计、教师能力、课程实践性等。

(一)制定出小学气象STEAM 课程目标

STEAM 课程教学必须要和学科联系在一起,也就是需要以学科为基础进行跨学科成盒。在课程目标方面,需要将理解和应用小学气象学科概念当作为STEAM 课程目标,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标,设计小学气象STEAM 课程目标。除了小学气象学科教学目标之外,教师还需要从跨学科的层面上重点分析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小学生在小学气象学习过程中的表达能力、思维模式。这种目标的评价不适用于传统的纸笔测试,更加适合采取表现性评价。对此,这些目标将成为设计和落实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指导。对此,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气象课程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小学气象STEAM 课程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而为表现性评价提供参考。

(二)设计出表现性评价工具

具体包括两种,一种是和特定情境与内容相关联的量规,这种一般适用于单一的课程。比如:需要学生观察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每天的温度是多少,是否下雨等进行准确的说明,并将这个作为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量规。另外一种是一般性的评价量规,这种量规能够评价学生在不同STEAM 课程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展示表达、信息搜集等。当明确目标与具体的评价工具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如果学生想要达到预期的表现,那么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并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然后确定小学气象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以及教学顺序等。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评估学生课堂表现的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STEAM 课程所涉及的目标和评价内容比较多,因此,课程中的学习任务需要进行细分,导致小学气象STEAM 课程评价的内容过多,增加课堂评价的工作量,不易于实施。首先,教师语言小学气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选择这节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评价小学气象课程中重要的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出学生评估学生表现的依据,这些内容都渗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一些典型的学生作品课堂表现,这种情况下,可以避免由于活动细分造成评价的内容太多的问题产生。评价依据的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最终作品、阶段性作品以及学生日常表现。基于学科的小学气象STEAM 课程最终作品可以选择气象研究报告等。对于阶段性的作品可以设计小论文或者是学习任务单。而代表性的学生表现一般包括课堂小组互动以及课堂辩论等。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结合评价和教学的需要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小学气象STEAM 课程中,课程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能够初步了解气象知识,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学生获取信息、储存信息、评价信息和使用信息四个角度出发,设计出对应的评价工具,并制定出清晰地表现标准,然后将这四个标准集中体现在“探究实践”环节的学习单中,每一个标准都可以根据评价工具找到对应的参考依据。

(四)小学气象STEAM 课程评价方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学生表现,指的是观察能够证明学生学习情况的参考依据。这也是上边提到的学生在小学气象STEAM 课程学习以后完成的最终作品、阶段性作品以及典型的课堂表现。这些表现的观察主体并不是唯一的,包括有同学、教师、学生自己、家长等。第二,对学生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差距。基于对学生在小学气象STEAM 课程学习中的观察,评价的主体可以依据评价量规,对学生所处的等级进行判断。当学生的表现已经达到了相关要求或者是标准,便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气象课程学习。当学生的表现没有能够达到标准,那么就需要在这一个环节进行强化,并进行重点的分析反馈。除此之外,对于量规的应用必须要公开透明。从小学气象STEAM 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明确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指标的选取,从而让学生清楚的评价表中的相关要求,了解自己和评价标准的差距,并把评价的内容内化成自己学习的准则。第三,对学生的差距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对差距原因的分析结果,可以为改进措施制定提供依据。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学生完成的气象观察图未达到要求,原因可能是他对科学原理的把握不全面,也可能是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等。第四,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确定差距存在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比如:如果是因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足,可以让学生再次分析解读的标准。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之后,评价主体还需要观察学生再接下来的小学气象STEAM 课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的评价标准,这也是一个新的评价循环过程。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开展拓展课程,教师需要注重课程目标设计,丰富气象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拓展课程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开设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气象评价活动
气象树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国气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