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复调音乐作品
——巴赫《创意曲集》

2021-11-26崔琳琳

黄河之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大调巴赫

崔琳琳

一、《创意曲集》的时代背景

《创意曲集》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创作。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曾先后担任过魏玛爱恩斯特宫廷的乐手,阿恩施塔特教堂、缪尔豪森教堂以及魏玛宫廷的风琴师及奎登宫廷的乐长,最后在莱比锡教会学校任职直至逝世。一生写了大量的管风琴曲、康塔塔、受难乐等作品。巴赫将德国本民族的音乐发展至顶峰。同时作为一名虔诚的新教徒,巴赫一生的创作都是他心灵的一次祈祷,表现他纯美的心灵家园。然而这位音乐巨人,由于作品不被当时人们所理解,生前远没有身后那样被世人所瞩目。直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一部《马太受难乐》在柏林的公演,才成为人们复兴巴赫的重要转折点,激起人们对巴赫所有音乐研究的兴趣。

巴赫的作品风格像是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总结,具有整齐规则的特点。巴赫所处于音乐史上巴洛克时期的晚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主题和动机都不长,短小又紧凑,通常在一首作品中的开始几个小节开门见山式的呈现出来。受这一时期音乐风格影响,巴赫在钢琴作品《创意曲集》中大量使用一个单声部主题旋律在不同声部上的出现或稍加变化的出现,贯穿于整首作品中,其中穿插变化一个乐思或乐思的一部分,将一首作品发展出来。音乐的节奏节拍和旋律线条比较清晰,通常旋律线在平稳的基础上保持着推动力,又很少推向明显夸张的高潮。

二、比较二部和三部创意曲的特点

(一)二部创意曲的特点

在巴赫《创意曲集》中,二部创意曲顾名思义,是由两个声部间的对位,构成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十五首二部创意曲并非根据难易程度的顺序安排的,作品中第1、4、8、10、13、14首作品音乐形象相对简单,第3、5、7、9、15首作品音乐形象不难理解,技术稍有难度;第2、6、11、12首作品在音乐形象和技术上都有难度。然而所有的二部创意曲都不难理解,如F大调第8首,像军号般嘹亮。a小调第13首也是较容易的,主题仅有一小节,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在左右两手间,且旋律优美流畅,适合于巴赫所提出的如歌般的弹奏。E大调第6首是关于切分音的练习。二部创意曲中稍难的有c小调第2首、A大调第12首,这些主题都较长,没有很明显的歌唱性,技术上也复杂些。

因此二部创意曲基本可分三类:第一类乐曲主题较为短小运用对位模仿或展开的手法构成;第二类是主题较完整的乐句,基本是用赋格手法创作的;第三类以严格的模仿对位卡农手法写成。

(二)三部创意曲的特点

巴赫的三部创意曲就是在二部创意曲的基础上加上一条中音声部,加强了多声部的概念。三部创意曲不仅在纵向上各声部要协调一致,更重要的是横向上各声部相互交织造成的起伏交错,形成一个立体均衡的整体。15首三部创意曲也同样不是按照难易程度安排的,如E大调第6首相对容易,在同一时间里只有一个主题声部在跑动弹奏,其余两声部都是保持长音。F大调第8首是比较活泼的旋律,节奏型上也不算复杂。B大调第4首较难,中间声部要经常用两只手的交替配合来完成,从理解的角度来看,E大调第5首和F小调第9首就显得较难。除了第5首降E大调具有浓厚巴洛克风格装饰性的乐曲,和第11首优美的三拍子舞曲,其余13首基本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富有推动力,像第1、3、8、10、12、15;第二类富有抒情性,像2、4、6、7、9、13、14。要想在演奏上清晰的弹奏出这些三声部作品,总的来说就要靠不同的触键方法,控制好三个声部不同的力度。音符时值要准确,否则短音弹成长音会在听觉上感觉多了一个声部。

《创意曲集》中包含15首二部创意曲和15首三部创意曲。二部和三部创意曲作为钢琴复调练习曲,大部分曲式结构相同,二部和三部创意曲大部分是三段体:第一段在属调或关系大小调终止,以便与第二段划分,第三段常是第一段的再现,大多数曲子都可以称为赋格曲。二部创意曲容易理解,主题旋律非常生动,而三部创意曲较之前者要难弹的多,不仅不像二部那样生动明快,有些曲子曲调较为沉闷,还要求演奏者用两只手弹奏三个声部,在理解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在演奏的练习上,不必像二部那样弹得多,要抓重点去训练,这样才能从二部到三部完成一个飞跃,真正体会到弹奏复调的滋味。因此从二声部到三声部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声部的问题,三声部是为巴赫的平均律打基础的,有些难度甚至超过了个别平均律的水平,在弹奏的同时要注意作品内结构的分析。

