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群热应激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11-26谭宏伟景开旺王永康

养猪 2021年3期
关键词:饲粮断奶哺乳

张 晶,谭宏伟,王 健,景开旺,王永康,程 尚

(1.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渝北 401121;2.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 渝北 401121)

猪群身处高温环境即可触发热应激反应,但热应激的危害程度与环境温度,养殖集约化程度,湿度,通风状况,猪群品种、性别、生长发育阶段,饲粮营养水平,高热持续时间以及防治措施的效力等密切相关。如何防治猪群热应激呢?一是对因治疗,即防暑降温;二是对症治疗,减缓其危害。归纳起来,猪群热应激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 对因治疗、防暑降温

高温是猪群热应激的初始原因,因此,寻根溯源,防暑降温是最对因、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1.1 科学建造猪舍

为减少太阳热辐射,猪舍朝向与猪舍间距十分重要。猪舍长轴应选东西走向,夏季受热少,冬天受热多。猪舍短轴朝南或偏东(10°~15°)为佳,两排猪舍的间距应以前一栋猪舍高度的2倍为宜,使冬季的日照利用率最大化。猪舍屋顶设隔热层,冬季可保温,夏季可防太阳直射。有研究证明,舍内墙面的白色涂料层可以减少舍内太阳辐射,在静止空气条件下可将舍内温度降低3 ℃。

1.2 植树绿化、改善猪场小气候

传统敞圈应搭凉棚,种植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塑料棚舍夏季应撤膜搭建遮阳网;大中型规模猪场,可在猪舍周围种植爬山虎、葡萄等藤蔓攀援植物或栽种高大的落叶乔木。茂密的树叶可遮挡阳光,通过叶面蒸发水分,吸收热量,产生氧气,从而调节猪场湿度,降低温度,改善猪舍环境。场区空地种植牧草,增加绿化面积。有数据表明,绿化区比非绿化区温度要低5~10 ℃,绿化可使空气冷却、地面降温,从而减少辐射到外墙、屋面、门窗的热量。

1.3 加强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封闭式猪舍提高蒸发散热、降低舍温的有效手段,也是减少热应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猪舍安装窗帘、风扇、换气扇、风机、湿帘、空调等通风换气降温设备,可有效降低舍内空气湿度,带走舍内热量。

1.3.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经济实用,不需要额外的机械设备,借自然界的风压和热压产生空气流动所形成的空气交换,如开窗、开帘等。

1.3.2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分负压和正压2种。负压通风是用风机抽出舍内污浊空气。由于舍内空气被抽出,舍内变成稀薄的空间,压力相对小于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气口或进气管流入舍内而形成舍内外空气交换。负压通风比较简单、投资少且管理费用低,猪舍多采用此法降温。正压通风(或称进气式通风或送风)是将舍外新鲜空气强制送入舍内,使舍内压力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风口自然排出。正压通风可对进入舍内的空气加热、冷却、过滤等。正压通风可有效保证舍内温度适宜,但此法造价高且管理费用大。

安装吊扇和大型风扇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降温换气措施。吊扇把空气向下吹到猪体,提高猪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大型风扇属于纵向降温措施,即在猪舍的一端放几台大型风扇,猪舍的另一端设置几个大开口,空气以高速沿猪舍的长轴流动,犹如气流穿越隧道一样,带走热量、湿气和污染物,从而达到降温目的。但是在产房中不能使用吹风,因为过高的空气速度会使仔猪感觉冷,导致腹泻和降低生长性能。

随着养猪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居环境工程产品比如空调和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组等也开始用于养猪生产中,但限于成本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新型冷却垫。美国普渡大学动物科学系和美国农业部家畜行为研究中心在过去3年一直在合作开发一种能有效消除泌乳母猪过量热量的冷却垫。冷却垫的表面使用重型铝板,高密度聚乙烯底座和连接在铝板上的铜制水管。试验结果显示,冷却80 min后,母猪呼吸频率(45次/min)、心率(100次/min)、阴道温度(39.2 ℃)、直肠温度(39.0 ℃)和皮肤温度(38.6 ℃)均比没有使用冷却垫的母猪低。

1.4 洒水蒸发降温

蒸发是最有效的降温方法。蒸发1 kg 20 ℃的水要吸收2 454.3 kJ的热量。常用的蒸发降温措施有喷雾降温、喷淋降温、滴水降温、湿帘-风机降温等。

1.4.1 喷淋、喷雾降温。喷淋、喷雾方便灵活,成本低,降温效果显著。具体实施时要控制好水量,待猪体湿润后立即停止喷淋,让水蒸发。如果持续喷淋,舍内相对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反而减弱。喷雾、喷淋会增加舍内空气和地面湿度,故不宜在南方封闭猪舍内采用,但可用于屋顶冷却降温;北方空气湿度低,无论开放圈或封闭舍均可采用。喷淋降温对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生长猪比较适合,但不宜在产房采用。Glone等(2011)报道,给热应激母猪采用滴水降温后,其采食量、体况和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而鼻部冷却也可以缓解母猪的热应激,提高其饲料采食量(Stansbury等,1987)。喷淋或喷雾应选择在环境空气干燥时进行,当舍温达30 ℃以上时,至少每小时喷雾降温1次。

