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昆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续
——以《如是》为例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11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昆曲古筝

谢 怡

一、《如是》乐曲简介

(一)乐曲体裁

《如是》是由作曲家王丹红女士创作于2011年的一首古筝协奏曲。“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最早萌芽于16世纪的欧洲,发展成熟于古典主义时期。

(二)《如是》的产生

古筝协奏曲《如是》的主题旋律出自电影《柳如是》主题曲,作品使用了《牡丹亭》中的动机,将电影《柳如是》的主题音乐重新升华引用到《如是》中作为主题动机展开,使之提升为纯器乐化的古筝协奏曲。

二、《如是》的曲式结构及演奏分析

(一)《如是》定弦及调性

作为一首大胆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古筝协奏曲,《如是》在定弦上也体现了“古”与“新”的融合,既有现代创作手法的巧妙构思,又兼具了对传统昆曲音乐元素的保留。昆曲分为南曲和北曲,在旋法特点上,由于北曲常用跳进,南曲多为五声级进,故南曲缠绵委婉,物美旖旎,北曲高亢激越,慷慨舒朗;同时北曲多以七声音阶记录,南曲则多运用五声音阶,本曲采用了“南曲”的音乐素材,故定弦具有五声性,但作曲家为了增强《如是》音乐表现力,结合了昆曲的曲调特征,对其定弦做出了创新。

1、《如是》整体定弦以e羽调式音阶为基础,打破了古筝传统以do、re、mi、sol、la为一组的五声音阶音列排序,在中音区和高音区采取六声音阶定弦的方式,加入了变宫:si音(即固定调式音阶中的#f),使其成为mi、#f、sol、la、si、re的音列排序,即带变宫的e羽六声调式音阶。

2、在乐曲定弦的低音区,作曲家采用了七声音阶定弦方式,加入六级音“do”,形成sol、la、si、do、re、mi、#fa的音阶定弦,使得和声进行更丰满,既体现古筝的五声性特征,又使得和声性得到充分发挥,大大增加了古筝表现张力。

3、《如是》定弦中倍低音区最后三个音为“mi”、“sol”、“si”,形成了和声支撑,使得乐曲和声更饱满,同时强调了乐曲e羽调的调性基调。

(二)《如是》曲式结构及演奏分析

《如是》采用了单乐章的曲式结构,整体分为A-B-A1(慢板-快板-再现),是具有回旋特征的单乐章三部曲式。

A段结构最为丰富,可细分为a、b、a1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a):乐曲的1到15小节由引子和音乐主题组成,通过取自昆曲《牡丹亭》中的核心音高材料“re”的上滑音,将听众带入明清江南的独特意蕴中,也是柳如是形象的第一次出现;引子部分的主题旋律节奏为4/4拍节奏,即“一板三眼”,也是昆曲的典型节奏韵律;本段音乐由古筝独奏,并未加入钢琴伴奏,意在营造空灵的音乐意境,也给予了演奏者发挥余地和听众的想象空间。

第二部分(b):乐曲16至75小节同样可细分为三个小的段落,16至44小节加入了钢琴伴奏,激动宣泄式的演奏带给听众闯入性的听觉效果,以“sfp”,即突强忽弱的处理方式展现了乐曲在此处旋律上的起伏;45至67小节古筝以长音的方式与音型密集的钢琴伴奏声部相配合,旋律进行逐渐向高音声部推进,音乐情绪更为高涨;第三个段落为68至76小节,旋律进行逐渐回落,钢琴伴奏部分的节奏音型也放缓。

连接部分:(77-87小节)再次迎来古筝独奏部分,通过古筝无伴奏的独白承上启下。

第三部分(a1):乐曲的88-141小节为《如是》主题音乐的扩展,可分为三个小的段落,第一段(87-107小节)主旋律落在古筝声部,钢琴作柔和的伴奏,呈示出“re”、“mi”、“la”、“si”四个核心音高材料发展而成的主题旋律;第二段(108-121小节)是古筝与乐队对话式的段落;第三段(122-141小节)调性由e小调转到属调b小调,古筝与乐队共同演绎音乐主题,本段古筝以右手运用流畅抒情的长音,配合左手连续三连音伴奏音型的形式,在钢琴伴奏的烘托下,将音乐情绪推向小高潮,昆曲主题深入人心。

乐曲的141-146小节为连接部分,仍然是通过古筝独白式的演奏,蕴含了极大张力。

乐曲B段(147-328小节)可分为c、d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c)乐曲的147-176小节情绪激昂,右手连续不断的摇指加上左手扫弦,逐渐从低音区向高音区过渡,气势磅礴,通过古筝与钢琴伴奏部分的竞奏将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

第二部分(d)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型段落;第一段为177-230小节,古筝声部采用了左右手快速指序、点奏的独特技巧营造急促激烈的音乐效果,右手十六分音符的重音由四个音一组转换为三个音一组,并且由一开始的左右手单音是食指点奏配合变为双手小撮弹奏,节奏感极强,同时切分音型的运用使得乐曲更富有现代气息;第二段为231-174小节,左手大量快速技巧配合右手共同强调主旋律,将乐曲推向第二个高潮;第三段为275-328小节,作曲家以大量音块的方式,重复上一段快板旋律,但情绪更为高涨、热烈,宽广而气势恢宏。

乐曲329-339小节为连接段落,以古筝独奏的形式进行乐曲主题的不完全呈现。

乐曲舒缓的再现部(A1)由a2和尾声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a2)乐曲的340-364小节,调性转为a小调,伴随钢琴伴奏部分对音乐主题的完整再现,激动人心,全曲音乐情绪达到最高点。

