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2021-11-26张婷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党校依法治国法治

张婷

(中共修水县委党校,江西 修水 332400)

国家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改革发展方向、化解社会矛盾且维护社会及国家稳定的重要人物,实践中需要运用有效的法治手段。新时期社会及国家发展对国家干部领导能力和法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教育也必须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针。对此,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法治教育综合水平,是党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党建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和方法。

一、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期背景下,依法治国已然成为国家理政、维护国家稳定的有效手段,法治教育工作也因此普吉到党校及社会各个阶层。法治社会现状公民可利用法律维权,国家领导干部也要学习法治知识,提升法治素养,用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发展。

(一)党校法治教育是响应国家法治号召的体现

党执政能力的提升一部分取决于依法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实现新时期依法治国,构建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法律严明构建文明国家的基础,是保障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考量标准。国家号召依法治国不仅是对外彰显国力、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权益的有效方略。法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公众强化法治理念,将“依规治党、依法治国”深入人心,在新时期背景下,充分响应国家法治号召,强化国家依法执政能力,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二)党校法治教育是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实效路径

党校是培育国家优秀干部的重要载体,代表的是国家依法治国软实力,更代表的是国家法治体系全面构建。法治教育是实现党校对新时期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法治素养等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社会由不同主体组成,群众主体、领导干部主体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量是对综合主体的考量,依法治国的运行机制,是在保障社会各主体法治理念全面提升的情况下而实施的。对此,领导干部作为群众主体的精英,理应发挥榜样作用,带领群众积极学习依法治国知识,形成统一的法治思想。只有积极推进法治教育,强化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理念、响应国家号召,才能增强国家执政地位,促进稳定发展。

二、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落实,一是要求党依法执政,二是要求领导干部夯实自身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执政能力。而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基础就是提高党校法治教育水平。然而目前随着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党校法治教育工作也呈现部分问题,导致教育水平无法提升。

(一)党校法治教育工作形式化问题明显

党校法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但不应仅有政治理论教育。目前党校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大部分重点放在了政治理论教育层面,法治教育仅作为辅助性教育手段缺乏实效性,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严重影响党校法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例如,在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中,大法治课程占比较小,授课流程缺乏严谨性,课前、课中、课后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导致法治教育结果不明显。另外,党校在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时,将重点放在活动宣传上,仅从理论意识层面给予支持,缺乏一定的落实性,导致党校法治教育头重脚轻,形式化严重。这些问题频频存在于各党校法治教育工作中,无论从形式上、培训内容上和课程设置上都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实效性,进而影响法治教育成效。

(二)党校法治教育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党校法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领导干部较高的法治意识以及较强的执政能力,引导干部在实践中有效发挥引领和执政作用。其中,法治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根本,更是我国法治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基本守则,如法治信仰贯穿于司法、立法和执法、守法等各个环节,能够对依法治国起到灵魂性引导作用。但是目前,部分党校忽略了这一重点,而是仅仅依据依法治国背景,将法治教育定义为笼统的法治知识传授、法治意识及能力培养的总称,进而导致党校法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实效水平不高。首先,在设定法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环节中,党校以“法律”理论知识为重点,偏向于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运用等方面的教育,忽视了领导干部自身问题,更忽视了法治当先、以信为本的根本法治思维培育。而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要“尊法”,尊法的前提是要求领导干部对依法治国拥有较高的思想认知,并拥有坚定的法治信仰。就此党校在法治教育中不突出法治信仰培育的重要性,有悖于依法治国理念传播,降低了法治教育在思想层面教育的针对性,不利于维护法律至高尊严。

