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爵士鼓演奏中四肢协调的训练与培养

2021-11-26浙江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底四肢演奏者

□洪 杰 浙江音乐学院

一、四肢协调训练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爵士乐出现之前的白人世界中,打击乐器在乐团中仅仅是一种附属乐器。后来因为19 世纪末爵士乐的诞生,才使打击乐器在乐队或乐团演奏中的地位得以提升。打击乐器在爵士乐中第一次获得了和其他乐器同等重要的地位后,终于可以被用来演奏鼓旋律,通过独奏来表现某一段音乐或演奏者的个人思想。

许多鼓手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及四肢协调的演奏。很多人只进行小军鼓练习,而没有把踩镲及底鼓的演奏融入其中。同样的道理,进行脚上练习较多的鼓手往往会在加入双手演奏时出现问题。有些鼓手右手的演奏能力很好,左手却相去甚远。同样的问题在脚上也时常出现——底鼓的演奏能力较强,踩镲的演奏能力较弱。本文中所有的训练方法都将涉及用左手和右手进行主导,这将能更有效地解决弱侧手的问题。通过任一侧手主导来进行练习,可以给较弱的一侧提供更大的空间及更多的可能性,以便进行加强式的训练。

笔者在演奏和教学中发现四肢协调在爵士鼓演奏中极为重要,四肢协调作为演奏者的技巧与基本功训练内容,对演奏者日后的训练和演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学术领域较少有关于四肢协调的研究。

二、四肢协调训练的所需要素

(一)演奏姿势

笔者在练习、教学及现场表演时发现,良好的坐姿可以帮助演奏者保持专注力和耐力,以及保持演奏时全身放松的状态,提高演奏时四肢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演奏节奏的准确及各个声部的音量和音色平衡。

演奏时,演奏者不可坐得太靠后,而应坐于鼓凳的三分之一处,保持腰部挺直,以腰部为身体的重心,上半身略微后倾的同时控制好身体的平衡,使双腿能够获得最大的活动范围,并避免双手对腿部的干扰。这样的坐姿能够保证演奏者在演奏时不影响四肢的灵活性的同时维持身体的稳定性。

(二)时值概念

对鼓手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掌握并控制时值。在特定的音乐风格中,选择合适的时值概念能够更好地体现此种风格所独有的推动力和情绪张力。在实际的音乐演奏中,有三种基本的时值概念:前置、正中和后置。演奏者需要根据实际的音乐情境来选择合适的时值概念。

前置:在演奏前置的时值概念时,演奏者需要在准确节拍中心略微提前的位置进行演奏。这种时值概念能产生最大的能量和音乐推动力,如在流行、拉丁等音乐风格中,通常会使用这种时值概念。

正中:这种时值概念是在每个节拍的中心位置完全准确地进行演奏。此种时值概念在放克、融合等音乐风格中使用较多。

后置:在演奏后置的时值概念时,演奏者需要在准确节拍中心的略微后置的位置进行演奏。这种时值概念会使音乐产生一种拖拽、慵懒的情绪,如在摇摆乐中,这种时值概念经常出现。

在练习过程中,演奏者应当注意节拍器的使用,使用节拍器进行练习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恒速感,也有助于培养与节拍器一起演奏的时值概念。

此外,在一个优秀的节奏声部中,贝斯手和鼓手需要完美地进行配合。因此,在实际的乐队演奏中,贝斯手和鼓手需要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保持演奏同样的时值概念。

(三)节奏律动的培养

当首次阅读一份全新的谱例并开始演奏时,即使是一名优秀的演奏者的诠释听起来也会很机械化。但当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节奏开始发生“化学变化”——富有极强的动感。演奏者在唱、听并理解了每一个需要演奏的部分后,就可以开始关注每条练习中节奏组合的细节了。

演奏者可以通过使用录音设备的方式将自己演奏或练习时的音频录下来,这样便能更好地关注到自身在演奏时的空间、音色、重音、动态和音乐性,对自己演奏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调整与修正。

(四)唱谱与演奏的关系

唱谱是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这种方式,演奏者可将唱谱作为除四肢外另一个重要的演奏工具来使用,这将在多个方面提升整体演奏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更好地感知节拍的脉动

节拍是构成一个小节的基础,演奏者在开始练习唱谱时,首先要跟随节拍器唱出每一个节拍。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加精准地听到节拍的位置,以及每一拍中的其他音符是如何与其相联系的。演奏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运用时值概念并更加准确地演奏出每一个节奏。