第二部分(尾声)在乐曲的365-372小节,《如是》音乐主题在伴奏声部得到再现和升华,古筝声部以缩减的主题在D大调上进行呈示,音乐形象清晰坚定。

全曲音乐素材取自传统昆曲音乐元素,与现代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实为中西合璧之佳作。

三、《如是》中的昆曲元素

(一)昆曲简述

昆曲,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从形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了数以百计的作品,对昆曲的传承和发展可谓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提到的现代筝乐作品《如是》无疑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作品。

(二)戏曲类古筝作品简述

戏曲音乐元素在古筝作品中的运用,是贯穿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现象;如周展的《秦土情》,乐曲建立在商调式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中的特性音“苦音”,将凄楚激愤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寄托了强烈的怀乡之情;又比如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运用了江南丝竹、苏州民歌以及昆曲音乐素材,用音乐表达诗词情感,描绘画面。

由此可见戏曲音乐在古筝艺术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如是》也是这样一首汲取戏曲养分的作品,其主题旋律运用了《牡丹亭》中的主题动机,与现代创作技法进行融合,用现代音乐语汇表达对传统音乐的继承。

(三)《如是》中的昆曲音乐元素

柳如是所处的明末清初,是昆曲的全盛时期,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乳”。与此同时,“昆山腔”的兴起与盛行,大大推进了明传奇的发展,其中以汤显祖的《牡丹亭》最负盛名。作品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曲词优美,并突破了南北曲的旧律,对后来戏曲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如是》的主题音乐材料便取自昆曲中《牡丹亭游园惊梦》[皂罗袍]经典唱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曲为d羽调式,作曲家王丹红在首调唱名的基础上采用了原曲中的六个核心音调,对其进行扩充发展,主题旋律由此而来。

《如是》中的昆曲元素贯穿整首乐曲,以再现和变奏的形式出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第一次出现在乐曲开头,通过单音“re”的上滑音,将听者带入明末的江南,在古筝演奏技法上则是深刻体现了古筝“以韵补声”的艺术特色,这也是原曲中人声戏曲唱段能转化为纯器乐旋律的大前提。“传神之韵”是中国音乐的灵魂,古筝作为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艺术特色上讲究“音”、“韵”结合,以“右手主音、左手主韵”为技术特征,此处的上滑音使得按音富有趋向性的韵味,增添音乐层次感,歌唱性十足;引子部分的主题旋律节奏采用“一板三眼”的4/4拍节奏,是为昆曲典型节奏韵律。

《如是》中的昆曲元素第二次出现在乐曲第五小节,在原曲单音“re”的基础上加入了和弦音,使得和声效果更丰富,增强了可听性;接下来通过“re”、“mi”、“la”、“si”四个旋律音引出乐曲主题旋律,比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时更为完整丰富,全曲的主题动机第一次完整出现便是在此处。

昆曲音乐元素在《如是》中的第三次出现是在乐曲的122小节,采用了“la”、“si”、“mi”、“#fa”、“re”几个旋律音,以古筝与钢琴伴奏对话的形式奏出,古筝右手摇指的运用和左手三连音以及钢琴伴奏的配合,将乐曲推向了第一个小高潮,曲调婉转而淋漓尽致,昆曲音乐主题深入人心。

乐曲205小节开始通过食指点奏的技法、强调重音的方式,将昆曲主题核心音列展现出来,此时也是昆曲音乐元素在《如是》当中的第四次出现;作曲家在写作本段时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手法,将通常出现在强拍强位的重音转移到了弱拍和弱位,同时此处钢琴伴奏部分也以和弦的形式对重音进行了强调,使得旋律在听觉上呈现出错位的音响效果,富有现代气息。

《如是》中昆曲音乐元素第五次出现在乐曲231小节,本段昆曲音乐主题旋律音由右手在中音区和高音区奏出,左手辅以快速十六分音符在低音区和倍低音区演奏,气势磅礴,右手旋律宽广流畅,左手旋律急促密集,左右手的配合如同戏曲元素中的紧打慢唱,极具戏曲板腔特点。

在乐曲的332小节,昆曲主题旋律第六次出现在了《如是》中,本部分为乐曲的再现部分,以右手奏出干净的独白,对昆曲音乐元素进行了强调与完整再现,承上启下,饱含深情。最后乐曲的尾声部分也再次强调了昆曲主题旋律,与全曲相呼应。

通过原曲《牡丹亭》中的核心音在《如是》中的六次变奏以及再现形式的出现,使得昆曲音乐元素在本曲中得到了完整的展现。

结 语

“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其审美生活是中国历史最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昆曲则是明清江南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同时昆曲的词多为诗文大家所填,文化内涵丰富,可谓集审美性、诗性与文学性于一身。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昆曲这一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有必要通过更加多元丰富的方式对昆曲进行传承发展。古筝协奏曲《如是》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部筝乐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不仅运用了传统昆曲音乐素材,还通过改变古筝传统五声音阶定弦的方式,使得乐曲更具张力与表现性。既表现了中国民族乐器独有的东方神韵,又通过古筝与钢琴的对话,使得乐曲颇具现代气息。■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昆曲古筝
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运用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红楼梦》的当代昆曲改编与经典化
钢琴伴奏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养*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第一次弹古筝
爱在昆曲里,化成一片旧时月色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