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华氏琵琶谱》的几个问题

2021-11-26程雨雨

黄河之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华子刻本华文

程雨雨

引 言

1819年刊行的《华氏琵琶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此谱集共3卷。上卷收录(直隶派)西板12首,大曲1套,杂板1首;中卷收录(浙江派)西板49首;下卷收录(浙江派)大曲5套,三卷共收录当时流行在民间的南、北两派琵琶小曲62首,大曲6套。《华氏琵琶谱》对后世琵琶的普及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无锡派的重要地位。

学界对该谱集已有过诸多研究,但其序言作者、参订者、校对者、编者等信息,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序言作者考

《华氏琵琶谱》有两篇序言与一篇题辞。第一篇,序言落款为南屏氏。第二篇,题辞落款为荇舟氏。第三篇,序言落款为海云散人。下面对这三位文人逐一进行考证。

1,南屏氏。华氏族谱中无字南屏或号南屏的人,然而在该谱集落款左侧有“鼎奎之印”和“熤堂”两枚章印。华文桂的《闲吟处诗钞》①中有一篇“次晋石鼎奎叔读书誌喜原”,说明“晋石鼎奎”是华文桂、华文彬的叔父。在《二柳村庄吟社诗》②中,华文彬有《野步听莺答晋石大叔》《答晋石大叔春雨》《春日偶题答晋石大叔》等诗作。另外,在《鹅湖华氏通四兴二支宗谱》中有关于华鼎奎(晋石)的记载:“华鼎奎,号炜堂,字丽春,一号晋石。邑庠生。嘉庆癸酉举人……生乾隆庚子正月二十日,卒道光戊戌九月十四日,配王氏……”。由此可知,华鼎奎是华氏第24世孙,生于1780年2月24日,卒于1838年10月31日,嘉庆癸酉年(1813年)中举,时年34岁。一般说来,为书作序者一般为德高望重之人或为作者好友。华鼎奎为举人,又是华秋苹、华子同的长辈,被邀请为《华氏琵琶谱》作开篇之序,合乎情理。综上,笔者推测“熤堂”应是华鼎奎的又一个号,南屏氏就是华鼎奎。

2,荇舟氏。在题辞落款下方有“臣福奎印”和“瀛洲”两枚钤印。《二柳村庄吟社诗》③中有他写的《赠瘦吟姪》《赠菊吟姪》《赠子同姪》三首诗。说明华福奎也是华文桂、华文彬的叔父。《鹅湖华氏通四兴二支宗谱》第二十九卷上记有“华福奎④,字子陶,号荇舟。郡廩生。道光丙戌岁贡就职教谕。生乾隆癸卯二月二十九日,卒道光辛卯十一月二十七日。配王氏……”,据此,荇舟氏是华福奎。华福奎是华氏第24世孙,生于1783年3月31日,卒于1831年12月30日。他和华鼎奎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华守謨。

3,海云散人。在他写的序言中有“余素嗜琴,丁丑岁始,于弟菊吟、子同详阅旧谱,汇而参之各有所得,则相与而论说之。”可见“海云散人”姓华,但在族谱上,没有与此号对应的人。华氏秋苹兄弟共八人,二弟文榕“嘉庆癸酉举人补内阁中书”⑤,在《颠墨斋遗稿》⑥中“甲戌春送兄憩园入都应礼部试”一诗中,明确地说在嘉庆甲戌(1814年)文榕即赴京入仕。丁丑即嘉庆丁丑1817年,那时华家的五弟文采、八弟文楣均已逝。兄弟中能在一起赏琴论诗的只有大哥秋苹、三弟瘦吟、四弟倬云、六弟菊吟、七弟子同。三弟华文模号瘦吟,通音律,年少时就能“握管学吟”⑦,著有《颠墨斋遗稿》。其中“甲午冬哭七弟简园,初号子同”一诗中记有“弟曾与余参订琴谱并自制琴,今携入都即其自制,人琴之感愈觉增悲”。这说明秋苹三弟瘦吟,曾和子同一起参订乐谱。《华氏宗谱》上记载文模号瘦吟又号适园,在《华氏琵琶谱》末页海云散人落款处的章印,正是“文模之印”,所以“海云散人”即华文模,华氏第25世孙。

《华氏琵琶谱》两篇序言与一篇题辞,作者顺序为“鼎奎”、“福奎”、“文模”,也是按照华氏辈分排列。

二、参订者考

《华氏琵琶谱》上卷有华文彬(秋苹)、华文標(映山)、朱链(右泉)、薛金辂(愚泉),华文桂(子同)五位参订者,中卷、下卷由华文彬、华廷兰(芝田)、薛金辂、华文桂四位参订。下面对其中三位进行考证。

