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视域下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
2021-11-26张志宏
张志宏
一、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美学诠释
(一)引子部分的美学诠释
乐曲开端节奏属于较为自由的散拍子,营造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的氛围,远处仿若传来阵阵鼓声,衬托夜晚宁静之美,序幕由此拉开,在听众面前展现夕阳箫鼓美好景象。鼓声由远及近、从稀到密,伴随歌声直击心灵。弹奏时需注意使用踏板,控制好力度,确保演奏连贯且气息饱满。乐谱三连音、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均用到弱音踏板,要快速有力触键,模仿鼓声韵律。根据作品意境保障节奏舒缓,不疾不徐,鼓声较为清新平淡、质朴、悠远,而后弹奏速度加快,首个小节模拟琶音,双手反向弹奏和弦,指尖触键细腻,手腕、肘部有一定弹性,做好快速换音准备。古筝、萧声紧随其后,不可出现颗粒性音阶,灵活运用弱音踏板,将手贴在琴键上,注意弹奏力度,赋予乐曲朦胧之美。
(二)变奏部分的美学诠释
主题部分为小慢板,四二拍,旋律优美委婉,渲染波浪起伏听觉效果,钢琴旋律如歌如诉,仿若看到太阳即将下山小舟在江面荡漾远处传来萧声那梦幻般的场景,乐曲意境唯美。主题部分为全曲奠定音乐风格塑造基础,属于本曲核心。基于此,弹奏时需凸显音乐明快、清丽特点,凸出高声部旋律,低声部要轻柔伴奏,主题部分利用装饰音升华。钢琴音乐环环相扣,每句尾音是下一句首音,音符连接顺畅,展现自然之美,句子呼吸顺畅,节奏速度适中。
变奏一属于主题部分延展,用中板速度,开始演奏时音符依旧首尾相接,为渲染明丽音乐气氛主题旋律上移,赋予音乐鲜明色彩,充满审美情趣,此时音乐意境明朗,犹如一轮皓月挂在水面,月色朦胧,江面微光荡漾。演奏时需移高四度旋律,营造优美意境,利用“连环扣”过渡,保障前段与后段过度顺畅,自然连接起来,有浑然天成之感。
变奏二属于引申主题,起初为散板且较为自由,速度逐渐变快,伴奏与旋律雷同并有所扩充,添入全新音乐元素,赋予旋律动感,似乎感到风吹过江面的场景,点点浪花在眼前浮现,进入江水此起彼伏的涌动情境。变奏一展现江水静态美,变奏二展现江水动态美,弹奏时要控制情绪,把握情感表达,32分音符左手弹奏需均匀清晰,犹如一丝清风拂过江面,切忌过于用力,侧重把握韵律,突出右手旋律,轻柔过度演奏。
变奏三翻高五度调性,初始演奏为一小段散板,可依据内心感受对此处情境予以渲染,装饰音、速度能根据个人理解灵活把握,突出江面朦胧之感,鼓声若隐若现。主旋律高声部用“稍快”的方式演奏,节奏要逐步变快。存在四个颤音,需快速调整弹奏力度,两手交替弹奏并模拟琶音,音质饱满,弹奏稳重,速度变化赋予音乐张力,渲染镜花水月之境。演奏时脑海中要想象江面美景,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月色中,俯身观看水中的花、月与自己,感受微风、微波、微微的鼓声。此段弹奏有一定难度,留意手臂力度,手腕需放松。
变奏四速度由慢转中,中后部与前期相比速度稍快,通过速度的变化增强音乐表现力,营造江水百转千回绵延不绝意境。演奏者要想象自己置身于水天一色的江边,感受景色之美并完成演奏任务。旋律慢板八度音符反复出现,演绎中低音区旋律,体现古琴之美,右手旋律相对平缓,运用弱音踏板,轻柔处理音符,中板部分色彩明亮,用到诸多装饰音,弹奏要指尖紧扣且自然流畅,演绎丰富音色,展现江水连天唯美景象。
变奏五属于本作品段落难点,极具演奏特点,轻快的小快板使本段基调明确,犹如有人在小舟上演唱美妙的音乐,注意演奏节奏要精确,右手旋律休止拍较多,每行第三小节均有休止拍,用高八度音模拟敲击木鱼的声音。在演奏时需颗粒饱满且自然连贯,留意手指跳音力度的控制,双手交替自然,营造充满生机的音乐环境。
