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乐器
——竖琴的形制发展与音乐场景应用
2021-11-26覃丹洁
覃丹洁
一、起源
竖琴是远古时期原始人用弓箭狩猎,根据弓箭射出之时发出的弦鸣之声而创造的乐器。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竖琴,其中最有名的是用三叉树枝和龟壳做成的七弦竖琴,被称为里尔琴(Lyre)或里拉琴①。在古希腊时期,里尔琴因声音优美而被用来祭祀神灵,是当时学生学习音乐、诗歌必备的伴奏乐器,是抒情诗女神厄拉托的象征,也是西方音乐的象征。里尔琴也因外形优美,常被做成乐徽使用。
二、发展过程
今天我们所广泛使用的竖琴形制,都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出现的第一把拱形竖琴为基础发展的,拱形竖琴有13-14根琴弦,现在中西非地区仍然有这样的竖琴。在竖琴的发展中,解决关于半音的升降转换(类似于钢琴的黑键)问题是一大难点。
约在15世纪初期,竖琴开始从单排弦发展为多排弦,从爱尔兰式竖琴、文艺复兴式竖琴的单排弦竖琴发展为双排弦竖琴和威尔斯三重竖琴。
16世纪,为了突破不能转换半音、更换调式调性的限制,意大利、西班牙乐器制造商根据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双排弦竖琴是指有两排或三排以上琴弦的竖琴,也称为“变竖琴(Arpa doppia)”②。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的歌剧《奥菲欧》(L'Orfeo)就有使用双排弦竖琴。17世纪末又出现镰钩竖琴,镰钩竖琴则是用左手控制竖琴琴颈处U型镰钩部分进行半音转换,而双排弦竖琴是通过增加弦的数量来控制半音转换,镰钩竖琴的出现影响了之后踏板竖琴的发展。
16世纪也出现了交叉弦竖琴,经过大约3个世纪的不断改良,美国竖琴生产商莱昂希力(Lyon&Healy)公司生产了有76根琴弦的交叉弦竖琴(左边有44根琴弦,右边有32根琴弦)。交叉弦竖琴由于乐器制作本身为左右交叉的形式,所以弹奏比较困难,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期,踏板竖琴的创造也不断推进。因踏板竖琴更易上手,全音半音的转换更便捷而取代了交叉弦竖琴,现在演奏交叉弦竖琴的音乐家很少。
德国霍赫布鲁克家族中的雅各·霍赫布鲁克(JacobHochbrucker)是踏板式竖琴的发明者,他根据镰钩竖琴琴颈处的U型镰钩部分于1720年发明创造了单一动作的踏板竖琴(一段式踏板竖琴),确定竖琴踏板为左边3个,右边4个,共7个踏板,踏板设置在共鸣箱下面,踏板部分有两个凹槽,通过用脚踩踏板来控制音的升、降转换,如C音,可将还原C音通过踩一次踏板变为降C音。这样的一段式踏板竖琴可弹奏8个大调和5个小调,对于演奏者来说,控制踏板是一个技术难点,而且此时单一动作的竖琴整个机械装置系统不太稳定,音准时常会有偏差。莫扎特受贵族邀请创作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首次演奏就是用单一动作的踏板竖琴。
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德(SébastienÉrard)于1810年设计出了三个凹槽的踏板竖琴(二段式踏板竖琴),踏板可动作两次,在单一动作的踏板竖琴控制降音和还原音的基础上,增加升音的控制,如C音在三个踏板凹槽的中间位置,那么此时的C音为还原C音;C音在凹槽最顶格位置,为降C音;C音在最低格位置为升C音。值得一提的是,S·艾拉德除了设计出三个凹槽的踏板,另一个巨大贡献是他于1769年发明了竖琴顶部钩挂琴弦的钉子—指叉装置系统(fourchette或Forked dise),这样一来就全面解决了竖琴的半音问题,能演奏所有调性的乐曲,S·埃拉德也因此奠定了现代踏板竖琴的基本形制③。
如今各大乐团和专业音乐院校使用的踏板竖琴,单排47根弦,设置有7个踏板,左边3个,控制B、C、D音,右边四个,控制E、F、G、A音,可演奏所有调性的乐曲。
三、现代竖琴
现在常见的竖琴分为拉丁式、爱尔兰式、踏板式三类。(1)、拉丁式竖琴没有半音,没有任何可控制升、降音的途径。(2)、爱尔兰式竖琴,款式较多,通过琴弦上方,拴住琴弦的螺丝钉处的扳键控制转换调性。(3)、踏板式竖琴,体积大,造型华贵,一般的竖琴约有180cm,七个踏板用脚控制转换调性。
