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弦乐四重奏创作与演奏发展概略

2021-11-26周敏

艺术品鉴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上海音乐学院四重奏弦乐

周敏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组成的室内乐形式,发展至今已有200 余年。《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弦乐四重奏的解释是“就同交响乐在管弦乐中的地位一样,弦乐四重奏在室内乐方面是表达作曲家思想的最高级工具”。弦乐四重奏具有多样化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擅长于旋律的歌唱性,同时,又有宽广的音域、音区和音色的对比[1,2]。

我国作曲家开始运用弦乐重奏体裁进行音乐创作,始于萧友梅1916 年在德国创作的《弦乐四重奏》,该作品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有曲谱为证的由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弦乐四重奏,其先锋性与探索性对之后的中国室内乐创作影响重大。1919 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弦乐四重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3]。从已出版的《马思聪年谱》中可以看到,20 世纪30 年代马思聪在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期间,开始为教学创作四重奏作品,并指导学生在毕业音乐会上演奏[4]。冼星海创作的《萨拉班德》(1934年)和马思聪创作的《F 大调弦乐四重奏》(1938 年)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与苏联音乐交流的增多,作曲家以本民族音乐为根基,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开始创作室内乐作品[5]。留学苏联的吴祖强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是建国初期在国内外公开出版了总谱及音响的弦乐四重奏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作曲家在探求中国民族风格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6]。20 世纪60 年代,以四篇“日记”形式概括革命者战斗一生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以及根据舞剧《白毛女》编创的弦乐四重奏《白毛女》和以《战地新歌》同名歌曲为标题的弦乐四重奏《翻身道情》等,是当时室内乐的代表性作品。音乐表演方面,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俞丽娜,丁芷诺,吴菲菲,林应荣)在1960 年柏林举办的第二届舒曼国际比赛弦乐四重奏赛中获得第四名,实现中国弦乐四重奏组合国际比赛零的突破。20 世纪70 年代,弦乐四重奏音乐创作主要是改编曲,黄晓芝等创作了中国风格弦乐四重奏曲六首:歌唱新西藏(藏族音乐风格曲),心中的歌(湖南花鼓戏风格曲),奔驼(马头琴风格曲),欢庆丰收(河南梆子风格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舞剧《沂蒙颂》选段和打虎上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7]。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弦乐四重奏艺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 年,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器乐创作座谈会,对器乐创作的特殊艺术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20 世纪80 年代初,新一代青年作曲家开始崛起,他们以继承创新的风格进行艺术创作。1982年,在全国弦乐四重奏作品评选中,周龙创作的弦乐四重奏《琴曲》,基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具的音韵和风貌,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得到好评[8]。1983 年,谭盾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在德累斯顿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该作品运用中国瑶族古老民歌《开天辟地》以及古琴曲《梅花三弄》为音乐素材,采用现代作曲技法,表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给中外听众留下深刻印象。1987 年,何训田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两个时辰》,在德累斯顿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成为当时室内乐创作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一时期,郭文景的弦乐四重奏《川江叙事》,许舒亚的弦乐四重奏《苗歌》和李晓琦的弦乐四重奏《边塞素描》等,通过将西方20 世纪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造出既能体现中华民族风韵、充满个性张力,又与中外古今融成一体的新艺术风格,产生较大影响[9]。20 世纪80 年代,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一批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我国弦乐四重奏的演奏水准,也取得长足进步。1982 年,在英国朴次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中,中央音乐学院男子四重奏组和女子四重奏组分获梅纽因奖和评委会主席奖。1985 年和1988 年,上海音乐学院丁芷诺教授两次率领上海四重奏组赴英国参加朴次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分别荣获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引起强烈国际反响。关于如何从整体上提升国内弦乐四重奏演奏水平,丁芷诺教授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在音乐院校中开设室内乐必修课,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小乐队,加强国际交流并举办短期的室内乐训练班等,这在当时难能可贵[10]。

20 世纪90 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西音乐文化交往的增多,我国音乐院校对弦乐四重奏作品创作、教学与演奏日益重视,弦乐四重奏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作品创作方面:1991 年,留学生杨勇创作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在华盛顿国际音乐比赛中获作曲一等奖。同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入野基金室内乐国际作曲比赛中,贾达群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夺得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人,被国际乐坛誉为“中国结构主义作曲中最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之一”。1994 年,作曲家周龙创作的《唐诗四首》获美国作曲家基金会委约奖。进入21世纪,优秀的青年作曲家不断涌现。2001 年,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周扬作曲的弦乐四重奏《风合合缠》,获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协《音乐创作》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室内乐作品创作比赛”第一名。同年,四川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胡小欧取材于云南纳西族音乐创作的《麽些》,在2001 中国台湾交响乐团国际室内乐作曲比赛中脱颖而出。作品以新颖、古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与纳西族特征的东巴文化相融合,用极具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展示了弦乐四重奏的“东方意识”和“东方韵味”[11]。此外,作曲家张豪夫创作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与四川音乐学院留日青年教师郭元创作的《在G 音上》,也分别于2002 年和2004 年荣获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化艺术研究院作曲家奖和波兰“鲁托斯拉夫斯基奖”国际作曲比赛奖。演奏及比赛方面:20 世纪90 年代后,我国弦乐四重奏组合也取得长足的进步。1991 年,由丁芷诺教授带领的上海青年四重奏及小天使四重奏,分别参加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及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国际比赛,表现突出。1994 年,上海东方四重奏参加第三届意大利波契亚尼国际比赛,获得特别优秀奖。1995 年,由中国交响音乐发展基金会、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九五全国室内乐(全国首届弦乐四重奏)比赛”成功在北京举行,该比赛代表了当时中国弦乐四重奏组合演奏的最高水平。本次比赛中,中央音乐学院四重奏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唐古拉四重奏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琴韵四重奏组及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弦乐四重奏组分获前四名。1997 年,上海音乐学院唐古拉、琴韵两组四重奏组参加英国伦敦国际比赛,与国内外选手进行交流。之后,1999 年上海音乐学院四重奏组参加法国(Bordeaus)国际四重奏比赛,获得第二名(第一名空缺)的好成绩。2011 年,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弦乐四重奏比赛中,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新魄力四重奏组表现优异,获得最具潜力奖。同年,中国音乐“金钟奖”弦乐四重奏比赛成功举办,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交响乐团四重奏组荣获前三名。2013 年,琥珀四重奏获得墨尔本亚太国际室内乐比赛四重奏金奖、最佳现代作品诠释奖和比赛最高奖三项大奖,成为第一组获得国际室内乐比赛最高奖的中国四重奏。此外,国际著名四重奏演奏团体也频访中国。鲍罗丁弦乐四重奏、科达伊弦乐四重奏、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东京弦乐四重奏、莱比锡弦乐四重奏、美国弦乐四重奏及埃莫森弦乐四重奏等世界顶级组合先后来我国进行巡演及讲学,对我国弦乐四重奏演奏水平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纵观中国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年来,随着中国音乐器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演奏与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不仅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弦乐四重奏教学方面表现突出,而且各地方音乐学院以及一些综合性大学,也相继开设弦乐四重奏课程,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相信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弦乐四重奏艺术必将蓬勃发展、再创新高!

猜你喜欢

上海音乐学院四重奏弦乐
弦乐四重奏《终南山怀远》中的时空观念与音乐叙事逻辑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名单
让爱传出去
小跳蛙
上海四重奏组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民国时期西文乐谱文献存佚考略
跨国、跨时空的交融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