1.4.2 滴水降温。滴水降温廉价、方便,降温效果好,最适合单体限喂栏特别是分娩猪舍使用,是泌乳母猪的首选降温方法。滴水器安装在母猪颈肩部上方(推荐点位为距离猪栏前端50 cm正上方30 cm处),采用自动调控每隔一定时间滴水降温1次。水滴管的大小、水滴数的多少等应调整至不湿至前蹄为原则。保持地面干燥,不可滴水入耳,避免溅湿腹部乳房区。有介绍滴水量为1.9~3.8 L/h。MeGlone等(2001)试验表明,环境温度超过29 ℃时,滴水降温使哺乳母猪在28 d泌乳期间体重损失从27 kg减少到9 kg,仔猪日窝增重从1.47 kg增加到1.85 kg。

1.4.3 湿帘-风机降温。湿帘风机降温是一种理想降温方法,但成本较高。它可使封闭式猪舍温度下降5~7 ℃,比较适用于公母猪舍。Bull等(2010)指出,与滴水降温相比,湿帘降温使群养热应激小母猪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下降更低。吴志君等报道,在夏季对妊娠母猪实施降温措施的未见流产现象,而不降温的流产率为12.5%。

1.5 供给充足清洁饮水

在高温环境中,猪体内余热的排出主要是借呼吸挥发体内水分而实现的。母猪若得不到充足饮水必抑制其采食量。一般情况下,哺乳母猪摄食料、水比为1∶3,高温时可达1∶4~5。Lightfoot报道,哺乳母猪的日饮水量为12~40 L,平均18 L;Riley(2008)报道为25.1 L,高温下为30 L以上。实践表明,给热应激猪饮用10~15 ℃的冷水可使采食量、体重增加,饲料转化率提高。饮用冷水可将每头母猪采食量提高20%。Jeon等(2010)报道,夏季饮水温度由22 ℃降为15 ℃,哺乳母猪自身状况和仔猪窝增重都有改善。美国曾要求鸭嘴式饮水器的水流要保持1 L/min。但近期研究显示,在热应激条件下,鸭嘴式自动饮水器供水即便压力足够(通常的建议2 L/min)也不能保证哺乳母猪充足饮水;瑞典调查发现,饮水器供水并不能确保每头母猪都得到充足饮水,故瑞典把哺乳母猪饮水器流量提高为3~4 L/min。我国哺乳母猪多被饲养在限位栏内,每次饮水母猪需忍耐长时间的站立。为确保母猪充足饮水,每次喂料后应在其饲槽中加入足够的水,以供其随时饮用。在热应激情况下,无论哺乳母猪或肥育猪都不宜饲喂干粉料或颗粒料,应采用冷水湿拌料,既爽口又能降体热,有利于增加采食量。

1.6 调整饲喂时间

在暑热环境下,猪的食欲下降。为保持必要的采食量,须调整饲喂时间。夏季饲喂要在早晚凉爽时多喂,中午少喂。蔡继宗在日平均气温32.8 ℃环境下,肥育猪每日早7:00和晚18:00各喂1次,比传统的早中晚日喂3次增重快、耗料少。也有建议推荐,为让猪群安静卧睡休息,白天应保证猪只充足饮水,上下午各投喂1次青饲料,肥育猪可在晚9:00和凌晨4:00投料2次,有利于生长;哺乳母猪按顿饲喂时,也应选择早晚相对凉快时投料,夜间到凌晨再加喂1~2次。

1.7 降低饲养密度

养殖密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密度越大圈舍温度越高,猪群热应激危害越重。为避免密度过大引起的舍温升高,控制好饲养密度十分必要。通常体重在60 kg以下的猪,每头占地面积不低于0.7 m2,体重在60 kg及其以上的猪,每头占地面积不低于1 m2为宜。

2 对症治疗、阻止热应激负效应发生

2.1 改善饲粮结构

高温情况下猪的采食量下降,减少了营养素的摄入量,影响了猪的生长与健康。众多研究表明,调整饲粮结构,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

