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2021-11-26李希桐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计算机专业导向

李希桐

(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吉林 长春 130600)

引言

计算机已经成为新时期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工具,而且我国也急缺计算机人才。近年来,职业院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就在于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太过守旧,使学生无法具备当前社会需要的能力,这一点尤其在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上更为明显。因此,就对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更给职业院校教学带来了诸多难题,必须要及时进行解决,以免影响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所有学生都应该具备计算机知识,而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以就业为出发点,不断地调整计算机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能达到学生就业率提高的目的。

一、以就业为导向对优化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所需人才的计算机能力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二是职业院校学生今后就业的需求。现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还是以基础的计算机理论或知识为重点教学内容,而且讲解的技术或技能也基本是侧重理论。由于对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总是盲目的选择计算机教学模式。三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是其教学重点,如果还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只能围绕理论知识教学来进行,明显是违背了其教学初衷,也对职业院校今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以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为基础,积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生就业能起到一定作用。然而,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形势来看,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中应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一)单一的教学方法

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课堂构建中还在盲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对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直接进行照搬,而没有以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来合理地设计教学模式。不仅如此,在落实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方法中还有形式化的偏差普遍存在,结果使学生对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很难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无法给未来就业做出正确的定位。

(二)不合理的专业课程设计

计算机专业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设置课程时必然对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从落实计算机专业课程方面看,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学生基本还在落实课程目标上停留,没能和就业紧密联系起来,致使专业课程的发展效果降低,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

(三)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具有科学性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没有合理的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总是在最后一学期才开始“临时抱佛脚”,所以,学生也是在临近就业时才为自己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不仅如此,有的学生的职业规划并没有客观去分析计算机行业的整体就业形势,而是对主观意愿过多地关注,没结合起个人专业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对职业规划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

(四)缺少足够的实践参与机会

职业院校在构建产学研模式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也欠缺与企业合作的能力,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机会方面也有实际困难。另外,职业院校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对接就业需求产生了极大影响。

(五)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未得到充分反映

职业院校在评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成绩过于关注,而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中的表现比较忽视,无法以就业的角度出发,客观、全面地反馈出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十分不利。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的主要途径

(一)引导就业方向,加强专业课程优化

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职业院校先要以专业课程的设计为重点,并且学生专业学习中能与就业发展加强联系,从而对就业方向做出引导。职业院校在设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以专业特点和课程的不同性质为前提,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指导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是什么”“学什么”等一些基本问题能有深刻理解;正确调整计算机教育课程结构,尤其要使其职业性特点得到一定凸显,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来开展课程,适当调整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最后都能将就业作为核心目标;在不同学期应该反复地设置同类课程,按照递增原则对课程内容加以完善,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盲目地跟从高校计算机专业来设置课程,而是要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就业方向为重要基础,适当的增减课程,确保对学生的就业方向不会造成很大的干扰;还要注意的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应该保持平衡,以学生的职业规划为侧重点再展开课程教学,使学生的就业需求得到根本满足。

(二)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促使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发展能得到更好地推动,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深入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最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是以培养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线人才为目的。因此,在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的同时,也要做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且依据社会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实施措施体现在以下几点:将网络价值发挥出来,利用网络调查将实地考察和市场调研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对市场动态、人才需求要进行实时关注,由此才能够保证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目标和计划得到创新和完善,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形势能更加适应。教学目标明确后,就要努力去实现该目标。实施方式主要有:一是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有力支撑;二是长期和相关企业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影响下,对实训基地教学深入开展。这些实施方式既能保证职业院校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适合自身发展的,还能引导学生今后融入社会能更好地就业。除上述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职业院校培训学生所需的成本,企业从院校中直接选出最优学生,实现校企“双赢”。

(三)教学方法需要创新,重视实践能力的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这些无疑都给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定影响,既要将学生今后就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和思考,也就是“授之以渔”,促使学生对能力结构能做出调整,为适应多变的就业形势奠定基础。以就业为导向,职业院校在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选择的应该是适于学生生存发展的学习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设计研究案例时必须要结合学生今后就业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计算机就业中的典型现象来进行,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独立思考的方式去分析案例,学生在案例中对就业情况也更加明确,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学习任务的设计中以小组为单位,全面结合学生探究任务的过程以及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发展,今后可以顺利就业。

(四)增设多样化课程

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具有加强的“针对性”,这能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设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就要在其中融入教学目的,并且创设的课程应该是满足我国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此外,教师也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所重视,设置的课程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要让那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全面涉猎,基础的理论知识完全掌握后能得到能力提升;还要为那些想尽快就业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其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学精其他学科中的一两门课程,为就业增加自己的价值。教师还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将运用操作的培训作为重点,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了学生实现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就业需求,实训中加入理论教学,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总而言之,职业院校要设置多样化的计算机课程,依据企业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设时要利用现有资源,并与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设置出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才能以应用型为主要内容,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人才。

(五)教学评价要得到完善

不断优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评价,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以得到反映,同时与多方面评价信息进行结合,针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此外,在设计教学评价机制时,职业院校要将多元评价主体引入进来,也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表现来考核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情况,并分析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最后给出课程评价信息;而对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的实习情况为前提,多角度去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知识基础、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就业为根本,向学生提出相关要求;作为学生,应该对自我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以便对就业中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加以反思,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职业规划客观地分析就业素养构建这一问题;社会以计算机专业人才供给和实际需求为基础,严格评估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只有这样形成的就业信息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对学生就业也能加强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对计算机教学与就业的结合越来越重视,而且计算机就业模式也逐渐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拓展他们的思维,提升就业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就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工作需求,构建一套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今后能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计算机专业导向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改现状及建议
浅析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规划管理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