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之赏析
2021-11-26李竹吴小路
李竹/吴小路
引 言
从我们儿时起就一直在学习中华经典文化——诗词文化。《静夜思》这首诗也许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首古诗了,中国的每一位孩子,从刚会说话就被大人教着背诵这首诗歌了,当然这首古诗也被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经典古诗词中。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古诗词歌曲必是传承经典的一个更好途径,俗话说“文艺、文艺,文化、艺术不分家”。央视相应国家号召,探索中华文化的脚步又相继迈出了一步又一大步,连续推出了“四季”大型文化类艺术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恰如其分地将“中国传统经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来演绎经典,深受好评。节目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古诗词音乐作品,其中由青年歌唱家雷佳演唱的《静夜思》特别瞩目。这首新时代版《静夜思》曲调优美,如一股清泉涓涓流入观众的心间;这首作品更是由“新国风音乐”倡导者、领军者雷佳老师演唱,作为一位民族声乐的学习者与传播者所以也特别关注到这首歌。
一、《静夜思》的歌词意蕴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古诗。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千古名作,每一位中国人耳熟能详。此诗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本来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但是诗人李白在这美好的秋日夜晚却一个人在异乡漂泊且生着病,晚上李白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明亮的月光透窗户纸洒在屋内,就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诗人李白不禁抬起头来,看着窗外空中那皎洁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温暖家乡与亲人,十分的挂念,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这首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加雕饰,短短四句话,二十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又韵味深长,脱口吟成却浑然无迹,历来广为传诵。诗中更是运用了中国传统诗句惯用的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静夜思》这个版本并不是李白的原版诗,而是明代蘅塘退士改编收录在《唐诗三百首》的改编版《静夜思》,真正最早记录在宋代的李白原版《静夜思》是这样的:
“窗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那为什么明代的人要改它呢?其实就是想在吟诵方面,领会意境方面更加圆融明了,改编的初衷也就是为了让它更好地流传;然而明代的改编版确实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说经典在流传的过程中,是一直在被完善的。
今天《静夜思》这首歌,B段歌词则是由词作家何佳乐,在原作者的寓意下加编:
“那魂牵梦绕的地方
你的名字叫故乡
山水眉间的芬芳
夜越深越发滚烫
那炊烟升起的地方
是我思念的故乡
春去秋来满地黄
洒满儿时的模样”
几句话,又将思乡眷念之情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更是细致如画地描写了作者心中家乡山水诗意的模样,真切地表达了家乡就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这是我们今天目睹到的一个新的《静夜思》歌曲版新经典,我相信今天新的《静夜思》也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经典”。
二、作曲家简介及歌曲作品浅析
(一)作曲家简介
《静夜思》这首歌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亲自创作。赵季平,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他在音乐创作方面,无论是民族管弦乐、交响乐、影视音乐、还是合唱、戏曲音乐、歌舞剧音乐,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涉及。赵季平被称为“最具有东方色彩和中国民族特色的作曲家”。近年来,他创作了近十首唐诗艺术歌曲,例如:《清平调三章》《黄鹤楼》《静夜思》《别董大》《峨眉山月歌》《怨情》《佳节思亲》《幽兰操》等以及诗经改编的歌曲《关雎》都大获成功,这些歌曲都具有中国传统民族调式的艺术特点。
(二)创作歌曲作品浅析
歌曲《静夜思》在曲式结构上采用了A(A1+A2)+B+A’三段体的结构,结构工整,前后部分完全重复,中间部分展开歌曲高潮。全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七声调式,A段用了雅乐音阶,赵季平在为A段唐诗原词谱曲时更是充分考虑到了音节的情况,一字多音的现象不甚多见,主要采用一字一音的旋律模式。这种恰如其分的创作手法,足以证明赵季平在古诗词歌曲风格把握上的严谨性,同时,也明显看出赵季平作曲家是对唐诗宋词歌词进行过深度的创作研究与考究的。这种朴实、简练的旋律风格与精炼的唐诗语言风格和深层艺术内涵遥相辉映,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在A段的第二次反复时,巧妙地加入合唱队,并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合唱团演唱,演唱了变化的主旋律,而独唱的对位声部给此段的处理增加了很多趣味。
A段结束后,全曲进入副歌B段,此段歌词是由词作家何佳乐根据李白的诗升华出来的一段歌词,使之思乡的意味更真挚、更浓烈;“现代美”的这种旋律风格同时也使得此作品能够穿越古今,在歌词的赏析上、旋律上更能够被当代的听众所接受,使之更加的贴近地气。B段全段采用了清乐音阶,并且此段结构无论是在节奏、旋律、和声织体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转调的运用更将忧思之情推向了顶峰,这是此曲的关键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全曲精神及特色的部分。
在配器伴奏方面,歌曲从前奏就加入了竖琴,由赵季平的孙女赵珈婧云倾情唯美演奏。竖琴作为世界上最高古老的拨弦乐器,它内涵和优美的音质,加之演奏者的完美演奏使得歌曲更富有古典之美而更具感染力。乐曲的前奏,还由一些电子pad类的效果和声铺垫,引出中声区弦乐组,塑造了一种深沉孤独,暗殇,思念的感觉。
歌曲AB两段有很明显的对比,一静一动,一古一今,也足可见作曲家赵季平与新生派编曲家柒玖的用心与精心。A1段使用简单的VI、V和声,低音长音的铺垫,继续了这种音乐的氛围。A2段,合唱队进入开始演唱主旋律,同时,独唱声部配合加花式的对位声部。和声的进行较A1段相比有了更多的运动。使得音乐的情绪稍渐流动,也为B段的升华进行了铺垫。