20世纪的竖琴,基本沿用了二段式踏板竖琴的构造,此时出现了很多竖琴制造商都在二段式竖琴的基础上各自改良创造竖琴。比如竖琴三大品牌,美国的莱昂希力(Lyon&Healy),于1889年开始提供高品质的竖琴给全世界的竖琴演奏家,莱昂希力的竖琴,琴声大而亮,应用于各大交响乐团,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意大利的塞尔维(Salvi),于1955年开始生产制造竖琴,塞尔维竖琴做工精致,木料名贵,追求自然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声音柔和,琴弦较紧,对演奏者来说需要力度;法国的卡玛卡(Camac),于1972年在欧洲推出,踏板机械装置稳定,易调整,音色稳定均匀④。
20世纪70年代电竖琴计划正式建成,相比传统的竖琴,电竖琴的每根弦的底部都装置了一个电拾音器,通过特制的电喇叭放大声音,与吉他相像,现常用于演奏爵士乐、流行乐,形态与传统竖琴一样,只是多了拾音装备⑤。
四、竖琴的应用
(一)祭祀活动
中世纪以前,竖琴主要应用于祭祀活动。中世纪时期,竖琴成为游吟诗人的伴奏乐器,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与宫廷活动中,当时的竖琴是贵族使用的乐器。
(二)交响乐团
18、19世纪,竖琴开始用于歌剧乐队中,后来发展成为交响乐团中不可或缺的乐器,竖琴的声音很有特点和色彩,在交响乐团中主要是在华彩乐段中起着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乐团中常用技法为:琶音、滑奏、泛音。在乐队中,一般有竖琴演奏的片段,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一般会轻柔下来突出竖琴的声音,或是让竖琴独奏。竖琴还常穿插在其他乐器演奏的旋律之间,比如柏辽兹(Hector Berlioz)的作品:《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舞会),柏辽兹利用竖琴的音色来描绘他的爱人—哈利叶·史密逊,为了营造欢乐华丽的场景,柏辽兹在总谱中明确注释“每一声部都需要两座以上竖琴”来塑造,在乐曲中两部竖琴更是交替弹奏装饰性的琶音来加强这华丽的气氛⑥。在这些众多伟大的音乐家中,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最喜欢用竖琴开篇,而且竖琴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片段都使用琶音技法,如:《天鹅湖》、《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睡美人》等。在《天鹅湖》中,竖琴的开篇是与提琴弹奏一小节后又与单簧管一同弹奏,单簧管作为主旋律,而竖琴则是弹奏琶音跟随着单簧管的主旋律流动,颇有天鹅在湖畔游走的感觉;《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中,柴可夫斯基在乐曲引子部分更是给了竖琴独奏片段,首先竖琴在管乐演奏两小节后弹奏琶音,然后与管乐再相互呼应一次,由管乐引出竖琴独奏片段,再由竖琴结束引子部分后,引出乐曲主题部分。《睡美人》的竖琴部分是在乐曲引子部分之后的主题部分出现的,竖琴用琶音弹奏作为伴奏音型,给乐曲烘托出一种宫廷氛围。竖琴在《胡桃夹子—花之圆舞曲》和《睡美人》中的出现,常常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只要竖琴部分的音乐开始,仿佛就能把人带入宫廷那华贵的氛围中。
(三)合奏重奏
踏板竖琴能演奏所有的调式,许多乐器都能与竖琴很好地融合。如德彪西创作的《竖琴与管弦乐团舞曲作品103》是一首室内乐,这首乐曲对竖琴的演奏技巧要求很高,竖琴的旋律既优雅又活波。德彪西去世前三年创作的《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这首乐曲分为三个乐章,在这部作品中,竖琴、长笛、中提琴这三件乐器演奏部分非常清晰,每件乐器都各具特色,却又能相互呼应,相互衬托,能让听众感到旋律丰富,色彩多变。《沉思》是由法国作曲家马斯奈1894年创作的,出自《泰伊斯》,又被称为“泰伊斯冥想曲”,这首曲子是小提琴名曲,但是竖琴演奏,既可与大提琴合奏,又可与小提琴合奏,大提琴厚重的琴声,再配上竖琴轻柔似水的声音,两个截然不同的音色,配上悠扬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小提琴与竖琴结合,小提琴更像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配合着竖琴不断流动的旋律歌唱着,两种乐器配合出的旋律交织在一起,音色时而清亮时而婉转柔和的交替变化,使得旋律感十分丰富,乐曲情绪十分饱满,具有宗教色彩。