2.视奏能力

演奏者需要在每次练习中演唱各个不同的声部,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可以让演奏者在视奏中关注旋律声部的同时,对其他声部也有所感知,从而提升视奏能力,并使演奏者可以更好地识别谱面和进行演奏。

3.对各个声部的理解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有时候需要将底鼓的音量演奏得较强,或者将军鼓的音量演奏得较弱,从而形成特殊的音响效果。有时候,通过改变演奏中的一个声部,如把军鼓部分的节奏简化或将其移至踩镲上进行演奏,即可获得一种特殊的节奏音响效果。因此,演奏者用四肢演奏复杂的节奏时,需要理解组成其整体的每个单独部分,使四肢达到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独立的状态。演奏者通过唱出音乐作品中一个特定声部的方式,会更敏锐和清晰地认识到音乐作品的构成,从而在演奏时对动态和灵活性有更好的控制。

4.音高和音色的意识

演奏者在唱某个声部时,应该尽量模仿所唱声部的音色,从而发现旋律线在不同声部之间的转换。因此,唱出这些不同音色能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整体节奏的音响效果。

三、四肢协调的谱例分析与训练方法

(一)基底节奏

在由三个声部组成的“基底节奏”练习中,演奏者需用右手在叮叮镲上持续演奏前十六后八分音符(每一拍的正拍为重音),左手在第二、四拍的正拍上演奏军鼓,同时左脚在每一拍的后半拍上脚踩踩镲。

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需以躯干为中心来保持平衡。此外,每个声部的演奏都要确保节奏准确、音色干净清晰。在刚开始练习时,演奏者可先以慢速开始,并对单个声部分别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后再将其两两组合。比如,右手叮叮镲加左手军鼓、右手叮叮镲加左脚踩镲,以及左脚踩镲加左手军鼓。上述练习全部熟练掌握后,再将三个声部叠加组合练习。在练习中,演奏者除了保证每个声部的节奏准确外,还需特别关注各个声部节奏之间的同步和对位关系。

(二)旋律节奏

演奏者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流畅自如地演奏完整的“基底节奏”后,便可将旋律节奏加入其中,在保持演奏“基底节奏”的同时,用右脚在底鼓上演奏“旋律节奏”[1]。同理,在将其作为整体演奏时,演奏者需特别注意单个声部的准确性和各个声部间的节奏关系。

完成上述练习后,演奏者可将四肢所演奏的声部互换。例如,左脚的踩镲保持后半拍不变,左手在踩镲上演奏前十六后八分音符,右手在军鼓上演奏第二、四拍的正拍;或左、右手保持不变,右脚在底鼓上演奏每拍的后半拍,左脚在踩镲上演奏“旋律节奏”。

(三)四肢协调的进阶训练

在“基底节奏”中,左脚踩镲保持后半拍的节奏不变,但双手加入了更为复杂的节奏对位。在“旋律节奏”中,则是基于两小节的乐句重复,其中也加入了更为复杂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等节奏型。演奏者在练习时需注意两小节的乐句感,直至能够从头到尾流畅地演奏。该练习对演奏者的四肢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仍需按照前文所述的步骤循序渐进、不可急躁。

为了更好地感知节奏,演奏者在练习时除了唱出拍子之外,还可以尝试唱出正在演奏的每个声部。换言之,在演奏完整的“基底节奏”和“旋律节奏”组合时,演奏者可分别唱出如下几个声部:节拍、鼓声部、踩镲声部、底鼓声部、旋律声部等。

在唱谱时,演奏者应尽可能地大声模仿唱出某个特定部分的音色,这对演奏很有帮助。例如,底鼓的音色听起来像“咚”,踩镲的音色听起来像“次”。

在完全掌握了上述技巧后,演奏者不必拘泥于谱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将“基底节奏”中某个声部的节奏型进行变化,或编排自己独创的“旋律节奏”。

结 语

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可能获得各种类型的谱面。有时候,演奏者可能会得到一份复杂、完整而细致的鼓谱,编曲者会准确地写出他们想让演奏者呈现的内容。有时候,演奏者可能会得到一个带有大致节奏和提示的鼓谱,或者是拿到同样一份由和弦与旋律组成的相对简洁的功能谱。对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清楚了解这些谱面表述的具体音乐结构、演奏提示和各个音乐段落间的节奏处理等,然后通过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演奏技巧来更富有音乐性和创造性地诠释这些谱面,最终进行更好的音乐表达。

音乐发展没有规则,只有无尽的可能性。笔者希望本文能够给予广大爵士鼓演奏者一种新的想法与启发,为其演奏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和参考。

猜你喜欢

基底四肢演奏者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