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哲学的价值取向

2021-11-26

黄河之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哲学核心

张 竹

近些年,伴随社会需求的变化,音乐在我国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也逐步凸显,与音乐相关的哲学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出于各种条件的制约,难免会产生研究成果良莠不齐的现象。产生这种成果泡沫化的原因,主要是一些研究者望文生义,错误地理解国外的音乐哲学意义。哲学概念本身就晦涩难懂,其词性的本意以及派生出来的引申意义与比喻意义支脉复杂。往往一个单词的理解偏差就会出现会意上的南辕北辙。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致使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以这样的翻译文本为开展研究,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此外,一些研究者生搬硬套,大量截取中文二手文献,对外文原著弃之敝履,这也是虚假的、偏颇的研究成果产生的原因。本研究试图从音乐相关哲学思想的理论内核入手,一步步剖析中国音乐理论的哲学取向,解读音乐相关哲学与后现代语境结合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促进音乐哲学思想研究正本清源。

一、音乐哲学思想的产生与理论内核

(一)音乐哲学思想辩证思维的产生背景

上世纪末期,多元化思潮在美国兴起,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原本被奉为圭璧的审美核心论、西方核心论的音乐观念与哲学思想几乎被质疑的声音淹没。其中声势最大的,是来自被称为审美音乐之父的雷默的拥趸与学生大卫•艾瑞特。从实践的角度看,大卫•艾瑞特的质疑并不突兀,他主修爵士小号,演奏中多是即兴发挥和灵感触动,与雷默提倡的通过审美经验堆砌构架的审美音乐哲学思想体系大相径庭。1988年,大卫•艾瑞特发表文章,对雷默的哲学理论进行反思,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扩充了音乐相关哲学的实践意义。1995年,大卫•艾瑞特再次撰文,确立了音乐哲学思想的实践主体。这篇文章也促成了美国音乐哲学中审美与实践两种思潮的对立。这种非黑即白的对立哲学思维,曾经长久占据音乐哲学思想的阵地。2001年,爱思特•乔根森连续撰文,将辩证的音乐哲学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文章中,乔根森剖析了以往音乐哲学思想的局限之处,认为辩证的思维方式才会得到客观的结果。乔根森的音乐哲学辩证论所以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在她之前霍奇斯就认为在音乐哲学思想研究中,应该持有包容对立面的胸襟。隋默也在其研究中做出过类似推断,并以融合论来作为音乐哲学思想的核心,将审美与实践两个对立的思想派别融合于音乐哲学中。

综合来看,乔根森的辩证思维体系,更偏重于音乐这一主体本身,认为音乐相关哲学既包含整体音乐框架,又涉及具体音乐细节的反思,而非简单的美学延伸与音乐实践。乔根森以宏观的、多元化的哲学视角,打破了音乐哲学研究的桎梏,指出了音乐哲学辩证的认知本质,是从音乐实践中归纳相关哲学认知,再由这些认知来指导音乐实践。乔根森还从本体论、政治论和价值论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辩证的音乐哲学思想,指出音乐活动与体验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乔根森肯定了音乐哲学的艺术与审美因素,同时还强调其道德属性和伦理属性。

(二)音乐哲学思想的辩证理论内核

基于黑格尔的辩证哲学理论,审美与实践两种音乐哲学思想,就彷如白天与黑夜,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是独立与联系的结合体。纵观世界音乐的发展历史,每一种理论模式、每一种实践方法既存在于独立的时空象限中,又相互依存,彼此促进。音乐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是辩证法在音乐活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而非武断的评判和片面的否定。乔根森在其《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观》中,点明音乐的哲学研究往往从不同的路途出发,得到殊途同归的结果,或者因为一瞬间的灵感爆发,让研究结论与初衷南辕北辙。因此,面对本来就容易产生争议的哲学研究,往往会因为固执己见而脱离全局的视野,产生研究上的轨道偏差。在具体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审美与实践两种范式是可以灵活地运用的,要遵循其中的关联层面,还要正确评判二者本身固有的争议,这样才能避免实际音乐哲学研究中的错误趋势。所以,只有从辩证的角度正确认识到音乐哲学思想的独立性与同一性,才能从广度上拓展音乐哲学的研究维度。具体来说,最能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辩证统一思维的,就是音乐的实践活动,具体操作中要体现思辨的角度、灵活的手段和突破的勇气。其实,翻开国内外的音乐发展史册,在实际音乐活动中往往是审美与实践并重,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针对专业与非专业两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应该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来进行分析和考量。对于专业类的音乐活动,要以音乐实践方面的理论为主,丰富音乐理论,强化音乐技能,为从事专业的音乐活动夯实基础;对于非专业类,则要立足音乐文化角度,提升鉴赏与品评音乐的能力。此外,音乐活动不能脱离音乐环境与背景,要充分考虑音乐文化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在音乐哲学研究过程中要体现相关传统与传承的针对性。音乐实践不是片面的继承和武断的灌输,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思辨性探索。只有这样,从实践中认知的哲学思想才能通过实践的验证。音乐活动的参与者,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探索作风,不断从实践音乐与前沿音乐中汲取新的养分,而不是权威崇拜和僵化照搬。

