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进化 “副刊不副”是怎么做到的
——全媒体传播下台州日报专副刊的求存发展实践
2021-11-26文_于鹏
文_于 鹏
当七八年前,全媒体传播刚被撕开封面,便有纸媒大幅缩减副刊版面。为缩减成本,地市级媒体纷纷整合报刊,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砍掉没有“钱途”的非时政版面,副刊首当其冲。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台州日报,这些年始终未缩减副刊版面,反之鼓励专副刊全力突围、融合前行。我们在报社整体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里努力踏出一条C位出击、深耕专题、更新链接的求存发展之路,从三个维度续写“副刊不副”。
第一维:横向拓展——C位出击,力求更近中心
2019年,台州市五届三次党代会决定把大陈岛垦荒精神升华为台州城市精神。台州日报专副刊反应敏锐,积极策划,不缺位全市重大决策的宣传报道,赶在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前,重磅推出“升华·垦荒精神在台州”主题报道。这组报道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寻找新时代“垦荒”典型,深入发掘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新注解和新价值。报道推出后,纸、网、端、微传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大陈岛垦荒的五个青春片段》《海风吹海浪涌,激扬起一股精气神》《当代大陈岛,垦荒精神从未褪色》《新的时代,新的英雄》《筑造一座“有精神”的城市》等一批生动的报道,给人留下难忘印象。与此同时,组织记者赴各地采访老垦荒队员及他们的家人,再叙新老两代人以大陈岛垦荒精神接续创业的故事,连续数月推出19期人物报道。最终,将该题材策划报道做成一个品牌工程,台州日报专副刊因此成为大陈岛垦荒精神报道的一个有影响力的阵地。直到现在,这种专业性依然受到认可,凡有这个主题的深度报道任务,专副刊总能站在C位。
面对不断涌来的新媒体巨浪,台州日报专副刊近年来始终坚持让选题落点离新闻热点更近,离中心工作更近,离重点任务更近,借此拓展“副刊不副”新内涵,使得小鱼也可翻大浪。这样做的信心源自理性分析和实践收获两个方面。
其一,这是全媒体传播格局带来的变化。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让信息传播变得多元多向,若将网、端、微各平台数据投射回报纸,那么可以发现,无论哪个版面哪一条,只要内容足够精彩,都有可能在多渠道一体化的传播中成为关注度冠军。地市党报专副刊应该勇于走到“舞台中央”,将主题策划的触角伸至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最近处,培养C位意识,用足自身业务优势。
其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行之有效。台州日报专副刊这些年多次“出击”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加强了阵地建设,培养了团队影响力。
2018年年初,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台州日报专副刊紧盯全省文旅工作新动向,策划推出“梦吟天台山”系列报道,分“山水之路”“朝圣之路”“隐逸之路”“和合之路”“印象天台”五大篇章,追踪“浙东唐诗之路”与台州的关系和意义,挖掘它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这组报道一推出,便受到各方关注。再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见证1978-2018·大时代 小岁月”主题报道,通过采集台州人的生活样本,反映台州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先后推出48篇报道,引起许多读者的共鸣。近年在台州弘扬和合文化、打造“和合圣地”这项全市重点工作中,专副刊也积极参与,借副刊手法做“亮”报道,曾从五大方面布局主题报道“和合文化看台州”,《台州:和合文化的鲜活样本》《在和合之乡,解读城市文化密码》等报道刊发后,广受好评。
地市党报专副刊C位出击,带着内容求深、形式求美的理念去拓展新空间,为时政热点新闻提供了一种“副刊味”的呈现方式,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享受。副刊记者与要闻记者同领域不同角度的报道,为彼此取长补短创造了契机,这能够推动队伍融合加速,部门协作加强。C位出击,并非职能的重叠和地盘的竞争,而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顺应了全媒体时代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的新要求。
第二维:纵向延伸——深耕专题,挖掘地方文化
加大地方文化专题策划的体量,是全媒体时代专副刊求存发展的另一条守正路径。
文化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如何让优秀的地方文化延续发展,为城市的前行注入新的活力,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应当思考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这样阐述文化自觉的意义: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相比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地市级媒体承担的信息功能更趋本地化。所以,地市党报专副刊,更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传播文化、守护本源的职责和使命,在突破中坚守,在变化中留存,做好地方文化这篇大文章。
2013年以来,台州日报专副刊一直朝着深耕地方文化专题精品的方向努力,其中以“魅力台州行”大型系列文化报道影响力最大。
“魅力台州行”从2014年开始,坚持了近5年,包括“台州边界行”“家园”“台州江海行”“百姓台州”四场策划,一年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截面去呈现台州人的生活底片和文化记忆。我有幸经历了这个系列的全过程:“台州边界行”,走过20站32个采访点,刊出43个版面;“家园”刊出16期32个版面;“台州江海行”刊出30期59个版面;“百姓台州”,刊出23期46个版面,先后报道了31个姓氏。