2.1.1 降低饲粮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热增耗是指代谢能转化为净能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热增耗在冬季可用于维持体温,而在夏季则成为热应激源。Noblet等(2011)研究表明,粗蛋白质的转化效率为58%、粗脂肪为100%、淀粉为82%、细胞壁(粗纤维的代表)为58%。粗蛋白质、粗纤维的转化效率均低,餐后产热反应更大,即其热增耗均高。因此,适当降低饲粮中粗蛋白质及粗纤维含量,增加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可减少热增耗,缓解热应激。Johnston报道,在炎热季节将母猪饲粮粗蛋白质由16.5%降为13.7%,哺乳仔猪日窝增重增加了60 g。

2.1.2 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添脂肪添豆油。热增耗高的饲粮可致猪只采食量降低,脂肪的热增耗低而能量又高,因而通过添加脂肪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有利于减轻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饲粮中大豆油从1.5%增加到4.5%能够消除由高温引起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因为高油脂饲粮产生较少的热量,另一方面可能与某些氨基酸消化率的改善有关,添加油可能改变了氨基酸比率。饲粮中添加2%~3%的植物油,可保证能量的摄入量,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可促进猪的生长。

2.2 补充抗应激营养素

2.2.1 补充必需氨基酸。Kerr等(2013)发现,低粗蛋白质(12%)饲粮中补充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可以减少热量产生,但不影响热应激期间的体脂成分和生长性能,可在猪饲粮中添加2%~3%的脂肪。

(1)赖氨酸。提高饲粮中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可减少饲粮热损耗。在适温区哺乳母猪采用高蛋白质/高赖氨酸饲粮(17%/0.9%),哺乳仔猪生长快,母猪失重少。有报道,饲粮中补充0.3%的赖氨酸,可减少其热消耗,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猪的生产性能。

(2)γ-氨基丁酸。张铭等(2009)试验表明,饲粮中添加γ-氨基丁酸300 mg/kg哺乳母猪3周哺乳期内采食量、泌乳量分别提高9.4%、28.5%;掉膘减少,断奶至发情间隔缩短;常乳中乳糖含量提高17.4%(P<0.05),乳脂提高8.4%(P<0.05),3周龄仔猪断奶窝重提高37.7%(P<0.05)、成活率提高4.5个百分点(P<0.05)。

(3)精氨酸。Trottier等(2015)研究了热应激(白天12 h 29.4 ℃,晚上12 h 24 ℃)下哺乳期母猪饲喂高水平精氨酸(高水平精氨酸组1.74%,对照组为1.34%)的效果。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精氨酸饲粮组的热应激母猪采食量略有降低(分别为5.26 kg/d和5.01 kg/d),但体重损失明显减少(分别为11.24 kg和4.74 kg)。这说明精氨酸对缓解母猪哺乳期的热应激有一定作用。

2.2.2 补充维生素

(1)维生素C。维生素C被认为是抗应激因子。正常情况下畜禽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能满足生理需要,但在应激情况下,畜禽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研究表明,饲粮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抑制体温上升,提高采食量,降低血液中皮质酮浓度,增加骨中钙的活性,从而减轻热应激。饲粮添加维生素C 300 mg/kg能提高哺乳母猪抗应激能力,提高仔猪免疫力。

(2)维生素E或硒。维生素E是一种细胞内抗氧化剂,能刺激免疫器官,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热应激的能力。补充维生素E或硒或它们的结合物,可以减轻猪受到热应激时的生理反应,包括降低呼吸率、直肠温度和改善采食量。最近的研究发现,连续14 d在饲粮中添加膳食硒(1.0 mg/kg)和维生素E(200 mg/kg)可保护小肠屏障的完整性,提高肠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减少了氧化型谷胱甘肽,使抗氧化缓冲能力得到改善,减少氧化性伤害。母猪饲粮添加有机硒(赛乐硒)能提高哺乳母猪采食和泌乳力、促进仔猪生长的抗热应激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哺乳母猪抗应激能力。

2.2.3 补充微量元素

(1)有机镁。李亮等(2005)报道,在饲粮中额外添加有机镁可有效提高肌肉在热应激下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肉品质,显著降低肌肉中水溶性脂肪酸降解产物的含量,减少了劣质肉的产生。

(2)有机铬。铬能协助胰岛素作用,影响糖类、脂类和核酸的代谢。应激导致动物体内糖和矿物质代谢改变,使糖原降解和糖异生作用加强。给猪群补铬不仅可弥补因应激排出体外的铬量,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Guelph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铬有激活、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猪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0.3~0.6 mg/kg有显著抗热应激的效果。张敏红(2009)给母猪饲粮添加0.3 mg/kg有机铬,可缓解高温应激,降低母猪卵巢机能减退,提高母猪受胎率。