1,华文標。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载,他“字肇嘉号映山⑧,生于乾隆辛巳六月初四日,卒道光乙酉八月初二日(1761年7月5日—1825年9月13日)”。其父华汾是华秋苹父亲华瑞清的兄长,他比华秋苹年长24岁,与华秋苹八兄弟同为华氏25世孙。

在《二柳村庄吟社诗》华文柏有《题映山大兄照》诗⑨。在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卷一中亦有《题映山大兄照》⑩一诗,诗中记有小字“兄官贵州平远刺史,丙子秋致仕归”。这说明1816年华文標55岁时从贵州卸任回家。《华氏琵琶谱》于1819年刊行,他可能在1816到1819年参与了《华氏琵琶谱》的编订。

2,朱琏。华文桂在《闲吟处诗钞》卷三上有《题朱右泉琏表伯自写四时佳兴图⑪》一诗,右泉是朱琏的字,这说明朱琏是华文桂的表伯。据《华氏宗谱》记载,华秋苹的妻子为朱氏,其四弟华文棫的妻子也是朱氏,因此朱琏即华氏姻亲。

3,薛愚泉。在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卷一中有《和薛愚泉金辂初夏日暮即事》⑫一诗,卷二又有《挽表兄薛愚泉》⑬一诗。据《华氏族谱》记载华秋苹之母为薛氏,薛愚泉可能是华氏兄弟母系之表亲。根据《闲吟处诗钞》总目的记载,卷二诗成时间为道光辛巳年至壬午年,薛愚泉应在1821-1822年间去世。他和华秋苹、华子同参与了上、中、下三卷的参订。

三、校对者考

《华氏琵琶谱》上、中、下卷的末尾页都刻着“竹君华璨録并校”。清代民间印刷业非常繁华,尤其江浙一带的印刷作坊更是兴盛。有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流程主要是:摆书、垫板、校对、刷印、归类。“摆书即排版,排好后用纸垫版保持平整,每版垫板之后,随即刷印一张,进行检查与校对”⑭,最后再印刷。

“竹君华璨”,有关他的资料很少。从《二柳村庄吟社诗》⑮中华文柏作的《题竹君姪蕉叶题诗照》和华文桂作的《舟中即景答竹君姪》两首诗中可知“竹君”是他们的姪子。

据华氏族谱有关26世孙记载,华捷“原名廷璨,号竹君,生乾隆甲寅卒同治辛未”⑯。据此“竹君”原名华廷璨,生于1794年,卒于1871年。虽然和《华氏琵琶谱》记载“竹君华璨”不完全吻合,但号是一致的。《华氏山桂公支宗谱》⑰是《华氏琵琶谱》刊行50多年后修订完成的,族谱可能有所缺失。华子同在《华氏琵琶谱》末卷跋的落款为小石山人,族谱也无记载。《华氏琵琶谱》刊行时,竹君为二十五岁左右,可能就是“竹君华璨”。

四、编者考证

关于《华氏琵琶谱》编定者,一直有争议。笔者认为《琵琶谱》是华氏家族成员共同参与编订的成果,为了与其他琵琶谱区分,称为《华氏琵琶谱》更合适。

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记载,华子同“工书法,通医理,著间吟诗草,喉科秘书。刊琵琶谱行世。⑱”有关华秋苹的记载为:“工草篆、篆刻、善绘事,兼通医理,著有秋苹印草及诗词草行世⑲”。子同的族谱记载“刊琵琶谱行世”,而关于秋苹却无此记载。

《华氏山桂公支宗谱》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华文柏、华学炯编订的,即《华氏琵琶谱》海云散人序言中所提到,“于弟菊吟、子同详阅旧谱汇而参之”其中的菊吟。华文柏(菊吟)虽然1860年去世⑳,但《华氏山桂公支宗谱》开篇“鹅湖华氏谱序”中提到,乾隆乙巳年、嘉庆庚申年都有修订族谱,“道光咸丰年间,裔孙文柏、湛恩又续之㉑”。道光年间即1821-1850年,咸丰年间即1851-1861年。在1821-1861年间,华文柏为主续写家谱。华子同早逝,其生平记事俱由华子同之六哥华文柏(菊吟)记录,其家谱记载准确,有较高的可信度。