三、演奏《创意曲集》需要注意的处理方法

(一)怎样处理好声部间的关系

作为复调钢琴中级阶段程度的作品,《创意曲集》是有一定难度的。复调音乐在演奏上,演奏者必须具备双手做不同事情的能力。以上文说的E大调三部创意曲(第6首)为例,这首创意曲相对容易,在同一段落中只有一个主题声部,其余两声部都是保持长音。但除了主题之外的另外两个声部,在巴赫的笔下均是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演奏中不能像处理主调音乐作品一般突出旋律声部,将另外声部做伴奏来演奏。而应当在弹奏中逐一进行分析处理,如例一中前两小节主题在高声部,三四小节主题变换到低声部,必要时可在演奏前画出同一主题旋律在不同声部间的位置,并分别弹出他们各自起伏的旋律线。

(二)如何使作品更加符合时代性

巴赫的音乐有一种规整均衡的美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曲式的完美复调对位上。这30首作品,巴赫完美的运用各种复调手法驾驭,以致使发展几世纪的复调音乐达到了最后的高峰。另外这些创意曲的旋律洋溢着抒情的美感,不乏很多让人深思冥想的意义在其中。通过作品中的速度和节奏,我们同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缓慢不焦躁的因素在里面,正是与当时古钢琴所在的巴洛克时代的速度相吻合,由此也可以看出十八世纪普遍存在的一种速度上的风格。这些作品从开始到结束,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统一的律动,音乐的线条不像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有较大的起伏,通常如歌唱般流动,每个声部都是清晰完整的,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三)练习中的几点方法

要想演奏好《创意曲集》,首先要从理解入手。从最开始接触复调创意曲时,由于文化不同,很多人开始都不怎么“待见”复调音乐,源于它的音调既不优美也不好弹奏。而《创意曲集》是钢琴演奏者通往复调音乐的顶峰《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把复调音乐的发展以及相关背景知识加以了解,明白作品的基本结构,了解所谓“好听”的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线为主,其余为伴奏的织体形式,通常突出的是主旋律声部。而复调音乐中我们能听到两条甚至两条以上的旋律,并且这些旋律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一种类似于空间立体感的音乐,了解它的奇妙性和宏大。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在不同时期分别占据着历史的舞台,但从18世纪到现在,自古典时期以来,专业的作曲家的作品一般都会加入复调音乐的技法,像贝多芬这样的大师级作曲家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听到隐藏在里面的旋律,可见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在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不同的结构后,就应当思考怎样更好的进行《创意曲集》的训练。既然是复调音乐,我们首先应当准备一杆笔,将作品的主题在各个声部找出并做上标记,并且要分清楚哪些是在一声部范围内的旋律,哪些是二声部三声部等等。对谱面有一个大致了解,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拿起谱子就弹,这样最多像个钢琴匠一样,没有目的和想法,仅有手指间的运动。而是要在清楚各声部之后,分声部练习,把左右手各声部尤其是旋律性很强的地方单独抽出来练习,一定要在单手的情况下弹奏的流畅清楚,练到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乐句旋律后,再加入另一个声部。当弹到三部创意曲时,前面的方法不变,在分声部弹奏熟练后,不要一次就将三个声部合起来弹,而要将这三个声部两两结合,例如先把一二声部合起来练习,然后二三声部,最后一三声部,待这一切练习流畅后,再将三个声部统一起来。这样能使《创意曲集》中这些多层次的作品简单清晰化,在弹奏过程中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更能轻松地掌控双手的独立性。此外对于钢琴弹奏者来说,弹奏巴赫的作品在音色上也是有讲究的。由于巴赫作品多是为古钢琴所作,在现代的钢琴上弹奏要表现出巴赫作品的风格,在速度稍快的乐曲中要用非连奏的方式来模仿古钢琴的音乐效果,在节奏少、缓慢的乐曲中,要尽量贴键弹奏,同时要弹出饱满的音色才能有古朴典雅的效果。在力度上巴赫作品少有夸张的强弱对比,基本趋于平稳,纵观巴赫作品,在力度上都不太强,这是由于当时古钢琴与现在钢琴是不相同的。当然,要想真正演奏好这些创意曲,还必须正确处理声部间的关系。创意曲的各声部虽说是同等重要,但既然有主题穿插在各声部间,在弹奏时还应当将主题声部列为主要地位,倒题声部列为其次,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完全忽视,一定要逐一分析处理。