(3)复合锌。锌是一种抗氧化剂,氧化应激可能在引发肠道渗漏中起关键作用。当猪急性热应激时,饲喂复合锌有助于减少肠道渗漏。复合锌能增强猪体的免疫反应,并表达更高浓度的血浆脂多糖(LPS)结合蛋白,降低猪体内的血清内毒素水平。热应激时,锌可以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加强肠道细胞的紧密连接,从而维持肠道完整性。蛋氨酸锌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能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与抗应激能力,还可调节食欲,减少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部分代替抗生素的作用。

2.2.4 补充特需物质

(1)添加小苏打。热应激时,猪只呼吸频率增加,体内碱贮下降,pH升高,严重时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小苏打有溶解黏液、健胃、抑酸和增进食欲的作用,可提高猪体碱贮,有效缓解热应激。在饲粮中添加0.3%~0.5%小苏打是克服酸碱平衡紊乱和生产性能受阻的有效措施。

(2)添加益生菌和活酵母。法国农业研究所试验证明,在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活酵母和益生菌可显著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和饲料效率,并且可以改善妊娠母猪的分娩过程,提高产活仔猪数,降低仔猪死亡率。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8.2%,断奶仔猪体重达6.3 kg。

(3)补充酶制剂。提高饲粮的消化率是增加能量摄入量的有效方法。史清河(2009)报道,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200~300 g/t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饲粮消化率,有效减少母猪因采食量不足而引起的体组织分解。

(4)补充甘露寡糖。Quinn等(2010)对1 026头母猪的试验表明,从产前3周开始在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2 kg/t),至3周断奶添加量降为1 kg/t,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从7.27 d减至5.2 d,仔猪断奶重提高5.5%、断奶前死亡率降低19%。

(5)添加瘦素。瘦素又称瘦蛋白(Lept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肥胖基因6b基因的产物,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6 kDa的多肽。瘦素也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机体脂肪细胞所分泌。瘦素受许多激素和调节因子的调控,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对不同调节因子的反应性有所不同。瘦素可以降低脂肪含量,改变体组成,维持能量平衡,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和免疫机能,促进动物新陈代谢,从而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6)添加寡糖。寡糖具有抗应激的功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提高动物免疫力及生产性能等。杨丽杰等(2004)用杜×长×哈杂种仔猪试验,从断奶前7 d至断奶后14 d,每千克饲粮中添加寡糖1 g,结果表明,低聚异麦芽糖组仔猪体重增加3.1%,低聚甘露糖-蛋白组仔猪体重增加18.8%,低聚甘露糖-蛋白组断奶后仔猪的腹泻率下降28.8%。

(7)添加黄芪多糖。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活化的巨噬细胞的分泌作用,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抗辐射和抗应激等作用。

(8)添加海藻。海藻是海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自养植物。海藻中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都能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9)添加大豆黄酮。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缓解机体的应激反应。高峰等(2005)报道,大豆黄酮可增强大鼠的抗热应激能力。

(10)添加酸化剂。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可调节酸碱平衡,使升高的pH下降,避免或缓解热应激造成的不良反应。酸化剂中的延胡索酸及柠檬酸等都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氧化供能的途径比葡萄糖短,在动物应激的情况下,可用于三磷酸腺苷(ATP)的紧急合成,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延胡索酸还具有镇静作用,能使神经中枢受到抑制,使猪活动减少。

(11)添加中草药。中草药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及其他活性成分,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全面调节生理代谢,从而减轻热应激的不良影响。调节体温中枢的中草药有柴胡、石膏、黄芩、黄连、青蒿、菊花、紫草等;通过发汗来抵抗热应激的中草药有麻黄、桂枝、薄荷、葛根、紫苏叶;具有抗惊厥功效的中草药有蜈蚣、蝉蜕等;有镇静催眠功效的中草药有朱砂、磁石、刺五加、五味子、僵蚕等。赵必迁等(2011)在产房温度为32~35 ℃的情况下,采用中药复方(藿香20 g、连翘20 g、薄荷10 g、陈皮20 g、女贞子20 g、王不留行10 g混合粉碎,过40目筛)在母猪临产前7 d和哺乳期按3 kg/t添加到饲粮中,能有效减轻热应激影响,母猪采食量和仔猪哺乳期日增重显著提高,母猪体重损失减少,显著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重庆市养猪科学院吴天华等(2001)发现,由中药加左旋咪唑而成的复方抗应激制剂可有效防止仔猪腹泻。梅东林等报道,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制的抗应激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仔猪成活率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饲粮断奶哺乳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育肥湖羊对不同非常规原料采食偏好性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常见疾病治疗探析
饲粮代谢能水平对3~8周龄如皋黄鸡生长发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饲粮蛋白水平对台湾鳗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断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