华子同在书末的跋中说“余集古曲编为三卷”,“指法节奏更与兄秋苹细加参订”。这说明华子同收集了古曲,将乐曲整理为三卷。其中指法、节奏等则是和华秋苹一起参订的。

在海云散人的序言中“子同之琴高于余与菊吟,而琵琶则高于兄秋萍也”,说明子同演奏琵琶的水平比华秋苹好。因此《华氏琵琶谱》主编是华子同,这也印证了族谱的记载。

五、主编华子同

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记载“华文桂字季直,号子同。国学生,分发从九品。例授登仕郎,以子官。诰赠朝议大夫。工书法,通医理,著间吟诗草,喉科秘书。刊琵琶谱行世。倡修三公祠,学海疏远。生嘉庆丁巳六月十五日,卒道光甲午十一月十二日。配浦氏……㉒”。可看出华子同生于1797年7月9日,卒于1834年12月12日,年仅38岁,他在23岁时编订刊行了《琵琶谱》。

在华文模《颠墨斋遗稿》记载,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华子同“年二十,病危几至不救”㉓。二十岁时突发恶疾险些不治。1818年夏,他22岁时咳血又病剧。“戊寅之夏病咳血畏尘嚣,其家尊漱艺封翁,谓斯疾宜静养,共鸣事尔可勿复问。子同遂弃举子业,自号竹里闲人以诗遣岑”㉔。可见在1818年夏天以后,因为病情严重,子同遵父命放弃仕途,赋闲在家静养。《琵琶谱》在1819年秋刊行,说明它是在华子同生病时完成的。

华氏家族富甲一方,华子同不需要为生计奔波,他自1816年发病后不能入仕,其后赋闲在家,也正因为如此,他比别人有更多时间,结交各方人士,吟诗弹琴,探讨古乐。1819年秋,《华氏琵琶谱》编成刊行。华子同在仕途上的遗憾,成就了其艺术上的成功。

华子同年轻时如果不得病,便会步入仕途。他写过一首《病中感怀》。诗曰:“换瘧几半载,苦恨被约束。时时寒入骨,有酒难驱逐。藏头似冻蝇,拳身学眠鹿。野虎入羁笼,山性暂屈服。琴书久废阙,慰问亦畏缩。昨日东风吹,春花放林苑。日暖百卉生,人生如草木”㉕。这是他患病后苦闷心情的写实。在《冬夜书怀和味初韻》一诗中,他说:“余年已过三十,一事无成愧愧”㉖。当时《华氏琵琶谱》已刊行数年,在他的心目中,唯有仕途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成就。在另一首《弟子员赋以志喜》中,华子同也表达了他不能走仕途的遗憾心情:“羡他弱冠即儒冠,兄弟登程共跨鞍。门第六朝通仕籍……老大无名笑痴叔,尔曹努力学鹏博。㉗”此诗的题记上有“余因病弃举子业已十三年于兹矣”。据此可知此诗写于1830年左右。华子同有两姪,次谷和詠春皆为弟子员,他在倾羡晚辈的同时,也在感慨如果十三年前不生病,自己也能入仕,一展宏图。

道光甲午年(1834年),华子同38岁,乘舟北上,农历六月抵达北京。在“举人鼎奎晋石氏”为其撰写的《华季直小传》㉘中写了北上的原因:“道光十四年四月赴京铨选,以是岁十一月十二日卒于邸寓,享年三十有八。”“铨选”是清朝的一种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官,兵部主选武官。子同赴京,候补文官任职。清代世家大族的子孙重视仕途,这关乎家族前途和荣誉,何况华氏家族“始自东晋,六朝簪缨世家㉙。”子同二哥华文榕、三哥华文模均入仕,文榕官至中书,文模官至四川资州吏目。

华子同北上铨选,与七年没有见面的二哥文榕、三哥文模相聚。五个月后,华子同在北京病逝。后事主要由他的三哥华文模操办。文模在《甲午冬哭七弟简园》一文中说:“弟丧偶三载有余。擬于来岁将旅榇亲携归令暂停城南寺中,三千里外魂魄飘零,曷胜怅惘”㉚。华子同的棺木暂停京城城南寺中,因其妻早他三年多去世,所以他的三哥华文模打算第二年亲自护送棺木返乡,落叶归根。