音乐经验与音乐现象,都是音乐实践核心哲学观的发生源头。从目前的音乐哲学研究现状看,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经验的总结阶段,缺乏思辨性推演和前瞻性评估。哲学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培养音乐人的思辨能力,让他们的日常音乐活动更具目的性、操作性和预测性,避免机械式的、复印式的僵化音乐演绎。在实际音乐活动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哲学所具备的统筹作用,在哲学的框架中找寻最合理最科学的方向与方法,要兼顾审美与实践,忽略了审美的实践,只不过是单纯的技能竞赛,而忽略了实践的审美,也不过是脱离环境的孤芳自赏。这两种片面的音乐实践方式,都背离音乐的本质。音乐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资源,兼具着品鉴欣赏功能和社会人文功能,更是文化传播的一条主要路径,音乐正是为此才能够源远流长。总之,音乐以及其理论与实践,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都要靠辩证的思维来检验。

二、音乐理论的哲学取向

国外音乐哲学居于审美与实践的论战,也引发了中国音乐理论在哲学取向上的争论。

(一)音乐的审美核心哲学取向

审美核心的音乐哲学取向脱胎于上世纪官方主流理论——美育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审美核心的音乐哲学思想就影响着我国的音乐哲学取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我国的音乐活动多是关注音乐社会功效,而忽略了其审美与专业的本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借鉴国外的审美理论,我国对音乐的哲学观进行了审美化修正。这种审美哲学观,是美育论的一种继承,具有阶段意义的合理性。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单纯的“审美”已经不能顺应文化观念的变革,明显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学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讨论。曾任《中国音乐》副主编的管建华通过后现代音乐理论对纯粹美学的音乐理念进行反思;周宪也以审美现代性批判理论来探究审美核心哲学取向的思想禁锢性。

(二)音乐的文化核心取向

相对于审美核心观,文化核心观则更加重视音乐的文化属性,认为音乐的人文性赋予其文化传承与文化认同等使命。作为我国音乐文化核心哲学观的先驱,管建华归纳了众多音乐领域的哲学研究成果,并依此为基础点明哲学审美核心观的片面之处,试图以多元化的思想来完善音乐哲学体系。综合来看,审美哲学观基于二元论哲学,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解析主客体间的客观反射,更注重音乐作品的审美功能。而文化核心观更突出音乐的广度,以一元论的哲学视角,强调音乐的人文本质。

(三)音乐的创造核心哲学取向

2007年,在充分考虑国情需要和时代需求,并对我国音乐的创造力匮乏现象进行反思基础上,王耀华提出创造核心的音乐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将创造当作整个音乐体系的中轴线,涉及音乐在审美、文化和功能上的创造属性。音乐的创造,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具有广沃的包容性,提倡音乐实践的创新。王耀华认为创造的潜能是每个人都有的,这赋予了儿童音乐天赋开发的哲学基础。创造核心观兼顾了音乐美学中审美与立美的双重属性,突出了音乐哲学思想的实践意义,同时指出单纯的音乐实践核心哲学思想,容易孤立音乐的外延,产生为实践而实践的偏执状态,限制音乐的创造性功能。王耀华肯定了音乐创造要以音乐文化为基础,同时还指出了音乐文化核心哲学观的维度局限,认为文化核心观不利于音乐的延伸进步,音乐应该用传承激发创造,用创造促进传承。对于创造核心观,一些研究者也提出质疑,认为片面强调创新的音乐活动,将弱化音乐的审美功能。

(四)音乐的多元化哲学取向

针对音乐哲学取向的争论,很多国内研究者依据雷默的兼容理论,提出包容审美、文化与创造的音乐多元化哲学观,试图打破各种哲学观的片面性。刘沛东在2004年依托音乐的价值取向,总结了以往各种音乐哲学观的利弊,提出兼容且多元化的音乐哲学观。刘沛东认为,音乐的各种价值维度,包括文化、实践与功能,正在进行融合,而多元化的哲学观因其多维度的兼容性,更利于音乐逻辑体系的形成。崔学荣分析了各种哲学观的兼容可能,指出兼容的、多元的音乐哲学取向对音乐的实践指导意义。此外,吴悦悦、资利萍和朱咏北等研究者从三维的角度进行了音乐哲学思想的研究。

三、音乐哲学与后现代语境的结合

以往审美与实践两方面音乐哲学取向的划分,存在很明显的人为痕迹,缺乏对二者内部关联的充分探讨。而辩证主义的哲学论点,往往会从整体的高度、以多侧面的分析方式论证融合的可能。乔根森的研究肯定了审美与实践的共存性,认为音乐的辩证哲学思维与后现代语境具有高度的契合趋向。艺术符号学理论指出,表象化世界的思想与行为,都具有整体特征,乔根森以此理论来论证音乐中的辩证思维所蕴含的整体意义。她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哲学观点的矛盾之处,从而明确了辩证思维是解决音乐哲学问题的合理路径。

结 语

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音乐相关问题,就是音乐哲学,研究角度的差异、基础哲学背景的不同,都会令音乐的哲学取向产生分歧。中国的音乐哲学研究方兴未艾,集合了大量的专家学者,使这一门新兴的学科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的音乐哲学研究正逐步由个体研究转化为群体研究,其中如五月天等研究阵营正阔步登上国际舞台,获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国内的音乐哲学研究组织正朝着正规化的方向迈进,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常规化的学术活动。随着国内音乐哲学研究维度的扩张,更深层次的思想撞击与更合理的研究成果必将大量涌现,这对中国音乐事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一件幸事。在中国,专家学者们已经开始反思音乐哲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偏差,比如在学术上的崇洋媚外,照搬照抄国外在音乐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忽略了中国的国情与音乐传承;不能知行合一,只在理论上下功夫,却不去顾及音乐的具体活动和实践。众所周知,理论研究的目的,最终展示的是在实践中的指导能力。音乐是一种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研究潜力。音乐哲学的研究,更需要从实践出发,用实践这一标准来评判自身的哲学观,通过实践的修正,进而指导实践。■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哲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