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6李文敏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价值观

李文敏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并不止步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还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高校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接班人,那么做好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深入探索思政课改革的路径和方式方法,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实效性改革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从字面意义上讲,立德树人就是树立德业教育后代,做出榜样来培养人才。对其最早的史料记载有《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管子权修》中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1]古人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实现道德理想,立德是第一位,立德之后再建功立业最后成为才者。

二、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教学的培养目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立德树人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主要通过知识传授和智慧启发实现育人目标,即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有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精神。所以,从培养目标上看,思政课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立德树人。

(二)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可以有多种,其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将国家、社会倡导的价值理念授予学生,突出显性的德育育人功能,思政课教学就是德育育人的主战场,就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思政课教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改革创新,通过“启智”让学生明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道理,能够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立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三)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与立德树人的价值准则紧密契合

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就是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的价值就在于塑造向善的人性、完善自我人格,追求真善美,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在于培养出德才兼备,能自觉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所需人才。高校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既落实了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也积极追求了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创新。可见,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二者是相互贯通,紧密契合的。

三、构建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培训,既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又可以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同时还为高校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1.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3]。因此,开展对思政课教师的党性、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培训,能够巩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提升“人之模范”的作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高校定期开展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等培训,既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授课艺术水平,也可以学会使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造一个开放性、交互性和高效性教学模式,实现大学生希望在学习中既能彰显个性有所创新创造,又能体现自身的自主感和价值感的愿望。

(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它为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推进提供了良好思想道德支撑,为营造文明友爱、和谐有序、安定团结、尚德知礼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固本奠基。因此,追求思政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1.整合教材结构与内容。高校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是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主要包括“基础”“纲要”“原理”“思想概论”和“形势与政策”共五门课程。从课程的结构上看,前四门课程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并且理论性强,知识抽象晦涩使学生不乐于接受。另外,高校受教育的学生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通过教材整合、教学内容融入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故事等教学素材,建立科学合理的结构梯度教学体系,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与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相互助推、相辅相成,强化立德树人的文化意蕴,也可以根据每门思政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专题式教学,因材施教,发挥德育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革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学生对思政课教师表现出“亲其师,信其道”,甚至“乐其道”,对思政课程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革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关键。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转为重视学生价值观树立和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社会实践教学、课堂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兴趣。例如,使用超星“学习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学习通”慕课,完成考勤、讨论、测试、答疑、考评等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另外,“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实践性教学具有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培育价值观的作用。做法是贴近学生生活,围绕社会热点难点,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实践基地等,并做好实践教学管理,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青岛黄海学院设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有雷锋纪念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中国精神展廊、中德生态园等,利用基地开展现场情境教学或者在校园周边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可以塑造良好品格,激发社会责任意识;建设思想政治教育VR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真实展厅和VR虚拟展厅,实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受红色教育;使用新媒体传播载体,打造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思政课资源平台,开展“思政微课堂”,通过这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实践、网络教育教学中落实在地。

3.完善考核形式与标准。以往体现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主要通过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来量化评定。但是这种简单直接的量化结构不能很好地考查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情况,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创设多元化立德树人考核评价方式,能更科学合理全面地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情况。例如,思政课综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考勤10%+课堂活动20%)+德育成绩20%(服务奉献行为10%+自我修养行为10%)+实践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30%。思政课考核成绩由四大模块共6 项内容构成,具体评分标准,考勤在“学习通”上进行,上课出勤达到考勤的一半比例就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达到2/3 且每次缺勤都有服务证明材料的成绩评为满分,没有服务证明材料的按缺勤一次扣1 分;课堂活动在“学习通”上设定额定次数,教师查阅并根据质量进行手动调整分值,次数低于额定次数少一次扣1 分;服务奉献活动成绩是由辅导员监管下学生开展的德育与政治素质提高的活动,由学生提供自己参加义务劳动、奉献爱心、好人好事等材料进行评定,额定5 次评为满分,少1 次扣2 分;自我修养活动成绩由学生阅读或观看马列原著、红色经典影片、国家领导人系列讲话等,提交思想感悟1 篇,教师根据质量评分;实践成绩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或制作的宣传社会正能量的微视频等,提交调查实践报告1 份或微视频1 份,教师根据质量评分;期末考试是由学校统一安排,思政部门组织的考试,形式既可线上考试,也可线下考试。

4.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实现,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以往思政课的管理主要是课堂教学的校、院听课督导(二级学院与思政部门)和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三级模式进行。随着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起思政部门与学校、学院、班级、社会、家庭、学生纵横相交、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在思政育人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该体现有效的管理,各个组织机构部门形成有效联动的合作关系,促进立德树人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地进行。这样既可以监控思政课程改革并提供有力支撑,又可以使改革的成效迅速发生作用。

(三)实现思政持续育人

针对思政课程只在高校1-2年级开设的情况,以深入研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持续立德树人为目标,可以通过创新思政育人的形式持续开展德育教育。比如,思政课教师创建马克思主义研究室、思政教育研究工作坊,指导学生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红色理论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参与辅导员建立的E 心E 议话思政工作室、“卓越助推器”辅导员工作室、书香家苑工作室的工作等、定期开展专题报告会、开设选修课包括网络选修课、利用新载体进行网络推文、联合党团委开展党课培训、指导比赛等。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要做好思想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时俱进地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从教师、课程、教法、考核、管理、持续育人等角度探索构建立德树人的思政课教学体系。这既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又切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价值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我的价值观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