以上是对巴赫创意曲技术练习上的几点方法,要完善好整部作品,还应当注意巴赫作品的特点,明白宗教音乐是巴赫对上帝的歌颂赞美,充满着深深的哲理和冥想,多听多读相关知识,要从心底里弹出巴赫笔下的创意曲。

(四)演奏中的注意事项

巴赫作品属于西方的宗教音乐范畴,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听起来有种距离感,不那么容易理解,不像主调音乐这般富于旋律感,因此《创意曲集》在演奏时切忌只把谱面上的音符弹出,由此这般必然忽略了创意曲的训练目的。

《创意曲集》在演奏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巴赫作品的主旨不是一部训练速度的技术练习曲,不像车尔尼系列在速度上需要达到要求,巴赫作品更像中国的太极拳或像一位老者娓娓道来的讲述,因此《创意曲集》在情感的处理上需内敛、含蓄,不带戏剧性。

2、巴赫的《创意曲集》是为钢琴而创作的练习曲,而作曲者所处时代的钢琴是击弦古钢琴,其重要特点不像现代钢琴那样力度层次变化多、音量大。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欣赏一些钢琴家弹奏巴赫《创意曲集》时,演奏力度都有所控制,变化幅度有限,不会出现极端的渐强减弱,均体现出巴赫作品理性的冥想意义。

3、《创意曲集》中30首作品在踏板上的运用极少,源于创意曲是复调音乐,每个声部都是一条完整的旋律,踏板运用不好会影响各声部横向线条的走向,更会在听觉上认为作品声音处理的不够干净。

4、每首创意曲几乎都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将主题呈现,而后稍加变换。这30首作品处处洋溢着主题声部,因此需要演奏者触键敏捷,同时注意掌关节的灵活运用,弹奏出主题声部的颗粒性,使得各声部的线条自如表达。

5、《创意曲集》中装饰音的细节处理,是巴赫作品演奏中重要且较困难的一点。我们接触的多是对颤音、倚音、回音有明确提示的版本,巴赫的原谱上是没有这些的,因此在演奏中应当结合自身演奏技术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演奏形式,将巴赫作品中装饰音演奏的自然、规律、时值精准。

(五)《创意曲集》对钢琴演奏者的意义

从《创意曲集》中我们既能学到基本的作曲理论相关知识,为深入了解巴赫完美的对位法打下基础,同时也明白了复调音乐作品的弹奏技术,包括触键技巧、指法,并学习将作品的表情术语融入其中。不仅如此,通过这部作品我们明白在当时所处时代背景下的音乐风格,由此探究巴赫如何将简短的音乐动机构成各种各样乐曲的。因此复调音乐的学习是程度上较难的一种演奏形式,它为钢琴演奏者打下学习多声部的基础,也在精神上带来美的陶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使在19世纪以主调音乐为主的作品中,还是能发现大量的复调片段出现。并且从这部创意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复调音乐作品每个声部都是独立的,都有着自己的灵魂,每个声部都像在歌唱一般。所以,我们通过这部作品可以学到如何分析声部、分析旋律,也锻炼了演奏者对手的控制能力,以此平衡各声部的层次关系。另外无论是二部还是三声部创意曲,都很讲究各声部间相互的关系,这对培养钢琴演奏者的秩序感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辅助性。

结 语

在西方音乐体系里,中世纪音乐是单旋律的,到了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巴赫将生命赋予音乐中使之饱满、立体起来,他的作品中包含纵向和横向的声部美感,各声部相互独立相互渗透又相互对比。可以说巴赫《创意曲集》承载了巴赫的创作精华,其中一些类似卡农手法的作品,更是将主题声部的层次感突出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巴赫《创意曲集》所处于的时代背景和演奏方法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巴赫那一首首短小作品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它包含了巴赫毕生的创作心血,还有那虔诚的献给上帝的赞歌,也因此正如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在练习巴赫作品时发出的感叹,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大调巴赫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复调循梦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巴赫
G大调随想曲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复调音乐形式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