乐曲进入B段,峰回路转,配器是电声乐队和弦乐组的组合。这种配器的组合大大提升了乐曲的饱满程度,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合唱队合唱部分的配合更加的升华了这种大气感。
在再现A段,配器又回到安静、内敛的情绪,表达出作者那种思念但却无奈的情绪。整首乐曲融合了电子、电声、弦乐组等乐器,结合民族的唱法和民族调式与和声。使得此曲的配器既民族,又世界;既传统,又现代;即通俗,又艺术;既大众,又高雅,实为一首高品质又不乏深刻内涵的好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有一句话用在这首作品上再合适不过,那就是“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深、制作精良。”
三、雷佳演唱的特点
雷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新国风音乐”倡导者、领军者。雷佳近年来荣获多项国家级重要声乐赛事的金奖,如“青歌赛”“金钟奖”“金唱片奖”等,被业内专家赞为最有灵性的歌唱演员,也曾经被格莱美奖评委誉为“最中国的声音”。
面对这样一首经典诗,被全中国人熟知的“中华第一思”,这首诗被谱曲过多个版本,且传唱度极高的经典作品,雷佳也坦言自己演唱压力很大。但是最终她成功的做到了唱响“中华第一思”。
(一)歌词音律的重视
诗歌是人类最精炼的语言,诗歌是对世界最细腻的观察,诗歌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最内涵的表达;唐诗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语言艺术的高峰就是因为唐诗独特的艺术内涵及艺术感染力,所以要想唱好古诗词歌曲绝不是一件易事。而雷佳在《静夜思》这整首歌的表演中对古典诗词咬字行腔和对作品音律上的处理等无不表现出她深厚的艺术文化修养及演唱功底和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其咬字清晰圆润,音韵美而纯正,歌声处理细腻婉转不失大气,抒情而又不失高亢。歌曲的演唱与词曲完美融合,再加之雷佳的花鼓戏演唱功底,更是完美演唱出了浓烈的“中国韵味”。
(二)歌曲情感的处理
歌曲A段,旋律节奏较上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歌词意境方面也比较内敛,但其实这对演唱者更是一个考验,内涵的诗词和平稳简单的旋律中如何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体现歌曲情感的丰富内涵。雷佳在歌曲A段的演唱中,娴熟地演绎了中国“古典美”的曲风。
歌曲B段雷佳的演唱更是大气磅礴,整段的演唱独具热烈而真挚的“现代美”。演唱出了一种从心底按耐不住、喷薄而出的思乡情绪,让人们从雷佳的歌声中读出了千千万万个人的思乡情绪在同一时间散发出来的感觉,让千千万万的观众记住了乡愁,记住了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歌的代表“中华第一思”。
(三)舞台表现和端庄唯美的舞台形象
一直以来,雷佳的表现力是独具特色的,表演是丰富多彩,形象是千变万化,她雷佳始终都在追求真实、友善、唯美的艺术效果,她真得实在、善得亲和、美得内敛,并且始终以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为目标,不脱离作品的演绎好每一首作品。整曲《静夜思》中,雷佳气质大方的表现力和纯美轻纱素雅的形象带给观众以端庄唯美的视觉艺术。在传统的概念中,形象和表演都是一种表面外在的表象,但实际上歌唱家在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和表演正是其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的体现。
雷佳通过她唯美的中国声音、中国唱法、中国形象传承、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文化,也让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听着她的《静夜思》就能想起我们心底的家乡,想起我们的国家,想起国家、家乡带给他们的温暖。正像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说的,“雷佳演唱的《静夜思》传承了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旋律、中国声乐。”
四、作品引申的启发
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已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精神文明需求的增加。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需求,越来越软,人们也开始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文化,则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代言”。要求全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由赵季平作曲,雷佳演唱的这首经典的《静夜思》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与传承。此曲可谓是用“最中国的诗歌”“最中国的作曲家”和“最中国的声音”同时淋漓尽致地诠释和传承着“最优秀的中华经典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再强调,“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艺,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播、传承更离不开文艺。这几年中央电视台强势推出的《经典咏流传》以“古诗词”和“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改编创作的音乐歌曲类节目,一经播出就大受好评,其中以本文中这首古诗词歌曲《静夜思》和另一首《墨梅》歌曲受到群众的热切喜爱。古诗词艺术歌曲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音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很自然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音乐让文化说话,让历史说话,让传统的、经典的、优秀的中华文化完美地传承、弘扬并与之发展下去,同时也验证了习总书记的话“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离不开文艺音乐”。
用一首歌的时间、用一个简单的“碎片时间”,让我们跟随音乐、跟随古香古色的歌词;让“经典传统文化”不经意地走入我们的心底,重塑我们的心灵,壮大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觉得与传统没有那么远,与古人没有那么远,与我们的经典文化没有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