这种对文化的坚守是成功的。该项目连续数年被评为台州市重大主题宣传优秀作品或栏目,还捧回2018中国报业“重大主题报道+服务”年度双十佳案例奖和第二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案例评选三等奖。
2020年5月,《魅力台州行》丛书出版。有台州文史专家如此评价这套书:“这四本书,既有人文地理,也有历史文化,可供学者读,老百姓也爱读。如果外地的朋友要想了解台州,这四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这番话道出这场大体量报道的文化价值。5年坚持,除了以生产优质内容增强台州日报的影响力,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和业务水准,专副刊也完成了一份地方文化积累——将大量图文素材整理成书,是一种充满媒体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化担当,它可以使报道内容再次传播、长久留存。这套丛书已被收入台州市档案馆和台州市图书馆。
在“魅力台州行”大型系列文化报道中,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专副刊,一直致力于唤醒更多台州人的文化记忆,以自觉的行动关注地方文化,重视乡土资源,珍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台州人的地方人文精神。这场坚持数年的专题报道,为深挖台州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做出了不懈努力,也让副刊人的劳动价值和人文情怀得到充分释放,撰写了一批叫得响、留得住的报道,并成功地通过举办见面会走进读者群讲述台州故事。这些,对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专副刊如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保持定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维:竖向融通——更新链接,拥抱新媒体
延伸报道触角和增大地方文化专题体量,是地市党报专副刊的“自我生长式”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然而,在新媒体浪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如果只是积基树本,一旦面对技术更新的挑战,专副刊想持续精进依然会气短乏力。因此,还需要借外力,登上资源、技术快车,实现“跃迁式”提升。
“跃迁式”提升,要有打破成规的勇气,主动拥抱新媒体,强化融合共生,树立链接思维。近些年,台州日报专副刊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在融合中进化,在实践中成长。
一是新闻链接做加法。在纸质传播时代,新闻链接是依附于主体报道的一篇或若干篇文章,一般作补充说明或提供背景材料。因这种做法能够扩大信息量,增加报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一下子流行开来,尤其是在都市类报纸上,过去经常可见。
当全媒体时代来临,新闻链接就像更新版本的软件不断升级,成为连加式的超链接。链接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已拓展到表现形式、传播渠道等多向链接。
连加式链接带来的甜头,台州日报专副刊在“魅力台州行”时就已尝到。以报道内容作底料,从最初的举办读者见面会、编纂报道集、拍摄纪录片、组织图片展等,发展到后来运用航拍技术,刊登二维码同步推送微视频讲座,打通传统纸媒与手机APP的互传渠道,制做电子书放于新媒体平台加大传播广度等花式做法,都实现了超越单纯文字的内容链接。专副刊的主题报道,也实现了文字、影像、视频等多形式,报、网、端、微多落点的融合传播,拓宽了报道维度,提升了品牌价值。
二是融合产品做减法。“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若从专业技术和创作成品的角度去看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最终要做的是减法。因此,专副刊想求存发展,就要积极创造与其他传播平台的融通局面,加快在表达方式、内容编辑、工作节奏等诸多方面与新媒体从相“加”迈向相“融”,顺应报社整体转型融合。
最直接的练兵方式就是多生产“融合产品”。在报道策划之初就将融合式的全媒体思维带入其中,主动链接新媒体平台,让多种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今年2月起,台州日报专副刊推出献礼建党百年系列报道“领航·重访星火之地”,报道启动前已确定将短视频作为重要一部分,邀请全媒体中心影像记者与专副刊文字记者同步采访,合作完成。两股力量的融合,有效弥补了纸媒“有深读无视听”的局限,利用网、端、微的视听功能拓展报道维度,实现了“纸端+指端”立体式报道的传播效果,使报道形式更生动、分量更重、传播更广了。
在新闻策划之初就启用“融合团队”,能加强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性。而这种看似相加的做法,其实是在做减法。从报社层面看,如此操作可能正在合而为一,打造一支最终能挺进全媒体主战场的主力军;从专副刊层面看,这种实践在为采编人员提供融媒体实战经验,使其加快转型,成为多技在身、以一当十的“融合人才”而不被时代淘汰。
三是传媒资源做乘法。全媒体时代,传媒资源的竞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抢占、整合、优化传媒资源中寻求新链接,有时还会产生乘法效应,实现“一株多果”。
技术革新掀起的新媒体巨浪,不单单席卷媒体机构,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和挑战。因为新媒体准入门槛低,在地市级层面,许多部门和企业都纷纷搭建自己的新媒体外宣平台。准入门槛虽然低,但做精做靓不容易,因此精良的内容生产团队成了香饽饽。
在这一背景下,除了积极投入报社内部业务形态的融合之外,地市级党报专副刊可以发挥自身“策、采、编”业务优势,尝试直接参与一些权威部门机构新媒体内容的编辑生产,实现跨行业的传媒资源竞争。如此业务输出,既能够使这些权威部门机构的新媒体发布专业、严谨,又能让媒体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
台州日报专副刊近两年在此方面已做了一些实质性的探索实践,并且发现:这种参与能使媒体站在更高处,获取权威部门第一手信息资源,再以专业的视角筛选后重新分配信息,通过全媒体平台分发共享、细分制作,最终实现立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