(三)党校法治教育方式运用不当

法治教育方式的运用,取决于党校的思想意识,以及阶段性财政支持。例如,在法治教育中,党校仅利用单一部门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任务很难全方位推进。这种现况导致党校各部门之间协作意识较差,各方力量难以参与到法治教育工作中,而独立作战部门,也很难收集充沛的力量。对外党校法治教育这一独立部门,很少举办甚至参与大型集体性宣讲活动,因此与社会各界联系甚少,无法了解社会各阶层需求,未认知到群众真正意愿,仅有的党校法治教育理论,难以适应新时期依法治国战略需求。另外,因为目前仍有部分领导对法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所提供的财政支持力量不足,导致党校资源和经费有限,在获取资源、教育经费问题上较困难,导致党校法治教育模式难以转变,只能利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课程传授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更难以实现分化管理、分层教育,导致因材施教难以落实,法治教育水平不高。

三、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路径

依法治国是新时期国家治理的基本战略方针,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保障。党校作为我国领导干部教育和培训的主阵地,应当从法律信仰、法治意识和思维入手,完善教育流程和课程结构,突出法治教育重点,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积极落实法治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一)完善党校法治教育流程,完善课程结构

从2012 年科学立法、严格执法等守则的提出,开始进入依法治国阶段在各届全会中都将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我国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总目标,作为明确战略部署,社会各界也都加强了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党校作为培养优秀领导干部的基地,被赋予了更高的社会责任,对此要在法治教育课程设置以及流程等问题上,进一步升级、优化,进而体现法治时代性。党校法治教育因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故需在政治、法律理论教育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培训活动,调整课程比例,增加大法治课程时长,并构建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课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此外,应在符合依法治党战略部署背景下,加大党校法治教育的宣传力度,严格落实各大教学、培训任务,构筑充盈的法治文化大环境,将宪法、司法等重点知识全面落实到法治教育当中,且定时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确保党校法治教育工作严谨、实效。

(二)突出党校法治教育重点,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信仰是保障领导干部尊法、守法和用法的基本准则。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法律要以人为本,干部要以法为根,用信仰、理念去维护法律至高的尊严。党校法治教育以培养领导干部高尚的法律信仰、坚定的法治意识和思维为目标,以培养干部法律运用能力、执政能力为体现,在遵循依法治国战略部署下,认真履行党校义务和职责,突出法治教育重点,从内容、流程和目标等层面不断改革,进而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法治教育信仰、思维和意识为本,主张依法行政,经法治思想渗透到法治教育各层面当中,引导干部树立有法可依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对此法治教育应以法治思维培养为重点,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活动,将严格执法、防腐倡廉作为法治教育中心内容,从干部的规则意识和价值取向入手,注重培养个人法治思维,如:公平正义、法治法理,以及权力制约等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从严施教,从根本上提高党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转换模式,改变方法,提高党校法治教育水平

党校应当在依法治国背景下,不断调整法治教育模式,改变教育方法,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党校法治教育水平,为依法治国战略实现提供根本保障。首先,要保障法治教育特色,重视干部法治思维和信仰的形成,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法治教育制度,用以规范干部行为、思想和意识,提高干部综合法治素养。其次,优化各类法治教育体系,其中规范课堂教学和社会调研教育方法,强化培训重点,建立课后教学评价和课后反思体系,设定全程跟踪调研机制等,争取做到严谨教学、严肃评价。此外,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结合依法治国理念,法治教育中应以宪法为核心,加深干部对宪法的全方位认知,通过情景法、实践法等,深化干部对宪法本质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案例法增加干部依法执政的经验和思维。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案例审理视频,甚至组织学员参与旁听真实案例等,进而强化干部理性批判,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养。

结论

依法治国是社会长治久安、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实施路径,我国执政党以党校设定为干部培训基地,利用法治教育培养干部法治意识、思维,提升干部执法能力和法治素养。依法治国的根本是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逐步提升,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深化落实,党校为响应国家号召,理应不断完善法治教育体系,从突出法治教育重点、转换法治教育模式、改变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担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领导干部的重任,培养高素质、高能力执政人员,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猜你喜欢

党校依法治国法治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完善党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