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11-26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30期
关键词:盆腔内膜淋巴结

史 璟,武 燕(通讯作者)

(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由于该病多伴随阴道出血症状,很多患者在早期即可发现,因此总体预后较好,患者的生存率达到80%以上[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但是对于术中是否实施盆腔淋巴结切除仍旧存在争议[2]。内膜癌主要是通过淋巴结扩散,也是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出现淋巴结扩散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总体生存率在40 ~50%[3]。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如果切除过多必然会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但是淋巴结扩散很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复发,因此需要医生慎重考虑[4]。为了观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96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96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年龄为46 ~65 岁,平均年龄(52.1±6.3)岁。入选标准:①经诊断学刮宫或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为子宫内膜癌且TNM 分期为Ⅰ期,组织分化为G1 和G2[5],患者符合本次研究术式的适用证;②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术前经过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入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共计48 例)和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共计48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全麻后在脐孔上2 cm 穿刺建立气腹并置入套管。进入盆腔之后游离子宫动脉并切断双侧动脉,游离直肠侧间隙充分暴露直肠与阴道韧带,保护重要神经并切断直肠与阴道韧带,游离子宫深静脉并离断,认真辨别盆腔自主神经丛、膀胱分支以及下腹神经并做好保护,离断子宫深静脉之后将子宫切除并取出。

观察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基础上加入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体方法:膀胱截石位,气管插管全麻,在建立气腹、置入套管进入盆腔之后先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之后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并随访1 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数据对比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数据对比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 ±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 ±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48 185.6±25.8 111.6±16.8 50.6±8.7 5.2±2.2对照组 48 60.4±16.8 56.8±8.8 37.8±7.2 3.1±1.7 t 28.173 20.022 7.853 5.237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例)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差异

随访1 年发现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差异[n(%)]

3.讨论

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引起了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有所升高,但是部分患者的预后仍旧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6]。目前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案,其中争议较大的在于术中淋巴结处理这一问题上。临床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扩散率为10%,且不同分期患者的淋巴结扩散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早期患者的扩散率较低,而随着分期的升高,晚期患者扩散率可达到70%[7],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癌淋巴结扩散与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关,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淋巴结扩散率也不断升高。

淋巴结扩散的出现会增加患者复发风险,导致患者的预后受到较大的影响。考虑到子宫内膜癌主要是通过淋巴结扩散,术中淋巴结切除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复发,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淋巴结切除属于过度治疗,并且对于生存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8]。为了进一步观察盆腔淋巴洁清除术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了96 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5.6±25.8)min 和(60.4±1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1.6±16.8)mL 和(56.8±8.8)mL,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50.6±8.7)h 和(37.8±7.2)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2.2)d 和(3.1±1.7)d,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盆腔淋巴洁清除术的应用会增加手术时长,清扫盆腔淋巴结术后会出现双下肢水肿,淋巴囊肿等合并症,对机体的创伤大;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和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盆腔淋巴洁清除术开展之后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 年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2%和6.3%,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盆腔淋巴洁清除术的实施对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不大,反而会增加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盆腔内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盆腔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