六、乡绅阶层对文化的推动

华氏家族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巨大。25世孙华子同编成《华氏琵琶谱》并跋尾,25世孙华秋苹参订指法,24世孙华鼎奎、华福奎,25世孙华文模,题写《华氏琵琶谱》序言、题辞。25世孙华文標(映山)、华秋苹,华氏姻亲朱链(右泉)、薛金辂(愚泉)参订书稿,26世孙华璨校对全书,在14世孙华燧创建的会通馆正式出版发行。对近现代琵琶多个流派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华氏家族在无锡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时期无锡第一望族,多本家谱都记载了华氏子孙在中原家族繁衍、传承的情况。荡口镇“在元明以前不甚著称,至洪武时,徴君华贞固居此,其名始显。四百年来,高门巨阀,栉比鳞次,皆华姓也。㉛”元末明初自华氏家族第十世华贞固迁往荡口后,几百年来家族发展鼎盛,带领荡口一带的乡民从荒田发展到鳞次栉比的鱼米之乡。华氏荡口一支是名孝子华宝、华幼武和华贞固的后裔,华氏族人更是文人荟萃、名家辈出,有翰林学士华察(华太师),中国古代铜活字印刷鼻祖华燧,琵琶古琴演奏家华秋苹、华子同,数学家华恒芳等。更有传世家书《黄杨集》、《虑得集》。荡口还有华氏创建的华氏义庄名扬天下,被誉为“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家族结交的文人墨客都颇有名望,如文征明、唐伯虎等。

华氏家族兴盛,华秋苹、华子同父亲华瑞清为“乡饮大宾,候选布政司理问加三级,覃恩诰封奉政大夫,貤赠朝议大夫。”㉜乡饮大宾一般都是德高望重长者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活动。封、赠,是清代政府给与官员的直系亲属一种褒奖的制度。因此,华子同青年时期突发剧病弃举子业,此后在家长期赋闲养病,但受到朝廷封、赠,族谱记载“例授登仕郎,诰赠朝议大夫㉝”。华秋苹虽“不贯江湖㉞”不喜官场,也受封、赠,族谱记载“候选从九品,貤封文林郎,覃恩貤封奉政大夫”㉟。

乡绅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华氏家族即为典型的乡绅阶层。华氏家族富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地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人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绅则是文人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对音乐文化的发展及文化传播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华氏琵琶谱》为乡绅编成,它的出现提醒我们,应当研究乡绅文化以及乡绅对文人音乐的贡献。■

注释:

① [清]华文桂撰,《闲处吟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一第5页。

② [清]华文彬、华文模辑,《二柳村庄吟社诗》,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咸丰间刻本,题赠卷第9、11,13页。

③ [清]华文彬、华文模:《二柳村庄吟社诗》,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咸丰间刻本,题赠卷第4、5页。

④ [清]华季先等纂修:《鹅湖华氏通四兴二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德彝堂木活字本,第16册卷二十九四房潭子头敬良派第29、30页。

⑤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28页。

⑥ [清]华文模:《颠墨斋遗稿》,无锡市图书馆藏,清钞本。

⑦ [清]华文模:《颠墨斋遗稿》,无锡市图书馆藏,清钞本,开篇瘦吟居士序言。

⑧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24、25、26页。

⑨ [清]华文彬、华文模:《二柳村庄吟社诗》,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咸丰间刻本,题赠卷第14页。

⑩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一第11页。

⑪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三第11页。

⑫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一第14页。

⑬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二第17页。

⑭ 刘兵兵:《清代宫廷木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研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⑮ [清]华文彬、华文模:《二柳村庄吟社诗》,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咸丰间刻本,题赠卷第6、9页。

⑯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42、43页。

⑰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

⑱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32、33、34页。

⑲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27、28页。

⑳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32页记载,华文柏“卒咸丰庚申十月初二日”咸丰庚申1860年,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㉑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首山桂公支谱序第2页。

㉒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32、33、34页。

㉓ [清]华文模:《颠墨斋遗稿》,无锡市图书馆藏,清钞本,“甲午冬哭七弟简园”篇(小字)。

㉔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序陈荫庭道光已酉(1825年)书。

㉕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三第5页。

㉖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四第7页。

㉗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四第16页。

㉘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首。

㉙ [清]华文桂:《闲吟处诗钞》,天津图书馆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卷四第16页。

㉚ [清]华文模:《颠墨斋遗稿》,无锡市图书馆藏,清钞本,“甲午冬哭七弟简园”篇。

㉛ 吕锡生主编:《梅里志泰伯梅里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78页。

㉜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27、28页。

㉝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33页。

㉞ [清]华文彬、华文模:《二柳村庄吟社诗》,苏州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咸丰间刻本,韦光黻“信宿十日留别律句六首记事”注小字,题赠卷第22页。

㉟ [清]华文柏、华學烱等纂修:《华氏山桂公支宗谱》,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同治十一年(1872)诒穀堂刻本,卷三白斋三房廷瑞派第27页。

猜你喜欢

华子刻本华文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物超所值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门口的小摊
华子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