变奏六及变奏七主要表现小舟归来的意境,双桨在水面上泛起浪花,渲染灵动情境,在演奏时需将变奏六及变奏七视为一体。从创作手法上讲本曲运用我国传统“慢起渐快”钢琴音乐作品表现形式,演奏有一定难度,需反复练习,控制好慢与快的衔接。在快速模拟音演奏完毕后速度逐步变快,犹如江水拍打岸边,注意触键时需左手腕发力,使音能弹出来且掷地有声。右手上方旋律突出,留意小连线演奏处理,需弹够时值,赋予音乐热情,使之具有感染力,段落趋近结束逐步恢复平缓并进入变奏七乐段,上波音要处理的干净利落,犹如一根紧绷的弦,双手音区隔得较远,可使用踏板连接。
变奏八属于全曲高潮部分,整体较为活跃,渲染滑动江水并在江面上留下旋涡的情境。在演奏时八分音符需均匀弹奏,旋律平稳,切分踏板频繁运用,使人们犹如感受到飞溅的浪花一般,助力作品高潮迭起。演奏时身体需放松,善用手臂力量,手指紧贴琴键,准确、快速弹出音符,保障音色鲜明且完满。正确弹奏结尾五连音及六连音及其他音型,关注演奏与旋律线条的和谐性。整段乐曲旋律升降频繁,速度慢起渐快,演奏力度从弱变强,乐曲随之步入高潮,渲染欢快、满足音乐意境,使听众意犹未尽。
(三)尾声的美学诠释
尾声与主题呼应,节奏回归散板,营造小舟靠岸安静停泊氛围,远处歌声在夜色中渐渐消失,江面平静如初,一切仿若从未发生。在弹奏此段时需触键轻柔、气息平稳,右手琶音演绎萧声,渲染空旷、呜咽情境,用音乐语言诉说遥远的故事,用弱音踏板轻柔的结束全曲。
二、基于美学视域下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
(一)音色的演奏处理
本作品以琵琶曲为依托创作所得,为此在作品中琶音模仿较为频繁,使钢琴音乐更为生动。琵琶演奏技法较多,不同技法所展现的音色各有千秋,使音乐具有生命力及表现力,本曲在模仿琶音基础上赋予钢琴演奏方式灵活性,使之能完成演奏任务,展现传统音乐文化之美。以变奏七1-7小节为例,作曲家用到密集且均匀的八分音符,从慢至快模进,琶音得以有效模仿。钢琴演奏赋予琶音“挑”、“弹”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在演奏时体现琶音之美,活用演奏技巧。弹奏时需手指紧贴琴键,手掌要撑开,快速敲击琴键,手腕富有弹性,能快速抬起,双臂自然放松,使音色较为明快。
装饰音在本作品中成为模仿琶音的载体之一,其中利用颤音播放“滚轮”琵琶演奏技法的方式较为常见。“滚轮”演奏不仅可展现音乐柔美之情,还能渲染壮观音乐场景,为此弹奏时要明确音乐所对应的情境,以变奏二为例,主要刻画春江夜景,演奏时颤音较多,弹奏要富有抒情性,手腕、手臂放松,指尖敲击琴键速度较快,注意节奏明亮且不拖泥带水,密集音符要在展现抒情性同时连贯演奏。
除模仿琵琶外,本曲还模仿古筝音色。“刮奏”属于古筝常见演奏技法,钢琴模仿古筝“刮奏”需快速处理经过句,还可利用琶音模仿古筝。演奏时手腕、手臂需放松,两手紧贴琴键,体悟“刮奏”之感,双臂带动指尖用力,使指尖能在琴键上快速跑动。演奏时注意双手衔接,控制触键力度及音准,换键旋律需完整且流畅,充分利用踏板,确保钢琴能再现古筝音色。以引子最后小节的演奏为例,连续下行出现三度音程,模拟萧的声音,弹奏需展现如古筝一般淡然、忧怨的音色,保持演奏速度,萧声三个音虚实明暗各有特色,凸显三者区别,弹奏需抬高手腕,将手指放在离琴键较近的位置,控制触键力度,弹出暗、虚音色,营造萧幽暗深远氛围。
在本曲中模仿木鱼音色属于亮点,巧妙运用羽、徵而度音程,将二者叠加起来模拟木鱼音色,在演奏时要注意跳奏,尤其是高音段落要弹出木鱼之声久久不散之感,使木鱼之声能在听众耳边回响,高音区短促收尾后进入低音区并模仿木鱼,使段落之间有所应答。在演奏过程中需留意声音处理由弱到强、由强到弱,使木鱼敲击更有韵律美,体现欢愉之情。
(二)和弦的演奏处理