(四)竖琴与中国乐器
近几年来,西洋乐器竖琴与中国乐器(例如:古筝、扬琴、琵琶等)的合作也越来越多,竖琴与古筝合奏的古筝传统乐曲《出水莲》,颇有种中西方隔空对话之感。在竖琴与古筝合奏的《枫桥夜泊》中,竖琴更是担当了钢琴的角色,音色比钢琴更柔和,更能突出古筝的旋律美感。竖琴与扬琴合作的《烟姿》,在钢琴、扬琴、单簧管合奏时,竖琴的出现如一条清澈的溪水划过,使人耳目一新。这样中西方的结合让听众觉得创意十足,也为中西方音乐的合作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五)竖琴在影视中的应用
竖琴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电视剧中,或是在广告中,都常用于表现优美华丽的,令人惊艳的,充满希望的,仙气飘飘的场景,这样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很多,几乎只要出现这样的场景,就会听见竖琴的声音,例如美国电影《爱乐之城》的配乐中就大量运用到竖琴,竖琴以演奏乐曲中的刮音和琶音为主,这部电影的配乐获得第60届格莱美“最佳原创影视音乐专辑”与“最佳改编影视音乐专辑”两大奖项。在中国,竖琴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最近较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的配乐—《大好事!》中,乐曲进行至28秒左右,竖琴以弹奏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这足以证明竖琴在乐器中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结 语
竖琴以其独特的音色,被称为天使的乐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竖琴形制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可演奏所有调性的乐曲,在音乐的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乐队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在中国,竖琴乐器由于价格较高,能查阅资料较少,乐谱更是难以在各大网站及专业的音乐书店购买到,常被认为是“冷门乐器”,相对于其他乐器,演奏者较少。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中国的竖琴演奏者数量也明显增加,竖琴演奏形式、作品风格也趋于多样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竖琴也能成为大众化的乐器,更多的人能接触到这件古老而美丽的乐器。■
注释:
① Galpin, F. W. (1929). "The Sumerian Harp of Ur, c. 3500 B.C.E." Oxford Journal of Music and Letters. X (2): 108–123. doi:10.1093/ml/X.2.108
② 姚瑶.浅谈竖琴的发展和作用[J].戏剧之家,2014,(11).
③ Lawergren B. Acoustics and evolution of arched harps[J]. The Galpin Society Journal,1981.
④ 兰天.浅析竖琴演奏中踏板的使用技巧[D].上海音乐学院,2020.
⑤ Aubat-Andrieu M, Bancaud L, Barbé A, et al. Guide to the Contemporary Harp[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9.
⑥ 罗基敏,陈芮翎.赋予竖琴浪漫:白辽士与竖琴[M].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