本作品琶音和弦应用频率较高,配套运用“空五度和弦”,体现中国韵味。琶音和弦自身主要包括纯五度及纯四度音程,兼具五声音阶音调特色,为此演奏时需做好琶音和弦处理工作,对其描绘性、色彩性及在全曲的定位有所明确,本曲琶音和弦分解琶音、柱式和弦较为常见。在处理和弦时还需模拟琵琶演奏状态,如“扫拂”等,保证音色饱满且富有特色。
空五度和弦属于本曲最为常见和弦,犹如省略三音的三和弦一样,和声效果并不明显,变奏、引子、尾声均涉及空五度和弦。以变奏三乐段空五度和弦为例,为使之符合演奏要求要发挥持续平行空五度及五度情境渲染优势,淡化和声效果,保障音色安静且深沉,犹如从远处传来的古琴之声。五声性音调、附加音和弦相结合在功能上使色彩更具感染力,与三度结构对冲,使和弦不会突兀,体现浓郁色彩性。本曲小七度、大二度附加音型属于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弱化三和弦分解伴奏音型西洋音乐之感,凸显本曲民族音乐之美。例如,引子部分附加六度音和弦由左手演奏,用分解和弦的方式行进,弱化三度音响效果,体现民族音乐情调。
(三)装饰音的演奏处理
在本曲中装饰音使用之处较多,使乐曲变得活泼灵动,利于乐曲深入人心,其中多数装饰音用来模仿琶音及萧的声音,以颤音为例通过演奏能再现萧的长音特色,为此演奏时要摆脱传统西洋乐曲颤音处理方式束缚,控制手指动作幅度,加入悠长的气息,与萧之声交相呼应。倚音在本曲频繁出现,属于常见装饰音,以引子部分演奏为例,用同度倚音对鼓声由疏至密、由远到近的情境渲染加强处理,几个小节均为散拍子,要依照鼓的特点加以演绎,手腕、手臂不可僵直,全身放松,指尖有力,触键精准且清晰,避免出现音准问题,双手交替连贯自然,同时心里想着鼓点的旋律,旨在增强本曲演奏韵律之美。
琶音是钢琴作品演绎技法之一,以本曲“扫拂”琶音演奏方式模仿为例,要保障音值饱满,手腕在换弦时提前做好准备,手指在琴键上均匀施加力,触键点需集中,将重音落到小拇指上,展现江水拍打两岸的情境,将江水涌动美景展现在听众脑海中。波音分为下波音、上波音、短波音及长波音几类,在本曲中有所涉及,以变奏三为例,描述江水荡漾美景,使人们仿若看到小舟上乐此不疲的渔民忙碌的景象,在弹奏时需注意上方波音在旋律上的排序,保持、突出右手拇指音律,波音弹奏需轻快,犹如在江面上泛起的朵朵浪花。
在装饰音处理中需注意其与节奏的关系。我国传统器乐套曲节奏有一定规律,在“散—慢—中—快—散”速度控制下完成演奏任务,本曲遵循该规律,引子部分及尾声均用到散板呼应,全曲中部迎合由慢到快的变化进行变奏演绎。基于此,装饰音处理需跟随该演奏速度控制规律加强处理,使处于不同位置的装饰音可在本曲中具有“形散神不散”特点,注意节奏变化,在提示出现前做好准备,避免演奏生硬且弱化装饰音的作用,保障装饰音处理与本曲速度、节奏相契合。
为使装饰音更具表现力需同时使用踏板,本曲踏板并未在钢琴乐谱中标明,这给予演奏者二次创作空间,使踏板的运用能因人而异,例如乐曲开端散板音色较为轻柔,首个音与踏板可一同发声,期间添加装饰音,用心感受整体意境,感觉音色厚度并抬起踏板,同理慢板部分踏板处理亦需注意控制速度,装饰音尽量延长,要赋予音符连贯性,还可根据个人理解加强创作,使本曲更具艺术性及表现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夕阳箫鼓》是我国传统审美文化与钢琴艺术成功融合下的产物,将民族器乐套曲演奏技法与钢琴演奏方法结合起来,使钢琴改编曲更具艺术性,这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钢琴作品用多元化表现形式在听众脑海中渲染优美意境,夕阳西斜、波光粼粼、渔舟唱晚,加之远处的鼓声、萧声、木鱼声,让这个夜晚异常静谧、舒适,令人心驰神往,体现别样美学格调。基于此,演奏者要对本曲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段体悟作品美学内涵,灵活运用演奏技艺,实现人曲合一艺术创作目标。■